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公民基本权利一、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和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2.健全人格: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责任意识:逐步增强权利意识,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能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4.法治观念: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政治自由与权利;难点:人身自由。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说说我们这一生都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姓名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活动多媒体呈现《宪法》:宪法第三十四条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选举权与被选举的条件及其重要性同桌合作后回答:条件:①中国公民 ②年满18周岁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地位:是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多媒体呈现图片,请你判断这些人是否有选举与被选举权(2)多媒体呈现案例:小岩走到妈妈的房间,看见妈妈正聚精会神地在电脑前打字,走近一看,原来妈妈正在微博上就“俄乌冲突”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岩没敢惊动妈妈,悄悄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她想,爸爸妈妈这样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思考:小岩妈妈行使了什么权利?提示: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多媒体呈现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意义地位: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3)多媒体呈现案例:中午的时候,小明刷抖音关注热点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新闻一:2022年“两会”将在3月5日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李小莉建议春节假期延长至10天。新闻二: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对蔡鄂生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两则新闻行使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提示:监督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监督权的地位、意义、途径、注意事项目标导学二 人身自由多媒体呈现多媒体呈现侵犯人身自由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多媒体呈现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A、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B、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C、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权利并详细进行知识阐述。目标导学三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多媒体呈现案例,解释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处分。呈现图片解释劳动权: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多媒体呈现图片解释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多媒体呈现图片并解释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多媒体呈现图片并解文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目标导学四:其他权利教师解释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师生总结知识点四、板书设计公民基本权利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是息息相关的,但在这之前,学生没有进行过学习,所以很难将自觉生活中的权利进行更好的联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更应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