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结构层次。(重点)2、师生合作探究,概括刘和珍的人物形象。(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他是如何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划分结构层次。2、概括刘和珍的人物形象。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一)、第一次先学后教:1、自学指导:(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的“识作者”“知背景”的知识讲解。(完成下列要求:①了解鲁迅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原因。②了解“三一八”惨案的经过。③分析题目用“记念”而不用“纪念”的原因。)(2)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导学案》“正字音”题。(3)把握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部分的内容。② 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4)共计12分钟。2、自学检测:提问检测。(二)第二次先学后教:1、自学指导:再次阅读课文,归纳文章叙述了刘和珍哪些事,从中可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的提示:①可探究开篇交代时间的意图。②可分析开追悼会时,为什么鲁迅先生“独在礼堂外徘徊”。③可挖掘“也、无话可说、真的猛士、中国人、沉默呵、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等重点词汇背后隐藏的含义。④可思考“鲁迅为何详写刘和珍遇害的场面”。2、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第一次先学后教:1、①发表第一篇《狂人日记》,孙伏园为鲁迅写的挽联。②大沽口炮击事件、日本紧逼要解释、游行示威、卫队开枪射击游行队伍。liáo jié àn hái lù fēi pū dí è cuán zì chà dàng xùfěi lìn zhǎn chuàng3、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部分的内容:(1)介绍写作缘由。(2)交代写作目的。(3)回忆与刘和珍的认识过程。(4)遇害概括。(5)叙述刘和珍君等人的遇害经过。(6)总结“三一八”惨案经验教训。(7)热情讴歌赞颂爱国青年。②划分层次段落:第一部分:(1—2):交代写作缘由。第二部分:(3—5):记叙刘和珍的生平和经过。第三部分:(6—7):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第二次先学后教:刘和珍形象:进步学生;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课堂总结,延伸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代背景,梳理了文章脉络,划分了层次结构,同时还体味到这篇文章不同于传统的纪念文,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塑造了刘和珍这一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形象。六、板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进步学生;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刘和珍 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七、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完成《导学案》P99《痛哭和珍》阅读题。高一语文 必修1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课时记念刘和珍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能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重点)2、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深刻而复杂的情感。(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概括了刘和珍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文中的重要词句,体会作者深刻而复杂的情感(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2、体会作者深刻而复杂的情感。(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中国人、庸人、苟活着、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各指什么 (提示:联系上下文语境,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分析其深刻内涵)2、完成课后第三题。(点拨:揣摩、品味语言,要结合全文的语境和段落语境进行分析。要求:既要对其中的重点词语着重分析,又要对全句的深层意思进行解说)3、共计10分钟。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1、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2、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导学案教参》P97,《教参》P60。1、反动派、当时麻木不仁的中国百姓、有一定是非观念但没行动的人、愚昧无知的庸俗的市民。2、(1)尤:更加;深味:深深的体味;奉献:恭敬地呈现。(2)正视:正眼看;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3)尤:更加;残像: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比刀枪更加阴险。(4)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楚。课堂总结,延伸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鲁迅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当鲁迅先生目睹了爱国青年遭到屠杀,反动统治者不仅毫无歉意,还指使大批御用文人来诋毁他们;与此同时,更有不少的群众仍未觉醒。面对此景,鲁迅悲愤难抑,在缅怀刘和珍的同时,更欲借此文章来驳斥当局,唤醒民众。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情感: 惨案:使鲁迅感到悲哀(哀痛、悲愤、激昂、仇恨、失望的复杂情感)愤怒到极点,无法忍受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留言家”对“大众、庸人”有失望对烈士热情的讴歌对反动派的警告对“真的猛士”的呼唤、激励、鼓动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感到深深歉疚七、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完成《固学案》P103,4-8小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