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表现妈妈对孩子的喜爱,表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2、认识并理解断音记号,能正确运用连音和断音的唱法唱好歌曲,并能通过力度变化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3、能创编歌词、创作旋律,能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丰收的喜悦。教学重点:能用亦甜美、亦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难点:音断气连的演唱法;音色的表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并揭题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的单元内容是少数民族的歌曲,它们的曲调属于(五声)调式,这五声是指哪五个音?(1、2、3、5、6)又称为“宫商角徵羽”,我们边用柯尔文手势演示音高边演唱。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主题是——我们的村庄。想一想,你以前学过表现农村生活的歌曲吗?来哼唱一下。如《数鸭子》,这是一首说唱歌曲,很有童趣。3、农村,有人们养的家禽家畜,还有秀丽的风光。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乡村风景”,在欣赏风景时,请注意听背景音乐。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乡村的小河、小桥、小动物,有草地、树林,有农田、果园,还有勤劳的农民。)它的背景音乐带给你怎样的心情?(轻松、快乐)它的曲名叫《快乐的农夫》。4、今天我们来学习歌唱农村生活的新歌—《如今家乡山连山》。三、新歌教学1、静静地听歌曲,体会歌曲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高兴地)交流,歌曲是几拍子的?韵律怎样?速度呢?2、再听歌曲,并随着歌曲的旋律拍出韵律,同时熟悉歌曲的歌词与旋律。3、学唱歌曲歌曲中最高兴的乐句在哪儿?学唱笑声的乐句:先试唱,后分析体验:节奏相同、都是稍密的;旋律级退,都是高平后下行,表现人们由放声笑到抱着肚子笑,特别用了断音记号的跳音来表现。认识、理解并表现断音带来的高兴。后面一句的旋律继续高扬,但节奏变了,变得宽舒了,要抒发感情了,抒发妈妈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句中使用了一个切分节奏“笑弯 an腰” 很有动感,更有味儿的是“音断气连”的结尾,妈妈对孩子的爱,那真是打心眼里的爱不够,是止不住的爱啊;结束音用来装饰的倚音更增添了爱的味儿,很浓很浓,且用了个4拍的长音结尾,爱得很深很深。练习用连音演唱。分析旋律走向,进行力度处理。高潮部分强,结尾做渐弱处理。学生随着歌曲伴奏巩固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老师唱前半部分。尝试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容易学吗?分析,曲中的同头异尾乐句,相同的乐句。歌曲在妈妈与孩子的对话中开始了,妈妈的角色要唱得(连贯优美些),孩子的角色要唱得(活泼跳跃些),尤其要对比唱好相异处,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家乡没有山,歌中却有山,把线连一连,能不能见到山?通过连旋律线直观体验,歌曲开头部分好似平稳起伏的连绵的山,谷堆处好似明快起伏的陡峭的山。指导用连音与跳音来演唱歌曲,表现妈妈与孩子不同的形象,分角色演唱。歌曲进行中有一种特殊的旋律,它没有歌词,我们称它为“过门”,我们用对比的方法来体验过门的作用,它表现了孩子很天真,惹人喜爱。用“× ××”的节奏拍手助兴。4、歌曲力度处理,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歌曲以平稳起伏的旋律叙述故事,力度中等,声音要甜美,表现妈妈的温柔;孩子的旋律要起伏明快,力度可稍强,声音要跳跃,表现孩子的活泼、聪明。高潮部分力度要强,结束句要减弱,完整地齐唱歌曲。四、巩固升华1、这首歌是五声调式吗?是哪种调式?(羽调)歌曲的结尾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绵长的爱,优美的?还是活泼的?是谁的形象?2、在歌曲中,孩子对山的认识是一个一个的(谷堆),很搞笑,妈妈肯定会纠正孩子的认识,听妈妈唱的第二段歌词,哪些乐句变了:妈妈告诉我,家乡没有山,我呀点点头,听着妈妈讲。家家谷堆堆得高,一堆一堆好像山。哈…,家乡大丰收呀,我们多高兴哟喂。如果以孩子的形象结尾,你会继续创作怎样的旋律呢?(56 0)哟喂,它既表现了孩子的领悟,又表现了丰收的喜悦。3、这丰收的喜悦有歌声,也可以有笛声来庆祝。我们试试在高兴的乐句处练习用竖笛来吹奏6 6 6 6 6 3 3 5 5 5 5 5 2 2 。老师邀请几位学生与老师合作吹奏,听听有什么变化。加入了另一个声部来吹奏,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大人们与孩子们在一起欢庆丰收。我们来试试另一个声部的吹奏,2 2 2 2 2 6 6 1 1 1 1 1 5 5。再练习两声部的合奏,并加入到歌曲的演唱中。4、(机动),想一想,还有什么方式能把丰收的场景表现得更热闹?(加入打击乐演奏)在“36 16 13 2”乐句处加入鼓、镲、锣、钹等乐器演奏:咚锵 咚锵 咚咚 锵。过门:仓 才才,这个大热闹的场景更是表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五、小结下课。《如今家乡山连山》,歌声连出了孩子的天真,连出了妈妈的慈爱,更连出了家乡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在歌声中高兴地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