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件)(共60张PPT)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件)(共60张PPT)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一、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硫及其化合物
课时1
从物质结构、物质类别视角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 从物质类别角度认识硫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硫为例说明)。
2. 分析硫的原子结构,预测和解释硫及其化合物可能的化学性质并实验证实;
教学目标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硫单质
1. 画出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指出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三周期、第ⅥA族
2. 根据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硫的化学性质?(分别与O和Cl进行比较)
①非金属性较强,能跟活泼金属,一些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非金属性小于同周期的氯,非金属性小于同主族的氧,故其硫氧化物中硫显正价,氧显-2价。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硫化学性质
氧化性
硫单质
Fe
Cu
H2
O2
与碱溶液反应
与金属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
(还原性)
3S+6NaOH Na2SO3+2Na2S+3H2O
(氧化性、还原性)
硫与氧气反应,无论氧气是否过量,只生成SO2。
若试管内壁附着有单质硫时,如何洗涤除去
(从化学性质的角度)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C.铜与硫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
D.硫与氢气反应的氧化剂是硫
解析:硫与金属单质、氢气等反应时,作氧化剂,硫与活泼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时,作还原剂,故A正确;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故B正确;硫与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故C错误;硫与金属单质、氢气等反应时,作氧化剂,故D正确。
答案:C 
解析:S与少量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A错误;S与少量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B错误;S与足量纯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C错误;S与H2反应生成H2S,D正确。
答案:D 
3.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硫单质质脆,微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
B.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C.硫单质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都作氧化剂
D.从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解析:硫单质虽然微溶于酒精,但易溶于二硫化碳,A不正确;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硫(火山喷发口附近),又有化合态的硫,B不正确;硫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可能作还原剂,如硫燃烧,C不正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化合价既可从0价降低到-2价,也可从0价升高到+6价,所以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D正确。
答案:D 
单质
S
氢化物
H2S
H2+S H2S
点燃
氧化物
SO2
S+O2 SO2
点燃
含氧酸
H2SO3
SO2 +H2O H2SO3

Na2SO3
H2SO3 +2NaOH Na2SO3+H2O
相同价态的不同含硫化合物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如:
从左到右的转化,加入碱可以实现;
从右到左的转化,加入酸可以实现
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解析:A、B、D项中S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项中SO2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了还原性。
答案:C 
2.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注入硫酸至浸没瓶中固体,写出C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每消耗1 mol Na2O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2)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E、F中,为了证明SO2有还原性,并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则Z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2O2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装置C中Na2O2和SO2发生反应:SO2+Na2O2===Na2SO4,反应中转移2e-,故每消耗1 mol Na2O2,转移电子数为1.204×1024。(2)为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可以加入氧化剂,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Z试剂可以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现象是紫色溶液变浅或褪色。
答案:(1)SO2+Na2O2===Na2SO4 1.204×1024
(2)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变浅或褪色[或FeCl3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课时2
从元素化合价视角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 把一种原料转化为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从而实现物质转化;
2. 从元素化合价角度认识硫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硫氧化物、硫酸为例说明)。
教学目标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S
S
S
S
-2
0
+4
+6
(1)尽可能多地列举每种价态的硫元素所对应的物质,并根据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各种物质在反应中表现的是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H2S
Na2S
HgS
S
SO2
H2SO3
Na2SO3
SO3
H2SO4
Na2SO4
强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转化
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转化路径,并预测产物。
已知:常用的氧化剂有浓硫酸、O2、 Cl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FeCl3溶液、H2O2等,还原剂有金属单质、H2、 H2S、 Na2S、Na2SO3等。
转化目标 转化前的含硫物质 选择试剂 预测转化后的含硫物质 实验现象
-2→0
……
(2)从上述转化关系中设计实验实现其转化。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序号 价态变化 转化前含硫物质 选择试剂 转化后含硫物质 预期现象
1 -2→0
2 0→-2
3 0→+4
4 +4→0
5 +4→+6
6 +6→+4
S
Fe
H2S
SO2
S
Na2SO3
Na2S
SO2
KMnO4
浓H2SO4
Cu
浓H2SO4
S
FeS
SO2
S
H2SO4
CuSO4、SO2
生成浅黄色固体
生成黑色固体
生成生成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生成浅黄色沉淀
生成生成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和蓝色溶液
[跟踪训练]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气体A溶于水得溶液B,向溶液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变成C,在溶液C中加入Na2S产生气体D,把气体D通入溶液B得黄色沉淀E。A、B、C、D、E都含同一种元素。则A、B、C、D、E分别是(  )
A.SO2、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H2S、S
C.SO2、H2SO3、H2SO4、SO3、Na2S2O3
D.SO3、H2SO4、H2SO3、SO2、Na2S2O3
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得亚硫酸,向亚硫酸中滴加溴水,生成H2SO4和HBr,在硫酸中加入Na2S产生H2S,H2S与H2SO3反应产生黄色沉淀S,故B正确。
答案:B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本质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浓硫酸强氧化性的体现
反应物 变化或反应 表现性质
活泼金属 铁、铝 常温下,铁、铝遇到浓硫酸时发生钝化 强氧化性
加热时,反应生成硫酸盐和SO2 强氧化性
和酸性
