5.1《阿Q正传》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阿Q正传》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单元提示:
1.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一般指1917—1949之间的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
2.四大文学样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3.欣赏提示: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阿Q正传
鲁迅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阿Q形象。
2.思维提升与发展:学习动作描写,内心独白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主人公阿Q形象的精神及时代意义;了解小说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社会思想根源,理解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深沉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角度,赏析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讽刺幽默的语言。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知“精神胜利法”,探究作品中作者展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加深对百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认识,感受特殊时代人的心灵变化。
走进作者:
请结合从小学到高中,你对鲁迅作品及个人事迹的了解,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
参考句式
我心中的鲁迅是一位 ,因为他 。
鲁迅是一位民族战士。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鲁迅先后写了《故乡》、《药》和《孔乙己》等短篇小说,每个故事都承载着底层人民的血泪与无奈,但他又在故事结尾里都提到了“希望”,他把这些小说结集起来,取名《呐喊》。。
鲁迅是一位人民大众的“孺子牛”。弃医从文的他,以笔代伐,笔下是动荡的国家和悲剧的人物,讨伐的是卑劣的人性和万恶的旧社会。他毅然放弃了自己远赴他国的志向,成为了一名救人心的医者。
课堂活动一:
初识文本,感知人物:整理出一份“阿Q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身份、工作、外貌特征等。
展评:
姓名:渺茫
籍贯:渺茫
身份:短工
工作:打短工
家庭:无
外貌特征:黄辫子、癞疮疤、破夹袄、瘦伶仃
课堂活动二:
走进文本,梳理情节:请用主谓式的句子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情节梳理:
优胜记略:
(1)阿Q其人
(2)忌讳癞疮
(3)阿Q被闲人打
(4)阿Q打牌输钱
(5)阿Q打牌赢钱被打
续优胜记略:
(1)被赵太爷打的荣耀
(2)被王胡碰墙打的屈辱
(3)被“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阿Q的屈辱
(4)阿Q得意地调戏小尼姑
课堂活动三
结合情节,细读课文:
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情节分别用一个或几个四字的词语进行概括,并进行分析。
形象分析
优胜记略:
(1)阿Q其人
(2)忌讳癞疮
(3)阿Q被闲人打
(4)阿Q打牌输钱
(5)阿Q打牌赢钱被打
地位低下、无依无靠、生活贫困
敏感禁忌、懦弱卑怯、欺软怕硬
自轻自贱、自欺欺人
敏感禁忌、懦弱卑怯、欺软怕硬
弱小无助、自欺欺人
形象分析
续优胜记略:
(1)被赵太爷打的荣耀
(2)被王胡碰墙打的屈辱
(3)被“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阿Q的屈辱
(4)阿Q得意地调戏小尼姑
趋炎附势、安享压迫
自尊自大、争强好胜、怯懦怕恶
愚昧狭隘、奴性十足、
圆滑世故、自欺欺人
蛮横霸道、猥琐无赖、欺负弱小
小结:
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无知、自欺欺人、欺软怕硬、懦弱卑怯、愚昧狭隘、奴性十足、圆滑世故、蛮横霸道、猥琐无赖、欺负弱小的人。
看了以上性格特点,如果让你选一个最能代表性的词,你选择哪一个
看了以上性格特点,如果让你选一个最能代表性的词,你选择哪一个
自欺欺人
阿Q在文中五次被打,除第三次外,大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言语进攻他人或言语反击他人——饱受皮肉之苦,并用言语摧残自己——“胜利者”走后,他独自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同时也用言语来安抚自己,很快就从不平衡达到了新的平衡。
面对欺凌,阿Q一般会有三招应对:
第一招:语言反驳
第二招:行动冲突
第三招:精神胜利
精神胜利法,也叫阿Q主义(阿Q精神),是指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或失败而又无法改变现实局面的情况下,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换个角度,从精神上自欺自骗以求自我安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或解脱的心理调节方法。
阿Q的性格中充满无数的贬义词,而我们一般阅读的文章中会以正面人物形象为主,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
鲁迅塑造这一人物的目的就是要唤醒这些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们,激励他们振奋起来,挣脱精神的枷锁。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鲁迅创作阿Q这一形象,就是要写出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愚昧而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人生,为疗救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们而呐喊。
《阿Q正传》创作意图:
1.“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2.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我“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鲁迅《呐喊·自序》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呐喊》自序
鲁迅先生给呈现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鲜活的面孔,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严重的国民劣根性,阿Q死了。但这种精神确留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认为我们现在生活需要吗?
不需要。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会让人一直消沉。阿Q精神只会诗人因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实环境的奴隶。
鲁迅先生给呈现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鲜活的面孔,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严重的国民劣根性,阿Q死了。但这种精神确留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认为我们现在生活需要吗?
要辩证对待。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我们能放松自己的心情,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但阿Q精神不是时时都能用的,如果我们时时都用“阿Q精神,那么就会丧失进取意识,缺乏敏锐的发展观,我们的人生将会失去意义。
学校将举办经典阅读推荐活动,如果你想向同学们推荐《阿Q正传》,请写一段推荐语,300字左右。
示例:
鲁迅不止一次地对这种畸形变态心理作出概括:“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而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成了像阿Q那样的可怜人。
《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象征。小说特通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的内容并未绝迹……
有人说阿Q像是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是因为在我们身上都有和阿Q一样的特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阿Q时代属于过去,但阿Q性格包含吧。
示例:
阿Q是谁?他是众生心中的恶,众生百相,有善有恶,每一个人心中的恶凝成了阿Q。他存在于世间,亦存在于人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阿Q。
阿Q有许许多多的坏毛病,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麻木健忘……每一点都能或多或少的在人们身上找到影子。许多同学贪玩不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便找借口“我就是不如某某聪明”,次数一多,不仅欺人,连自己也欺骗了,愈发理直气壮。殊不知,正是“阿Q”在搞鬼。
阿Q绝不仅仅是那一特定时代下的典型,还极有可能在如今“复生”。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阿Q”。那就让我们走进阿Q,一起来读《阿Q正传》吧。
示例:
阿Q是一个民族中的类型,他像希腊神话里“众赐”一样,承受了噩梦似的四千年来的经验所造成的一切“谱”上的规则,包括对于生命幸福名誉道德的意见,提炼精粹,凝为固体,所以实在是一副中国人坏品行的“混合照相”。其中写中国人的缺乏求生意志,不尊重生命,尤为痛切,因为我相信这是中国的最大的病根。
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疼;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视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视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你扑面而来……
鲁迅名言:
1、我又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权威之前拜倒。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6、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