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网球正手击球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网球正手击球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网球正手击球
教材内容 网球正手击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网球正手击球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学习正手击球的技术;通过网球正手击球以及身体素质练习,发展上下肢力量和协调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意识,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组织教法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开始部分 1 一、课堂常规 1体委集合清点人数,向老师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3宣布上课内容,提出要求,安排见习生活动 1 1 一、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二、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12 一、慢跑 二、持拍热身操 1伸展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侧向压腿 5全身运动 6手腕手关节活动 三、球感练习 1原地颠球 球落一次地颠一次(20个) 2对地击球50次 四、专项辅助练习(以右手为例) 1侧身引拍练习 2腋下夹球蹬地转髋练习 4*8 4*8 4*8 4*8 4*8 各5次 1-2组 1-2组 8-12次 6-8次 2 5 2 3 组织队形: 二、要求:步伐整齐,精神饱满 一、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二、1要求:动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2要求:动作到位,位幅度大 3要求:转体时,动作到位,脚不动 4要求:侧压腿时立腰,双臂平举 5要求:上举弓步立腰,蹲起动作迅速 6要求:活动充分 一、组织队形: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 二、要求:拍面端平,用力柔和,控制好球的落点。 一、组织队形:练习1为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练习2为前后二人一组 二、1要求:左手推手有力,右臂引拍转体时,拍头朝上。 2要求:低重心,屈膝准备,蹬转充分,击掌准确有力
基本部分 31 一、网球正手击球 教学重点: 正手击球动作过程 教学难点: 合理的击球点(身体右前方两点半方向,高度为腰膝之间,距离身体一臂距离) 完整动作过程: 1持拍准备——2分腿垫步——3侧身引拍——4原地小碎步调整——5击球随挥 动作方法(以右手击球为例): 1持拍准备:双手持拍拍头朝上,双腿微屈身体前倾,两脚分开与肩宽 2分腿垫步:(对方击球一瞬间)原地分腿跳跃,落地后双腿微屈膝,两脚分开比肩略宽 3侧身引拍:(击球方向为12点钟方向)引拍时立腰屈膝双脚站稳;左手指向约2点半方向;右手引拍时立腕,击球面指向6点钟方向 4原地小碎步调整:两脚分开比肩宽,屈膝下蹲,两脚小碎步调整 5击球随挥:击球时以左脚为轴蹬地转髋,拍头由下至上擦击球,击球瞬间拍面垂直于地面,将球向前击出;击球后,双手持拍架于左肩,拍面垂直于地面 二、耐力练习 立卧撑 8个一组 8-12次 4-6 组 2-4组 4-6组 各6-8组 1-2组 2 3 3 4 8 10 1 一、组织队形 练习1为密集队形 练习2、3为体操队形 练习4见下图 练习5、6见下图 二、教法: 1观看教师示范与图示,总结归纳动作要点 要求:仔细观察,积极讨论,认真归纳 2原地正手挥拍练习 要求:各个环节动作到位 3行进间连续三次正手挥拍练习 要求:在练习2的基础上,防止重心起伏过大。动作要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4行进间连续三次正手击固定球练习 要求:侧身引拍后,脚步调整积极,确保击球点处于右前方,腰膝之间的位置 5正手原地击球练习(5个一组) 要求:同伴抛球时,右臂伸直,手心朝下,使球自然下落;练习者在能够通过积极调整准确寻找到击球点的情况下再加速挥拍 练习时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后结合展板提示进行自诊断与练习 易犯错误以及纠正方法: A击球发力靠胳膊——蹬地转髋击掌练习 要求:屈膝准备,蹬转充分,重心起伏切勿过大 B击球重心高——重心下移侧滑步 要求:双脚分开与比肩略宽,屈膝双臂自然下垂触膝 C击球节奏不稳定——球下落时下摆拍面 要求:保证击球时球的高度处于腰膝之间 D击球距离找不好——原地打固定球 要求:球距离躯干一臂距离,击球点处于2点半方向(以击球方向为12点钟方向为基准) 6进阶练习 A后场——中场连续击球五次 B后场——中场——后场连续击球五次 要求:击球点准确,发力恰当。若练习A熟练掌握,那么就进阶练习B 一、组织队形: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 二、要求:俯卧撑与原地跳起时,躯干伸直;完成下蹲蹬伸后收腹收腿要迅速
结束部分 1 1组织放松 2集合整队,课堂小结 3师生再见 1 一、组织队形:二列横队 二、要求:快、静、齐
场地器材 标志桶30个 固定球打杆12个 网球车2个 网球800个 网球拍32付 预计运动 负荷
密度 32~35%
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是否有安全隐患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组织管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3对突发事件做好紧急处理
课后小结 本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所指定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教学中,通过教法的多样性、递进性以及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将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简单化,较好地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