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增强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认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科学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认识文化交流、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辩证对待外来文化。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题型预测】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涉及。选择题以体现类、措施类和意义类题型为主,主观题则以意义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体现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核心和灵魂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例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奖牌名为“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全世界人民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团结一心,共享冬奥盛事。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 )
①表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源自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秀品质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是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冬奥会奖牌的设计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元素,同时兼顾了中华文化内涵和世界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故①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来源于社会实践,故②说法错误。北京冬奥会奖牌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全世界人民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团结一心,共享冬奥盛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故③符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表征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共性 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个性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态度 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例题:十多年来,中国剧团多次参加俄罗斯契诃夫国际戏剧节,一直广受好评。中俄合作的话剧《良辰美景》,使俄罗斯观众大开眼界,评论界也再三惊叹中国戏剧艺术的魅力;上海艺术家演出的实景园林昆剧《牡丹亭》,跨越了观众的语言障碍,使他们充分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这( )
①文化交流助力中俄文化相知、民心相通
②中国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十多年来,中国剧团多次参加俄罗斯契诃夫国际戏剧节,一直广受好评,这说明文化交流助力中俄文化相知、民心相通,也说明中国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②正确。③: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认同”说法错误,③排除。④:材料未能说明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④排除。故选A。
考点三: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重要性: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③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2)要求。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例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实现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并购等物质载体助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增强其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选D。
考点四: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的重要性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③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④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世界文化的内容: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和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和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代希腊人民的哲学和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例题: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吉祥物形象诠释了顽强拼搏、理解包容的奥林四克精神,也热情地表达了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是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从吉祥物的设计中可以看出( )
①既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又尊重本民族文化
②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文化求同存异
③文化差异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交流融合能够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①不选。②④:吉祥物形象诠释了奥林四克精神,是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表明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文化求同存异,文化交流融合能够推动文化发展,故②④入选。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③不选。故选C。
考点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①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②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
③我们要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
④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例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哈姆雷特》是具有国际文化交流性质的典型剧目。剧本以中国著名翻译家英若诚的译本为基础,由日本四季剧团创始人浅利庆太修改;舞美设计出自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大师约翰 贝里,将古典剧目以现代感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获得巨大成功。这体现出( )
A.文化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任何文化都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永葆生命力和延续性
C.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心态,不排斥与一切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
D.融通中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
【答案】D
【解析】A:戏剧作为一种精神成果,其主要目的是美的熏陶,不是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A不合题意。B: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应该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永葆生命力和延续性,B错误。C:文化发展应当与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相融合,而非与一切外来文化融合,C错误。D:材料中《哈姆雷特》剧目的成功就在于其融通中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六: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原因
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②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例题:2022年中国春节,喜遇中哥建交42周年,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与哥伦比亚文化部等单位共同举办虎年“欢乐春节”中国文化月活动。扬州市木偶剧团继承了中国木偶表演艺术源远流长、瑰丽神奇的传统,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通过幽默风趣的舞台表现手法对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这启示我们( )
①人在不断创造文化,同时也在享受文化
②在文化交流中可以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③应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优越性
④促进中外文化互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通过申默风趣的舞台表现手法对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体现了人创造文化,①正确。②:改编的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体现了文化交流,②正确。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错误。④:材料是文化交流,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错误。故选A。
【考法预测】
考法1.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项目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内涵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地位 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措施 保留民族节日特色,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考法2.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项目 世界性 民族性
表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辩关证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错倾误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
考法3.全面把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重要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做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任务 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考法4.把握文化交流、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的交流、交融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这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④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
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⑤进行文化交融,有利于丰富发展本国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2)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③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交流活动,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⑤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文化交流中的强大功能。
⑥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考法5.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2)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4)我们要批判地接受本民族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文化,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文化。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应当坚持“洋为中用”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文中
(6)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