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课件(共71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庖丁解牛》课件(共71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导入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邯郸学步、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
《庄子·养生主》
学习


分析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熟悉庄子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

知识卡片
名 ,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 并称为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由于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批判现实社会,向往自由
庄子

战国
道家
老子
“老庄”
亦称《 》,富有想象力和 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作品
《庄子》
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15)
杂(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
南华经
浪漫主义
《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来自网络)
《庄子》
作品简介
庄子思想:心若不系之舟,逍遥自在
1.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2.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3.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以保全自身,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这种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但庄子对当时的现实也作了较为深刻的批判。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避开矛盾,寻求解脱,就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写作背景
解题
《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道家思想的园地:《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寓 言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写意)相结合的文体。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其中“寓”字即是“寄托”之意,庄周说:“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也就是将深刻的思想或哲理,隐含在所叙故事的具体情节中,透过语带双关、巧妙托喻等方式来阐发哲理。
在中国,寓言萌芽于春秋末年,成形于战国初期,在先秦时代便臻于成熟,并广为先秦诸子与史传运用,成为据谈雄辩、陈辞说理的重要手段。
庄子寓言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大师,是寓言故事创作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
庄子的寓言中,或借用动物,如:井底之蛙、涸辙之鱼、朝三暮四中的猴子等,或借用神话中的神灵,如:河伯、山神、云神等,透过庄子笔下活灵活现的动物或神灵的对话和活动,展现多彩多姿的故事內容,进而表现庄子崇尚自然与追求主体精神自由的思想。
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寓言以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戏曲、小说及诗歌的创作。
2、庄子寓言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语言艺术。
3、庄子拟人化寓言,篇幅短小,形象生动,特别是动物说话,增加了寓言的趣味性;精心构思情节,注意人物肖像,行动等的描写,又增加了寓言的生动性。因此,庄子寓言启发了后来者,使寓言故事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深受儿童的喜爱。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养生主: 保养生命,保存天性。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文意疏通
庖丁 所倚 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 騞然 中音 大郤 大窾
肯綮 大軱 发于硎
有间 怵然 謋然 踌躇
páo
y

xī y

huō
zhòng

kuǎn
qìng

xíng
jiàn
chù
huò
chóu chú
识字正音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古今对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
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介,给、替
通“响”
没有
合乎
节拍
翻译: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音节助词,无实义
拟声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的
拟声词词尾
介,引出对象
节奏
很好。表同意的应答词
通“盍”,
何、怎样
助词,表疑问语气,呢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放下
自然规律
超过
起初
不曾
凭、用
精神活动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取独
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
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天然结构
空隙
引导
空隙
顺着
本来的结构
脉络相连的地方
未曾尝试
名作状,
每年
一般
名作状,每月
磨出
磨刀石
翻译: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是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宾语前置的标志

“枝”
qìng
(碰)
但是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jià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
间隙
形作名,厚度
……的样子
很宽绰的样子
刀刃的运转
宾前,因此
翻译: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它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之)
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
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
藏之。
虽然这样
碰到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
提高警惕
为此
通“缮”,擦拭
因为
翻译: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拭干净后收藏起来。”
表修饰
表顺承
第3自然段:
写解牛的三个阶段和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以及达于道后小心谨慎的态度。三个阶段体现了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通过对比三者的不同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懂得,得到
养生的道理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思考:划分文章层次
第二课时
学习