锌等其他 活泼金属 与浓硫酸反应时,开始产生SO2,后来产生H2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注意] 常温下浓硫酸遇铁、铝“钝化”,实质是浓硫酸使铁、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的发生,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开始产生SO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2。该反应中均体现了硫酸的氧化性,但是前段反应体现的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后段反应体现的是稀硫酸的氧化性。
(2)与某些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开始产生SO2(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Cu反应。如1 mol Cu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3)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生成SO2)又表现酸性(生成硫酸盐)。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如浓硫酸与碳的反应)。
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的部分规律
课时3
辨识化学物质
1. 实验室利用结合性漂白生成无色物质不稳定的特点来辨识二氧化硫;
2.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可以帮助辨识;
3. 在实验室可以通过检验硫酸根离子来辨识硫酸盐。
教学目标
[新知探究(二)]
二氧化硫的性质
[探究与创新能力]
[探究活动]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Ⅰ 试管内液面上升
实验Ⅱ 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度 pH<7
实验Ⅲ 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恢复红色
1.由实验Ⅰ可知道SO2的哪些物理性质?
提示:由该实验可知,可通过观察试管颜色可知,SO2是无色气体,试管内液面上升,可知SO2易溶于水。
2.由实验Ⅰ和Ⅱ可知道SO2和水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哪些现象可知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提示:由实验Ⅰ中水没有充满整个试管可知,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在同一条件下,向两个方向(正逆反应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
3.实验Ⅱ中反应后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属于弱酸,能电离生成氢离子而使溶液显酸性。
4.由实验Ⅲ可知SO2具有哪些性质?该性质的特点有哪些?化学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漂白剂?
提示:由实验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是该漂白性具有可恢复性,因为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常见的漂白剂还有过氧化钠、氯水、活性炭等。
[生成认知]
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可逆反应的特点——“两同一不完全”
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3.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及特点
类型 原理 特点 举例 适用范围
氧 化 型 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 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 Cl2、Ca(ClO)2、HClO、H2O2、Na2O2、O3等 可漂白所有有机色质
化合型 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 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二氧化硫等 具有选择性,漂白品红、棉、麻等
吸附型 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 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 活性炭、胶体等 一般用于溶液漂白
续表
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解析: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B正确;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H2O,C错误;SO2的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S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故石蕊溶液变红后不褪色,但不能说明SO2没有漂白性,D错误。
答案:B 
2.氯气和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这两种气体混合物溶于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者不反应,漂白性不变
B.所得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二者发生反应,漂白性增强
D.两者都是因为有较强的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
解析:SO2和Cl2等体积混合溶于水时,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生成物HCl和H2SO4均无漂白性,且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A、C错误,B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SO2可与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表现出漂白性,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D错误。
答案:B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 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 ,故常用作干燥剂 脱水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蔗糖逐渐变黑;
②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 ①浓硫酸具有 ;
②浓硫酸具有 ,自身被还原为SO2
水分
脱水性
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 含义 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 的组成比脱去 强氧化性 与金 属Cu 反应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a试管中铜丝表面 ;
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 ;
将a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_____
反应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非金属 木炭反应 反应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


有气泡逸出
无色
蓝色
[跟踪训练]
1.某同学设想用如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实验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稀释时放热 强氧化性
实验装置
解析:Cu与浓H2SO4反应需加热,D符合题意。
答案:D 
2.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36%的盐酸、98%的浓硫酸、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
A.白、红、白       B.红、黑、白
C.红、红、红 D.白、黑、白
解析:盐酸具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98%的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黑色;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则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终变为白色。
答案:B 
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浓硫酸与蔗糖的微型化反应,并对所有产物进行检验。请回答:
(1)装置A中的现象为产生大量气体,生成的黑色物质体积膨胀,呈疏松多孔状。体现出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性质),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溶液为品红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SO2的存在会对CO2的检验产生干扰,所以检验CO2前,应先除去二氧化硫,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SO2能还原酸性KMnO4溶液,为保证除杂的彻底性,酸性KMnO4溶液应过量,现象为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褪色; (4)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CO2的存在,通过生成CaCO3沉淀,证明CO2的存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 Ca2++2OH-===CaCO3 ↓+H2O。
1.请你分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的泥沙?
