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认识各种文化思潮,以科学的精神面对各种文化,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题型预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题型以体现类、原因类、启示类、意义类和措施类为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和坚定文化自信以启示类、意义类和措施类考查为主。
【考点梳理】
考点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中华文化发展的伟大转折
(1)转折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3)文化发展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
(1)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时代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指导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具体内容 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例题: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列着张子清烈士使用过的一只小皮箱。20世纪20年代,张子清带着这只小皮箱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马列理论,追求革命真理。他牺牲后,小皮箱又伴随烈士一家几代人的成长,见证了烈士后代服务人民,追求理想的奋斗足迹。小皮箱背后的故事表明( )
①红色家风教育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革命文化通过红色家风教育而更具有时代价值
③文化载体在红色家风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④革命烈士的精神血脉在红色家风的传承中得以延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红色家风教育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但不是“决定”,①错误。小皮箱又伴随烈士一家几代人的成长,见证了烈士后代服务人民,追求理想的奋斗足迹,小皮箱背后的故事表明革命文化通过红色家风教育而更具有时代价值,也说明革命烈士的精神血脉在红色家风的传承中得以延续,②④正确。文化载体在红色家风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③错误。故选C。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1)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3)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4)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5)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1)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3)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4)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例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要杜绝一切非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传播
③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推动指导思想多元化发展
④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④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而不是要杜绝一切非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传播,②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③错误。故选B。
考点三: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1)地位: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2)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3)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3.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1)地位: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2)原因: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3)要求
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优秀文化建设 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文化产品供给 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例题: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生动地呈现了新中国70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既客观反映历史的进程,又注重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既讲述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该片一经播出就深情地唤起人们的共同回忆,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该专题片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有( )
①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满足公众的娱乐需求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③人民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④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专题片的成功启示文艺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②④正确。文艺创作者要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满足公众的娱乐需求,①错误。社会实践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主体,③错误。故选C。
考点四: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立足时代之基
(1)原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的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意义: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2.回答时代问题
(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2)回答时代问题的意义
问题地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社会进步 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 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例题: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长沙市决定在全市中小学举办“有风景的思政课”活动,要求把思政课堂搬进红色景点、纪念场馆,将学生带入红色景点现场体验,让党史走出书本、走入课堂、走进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活动体现了(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创新关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把思政课堂搬进红色景点、纪念场馆,将学生带入红色景点现场体验,让党史走出书本、走入课堂、走进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活动体现了聚焦时代主题,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故②③正确。
材料体现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没有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故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故④错误。故选B。
考点五: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文化发展的资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具体要求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课题。
(2)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4)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例题:日前,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原创音乐剧《丝路之声》在陕西大剧院上演。音乐剧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充分运用了音乐、舞蹈、木偶、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多媒体全息影像等舞美手段,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这说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生命力
②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
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音乐剧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说明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的生命力;故①符合题意。充分运用了音乐、舞蹈、木偶、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多媒体全息影像等舞美手段,说明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故③符合题意。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并非必须依赖外来文化,故②说法错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六: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文化现状: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2)具体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供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4)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风。
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2)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例题:习近平强调,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从文化角度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应该( )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御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化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文化角度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全民族创造力,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②④符合题意。对于西方文化要具体分析,要吸收西方有益的文化成果,坚决抵御西方文化腐朽文化渗透,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尊重文化多样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③错误。故选D。
考点七:坚定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1)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2)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4.当代文化自信的表现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例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每一个节气背后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在现代科技的演绎下,中华文化用它的极致浪漫点燃了国人浓浓的文化自豪,同时惊艳了全世界,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无数赞许。这体现了( )
①科技与文化融合,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广泛传播而具有价值
③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④不忘本来,用传统文化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现代科技的演绎下,中华文化用它的极致浪漫点燃了国人浓浓的文化自豪,同时惊艳了全世界,这体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故①③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具有价值,并不是因其广泛传播而具有价值,故②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不能说用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故④错误。故选B。
【考法预测】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指导方针 双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发展方向 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具体要求 面向现代化 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面向世界 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面向未来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方向,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具体特征 科学的 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其内在的性质科学
民族的 建立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大众的 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发展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2.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具体内容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追求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联系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内在关联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考法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决定因素 群众基础 由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是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
社会制度 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文化发展 是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文化规律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具体意义 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方向
战略布局 实现“五位一体”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必须发展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强国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资源 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立足自身文化优势,必须践行符合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法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文化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法5.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地位 原因 要求
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2)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1)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2)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1)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3)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
考法6.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文化创造者: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
(2)文化传承者: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文化传播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4)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
(5)文化成果受益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群众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考法7.文化发展要融通各种资源
总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向内看 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向外看 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向前看 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向后看 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考法8.全面认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原因
分析角度 具体内容
文化发展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发展 文化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强国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法9.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要求
分析角度 具体内容
文化环境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价值引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中
人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社会风尚,要弘扬科学精神和时代新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化繁荣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发展道路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方向
依靠力量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考法10.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如算命、测字等)表现出来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