分析
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深入探究
思考1:作者是从哪些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本解析
艺术化
舞蹈化
动作描写(绘形)
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描写(摹声)
拟声词:砉然、騞然——莫不中音
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节奏
音乐化
动作娴熟
技术高超
和谐优美
富有节奏感
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了自然的铺垫。
“解牛之美”
思、议
作者以描写动作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来铺排描写,精准凝练;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摹声的修辞手法,用了两个贴切的拟声词"砉""騞"来描摹庖丁解牛进刀时的声音,用"《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绘出疱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
作者是从哪些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思考2: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1、作者写庖丁解牛时突出其刀声之悦耳,仿佛不闻牛之惨叫,暗示了牛似乎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就被“解”了,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2、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的刻画及悦耳的刀声的引人入胜的描写,使读者产生了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这是行文的悬念感。
3、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质疑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了自然的铺垫。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思考3:联系第三段回答问题:
解牛之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2、课文怎样突出庖丁技艺之高?目的何在?
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思考4:第三段答话层次分明,其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有哪三重境界?
文本解析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第一境界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第二境界
目无全牛
(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第三境界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至高境界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目无全牛
(懂得规律)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月更刀
岁更刀
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臣之所好者,道也。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三年之后
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五灯会元》中维信禅师的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表象、肤浅
——内里、深刻
——彻悟、超然
(1)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热衷于探求解牛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始解牛时/三年之后/方今之时/所解数千牛矣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不骄傲大意。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思考5: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文本解析
思考6:分析庖丁形象的特点,并思考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
形象特点:
1.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炉火纯青
2.善于总结规律
3.水平高却不骄不躁,对待工作仍认真、谨慎
目的:通过描写庖丁解牛时刀刃在骨缝中游刃有余,来阐述自己的养生之道。
合作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请完成表格。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解牛
“养生之道”: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解牛
“养生之道”:
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批大郤:避开硬骨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筋骨交错、结构复杂
导大窾:顺着空隙
保全自身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社会
处世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的联系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哪些“人生之道”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热爱本职,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知难而退、从长计议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不莽撞,谨慎行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依理
谨行
藏锋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
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
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拓展延伸

积累知识
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应掌握的虚词用法
应掌握的词语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
切中肯綮
成语积累
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庖丁解牛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游刃有余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满志
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全:完整。
目无全牛
成语积累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切中肯綮
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批郤导窾
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新硎初试
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官止神行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善刀而藏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1. 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2. 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3. 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2正确
1. 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2. 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3. 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技艺十分纯熟。
3正确
1、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2、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绩心满意足。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2正确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介词:替、给)
(前是动词。解;后一个介词:因为)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两个“为”同义,
都是介词:因为)
“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技盍至此乎?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而况大軱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疑问语气词:呢)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疑问语气词:呢)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
表示强调)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
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助词,象声词词尾)
(名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介词,从)
(介词,对于)
(介词,引出对象)
“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而况大軱乎: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
善刀而藏之:
表转折。
表转折。
与“况”搭配使用,表示“何况” 。
表转折。
表转折。
表修饰。
表顺承。
“以”字的用法和意义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
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
  善刀而藏之
技经肯綮之未尝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以无厚入有间 
   
通“响”
通“盍”,何、怎么。
通“缮”,揩拭。
 “岁”“月”,名词做状语
厚,形容词名用,厚度
通“枝”,指支脉。
一词多义
  善:“ 善哉”  
    “善刀而藏之”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族:“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乎:“技盖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通“缮”,修治,擦拭
介词,给,替
因为
众,一般的
丛聚,集结之处
语气助词,表疑问
介词,相当于“于”
助词,用于词尾,不译
古今异义: 
天理
固然
虽然
至于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
  b.另提一事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每至于族”
 判断句,“……者,……也”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技经肯綮之未尝”  
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
1、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
音节助词,无实义。
“所”字结构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疑难句子翻译
2、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hào) 爱好,喜欢
3、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尝试(砍)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助词,提前宾语
通“枝”
疑难句子翻译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间),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
“然”……的样子
介词,用
(jiàn) 空隙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1.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依据是: , 。2.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 , , 。3.表现庖丁解牛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是:
, , , 。4.表现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神态的语句是:
, , , 。
情景默写
臣之所好者道也 近乎技矣
方今之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怵然为戒 视为止 行为迟 动刀甚微
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依次是:
(1)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2)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B
B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
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D
对照检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吾见其难为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怵然为戒
(2)族
A、族庖月更刀
B、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替,给
动词,解
连词,因为
动词,作为
一般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