提示: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可以将不溶性泥沙除去。
2.实验过程中为了将可溶性杂质除净,应该怎样操作?这样操作有什么弊端?
提示:为了将可溶性杂质除净,除杂试剂应稍过量,这样才能使杂质离子除去,但过量的除杂试剂又成为新的杂质。
3.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所加试剂的种类,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提示:应合理安排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应满足加入的过量试剂在后续操作中能够除去。
(4)操作方法及现象
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的几种顺序为
①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②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③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2)注意事项:应在过滤后再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
答案:C 
2.提纯含有少量Ba(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
A.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B.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C.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D.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解析:提纯含有少量Ba(NO3)2杂质的KNO3溶液,应选碳酸钾除去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会生成新的杂质硝酸钠,因此不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K2SO4会有剩余,因此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Na2SO4会有剩余,因此不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先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稀HNO3会与过量的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因此可行,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溶液B中主要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试剂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认为也可以选用Ba(OH)2溶液作为除杂试剂,若采用此方案,加入试剂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4
基于性质
认识制备含硫物质的方法
1. 工业上制备硫酸,还需要考虑哪些成本、安全、绿色环保等问题;
2. 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过程
H2S
足量O2
SO2
S
O2
O2
催化剂
SO3
H2O
H2SO4
2H2S+3O2 2SO2+2H2O
点燃
S+O2 SO2
点燃
2SO2 +O2 2SO3

催化剂
SO3 +H2O H2SO4
浓硫酸的工业制法
净化
沸 腾 炉
硫或含硫矿石(FeS2)、空气
主要反应:
原料: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高温
1、为什么要将黄铁矿粉碎成细小矿粒?
矿粒细小,跟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燃烧快。
2、为什么要从炉底通入强大空气流?
使矿粒与空气接触更充分,燃烧快,反应完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问题与思考:
浓硫酸的工业制法
净化
接 触 室
催化剂
2SO2+ O2 2SO3

主要反应:
冷 却
二氧化硫与氧气是在催化剂的表面上接触时起反应的,接触室和接触法的名称由此而得。
浓硫酸的工业制法
吸 收 塔
SO3 + H2O = H2SO4
主要反应:
1、工业上用什么吸收三氧化硫制取硫酸?
用 98. 3 % 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2、为什么不用水或稀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与水化合时,放出大量热。如用水或稀硫酸作吸收剂时,易形成酸雾,吸收速度减慢,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
沸 腾 炉
接 触 室
吸 收 塔
净化
冷 却
浓硫酸的工业制法
2SO2+O2
2SO3
4FeS2+11O2
2Fe2O3+8SO2
S+O2
SO2
SO3+H2O=H2SO4
反应原理
①制备SO2: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吸收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工业制法
1.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铁矿煅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黄铁矿不能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气体只有SO2
C.SO2氧化成SO3,SO2能全部转化为SO3
D.SO3用98.3%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D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硫化氢
【思考】
通过前面的学习,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SO2?
方法一: 利用浓H2SO4的强氧化性
Cu+2H2SO4 (浓)
CuSO4+SO2↑+ 2H2O
方法二:强酸制弱酸
Na2SO3+H2SO4 Na2SO3+SO2↑+H2O
注意:浓硫酸的浓度70%左右,若浓度太高,氢离子浓度小反应速率慢;若浓度太小,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难以逸出
实验室用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反应,制备硫化氢气体。
FeS + H2SO4(稀)= FeSO4 + H2S↑
[规律方法] 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的一般装置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