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简 介武术运动概述1、武术的定义2、武术的起源与发展3、武术的内容4、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定义:2、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1)人与兽斗的技巧方法显现了武术的雏形(2)人与人搏杀格斗的技能为武术产生奠定了基础。(3)使用兵器的技艺逐渐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为武术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4)“武舞”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将宗教祭祀、教育、娱 乐以及搏斗训练集于一体的活动方式,也是武术原形态。古代武术的发展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变长。秦汉三国时期: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刀成为军中的主要兵器。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宋元时期:不仅军事训练规范、系统,而且兵器种 类大增。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武艺结社组织,如“弓箭社”等。明清时期: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随着火器在军中的出现,使得武术与军事武艺逐渐分离开来,并在更广阔的民间开花结果,从而迎来了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使得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在此期间最终形成。近代武术发展概况近代中国时局动荡,战火不断,在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在“强种强国”理念的号召下,武术曾一度兴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1910年上海成立“精武会”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1924至1935年历届全运会武术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第11届奥运会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一、武术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现代体育文化形态的特征就是高度的社会化和组织化。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发展同样表现为高度的组织化,使得武术大踏步的走出国门并迅速在世界上推广开来。1952年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94年下发了《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二、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竞赛大会。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了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第13届(泰国)亚运会上散手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三、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195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武术内容。1987年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把武术列为基本教材。全国体育院系均把武术列为必修课程,纷纷开设武术选修课。教育部在制定本科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时把武术类列为六类主干课程之一。四、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把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 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有深远的意义。1985年8月在西安举行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每四年一次。1999年6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奥运武术北京奥运会武术是比赛项目,共设置男女套路10枚金牌,男女散手5枚金牌。套路:男子长拳、男子南拳南棍全能、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男子刀术棍术全能、男子枪术剑术全能、女子长拳、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女子刀术棍术全能、女子枪术剑术全能。散手:男子56公斤级、男子70公斤级、男子85公斤级、女子52公斤级、女子60公斤级。武术的内容武术套路功法运动搏斗运动单练对练集体演练推手散打短兵器械对练徒手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徒手拳术演练器械拳术套路运动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一、内壮功二、外壮功三、轻功四、柔功功法运动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武术的特点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攻防动作是武术套路、散打技术的核心。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内:精神、意识、气息。外:手眼身步的形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不同年令、性别、体质、职业;不受时间、季节、场地限制。武术的作用强身健体作用提高自卫防身能力修身养性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的基本技法分析长拳的基本技法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剑术的基本技法刀术的基本技法长拳基本技法(一)手要捷快 “拳如流星”(二)眼要明锐 “眼似电”(三)身要灵活 “腰如蛇形”(四)步要稳固 “步赛粘”(五)精要充沛 “精神充沛”(六)气要下沉 “气宜沉”(七)力要顺达 “三节六合”(八)功要纯青 “功宜纯”(九)四击合法 “四击、八法”(十)以形喻势 “十二型”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显明、拳路清楚、力点明确,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动作技术的拳术。是以查、华、炮、红、少林等拳种的动作为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而创编的现代拳术。太极拳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二、气沉丹田三、含胸拔背四、松腰敛臀五、圆裆松胯六、沉肩坠肘七、舒指坐腕八、尾闾中正九、内宜鼓荡、外似安逸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十一、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十二、动静有常、势势均匀十三、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十四、势要圆、无使有凹凸十五、心要静、无使有杂念十六、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直至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一词源出《周易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惟一之意。太极拳的取义也是这个意思。器械概述武术器械也称兵器。内容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式样千奇百怪,据统计武术器械大约有五百种之多。在武术界及民间早就有“十八般兵器”之说。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描写武将本领高强时,总是称他“十八般兵器样洋精通” 。武艺就是指“十八般兵器”,及使用这些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剑剑,又称宝剑。属于武术器械中的短器械,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相传,金属剑的创制始于黄帝战蚩尤时期。考古中所发现的实物,以商代的遗存为最早。据此推算,剑在中国的出现迄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剑在古代兵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曾被人们誉为“百兵之君”。它和刀、枪、棍一起,至今仍被称作当代武术中的四大名器。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