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
古诗三首
3
——寒食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人,是中唐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在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但开始并未得到重用,在地方担任几年节度使幕僚后,便回乡隐居了。但他的诗名却传遍天下,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有“一篇一咏,朝士珍之” 甚至传入宫廷,得到皇帝的赏识。唐德宗时,知制诰的职务出现空缺,皇帝特令传韩翃入宫。当时还另有一个叫韩翃的人,也是进士,所以内臣奉旨后询问召见哪一个韩翃。唐德宗当即手抄《寒食》诗,并御笔批示:“予此韩翃。”于是,诗人韩翃下子成为天子的近臣,受封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即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员。这不仅是一则文坛佳话,更是当时社会重视诗歌和诗人的例证;得到皇帝赏识的诗作《寒食》,自然也传为千古名篇。
诗作资料链接
寒食节由来
寒食节怎么来的?
寒食节
本诗是咏写寒食节的作品。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清明节的前三天。据说此节为纪念春秋时廉士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文公出亡多年,而晋文公在回到晋国后大赏功臣时却将他遗忘,介子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后来晋文公反悔,多次征召介子推,他都不肯再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本意是逼介子推现身,介子推却不改初衷,终被烧死。晋文公闻讯大悔,下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即旧历三月初三禁止举火来纪念他,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不过,后世的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三天,即旧历的二月二十四日,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禁火,即只能吃冷食,也就是事先做好的糕饼之类。另外的活动即郊游,尤其是妇女,往往“淡妆素服,提携幼女,分馂游息” 因而,寒食节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节日,也是最能反映世俗国势的重要日子。
寒食节
寒食节,与“清明、上祀”合并,冬至过后的105天就是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寒食节是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汉至唐寒食是中国第一大祭日。清明本不是节日,只是中国的一个节气,因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对节气比较敏感,至宋朝清明节就合并了寒食(祭祀)、上巳(游春)两个节日。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tiáo
jiǎo
zhuó
zhù

寒食节
七夕节
中秋节
读古诗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通诗句。
轻烟散入五侯家
● sàn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
● sǎn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
● hóu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
● hòu
〔闽~〕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读古诗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通诗句。
xié/xiá
hóng
sàn
hóu
清丽之笔,承平气象
俞 陛 云《诗境浅说续编》便指出:“二十八字中,想见五剧春浓,八荒无事,宫廷之闲暇,贵族之沾恩,皆在诗境之内。以轻丽之笔,写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时传诵也。”那么,这
是怎样的一幅“承平景象”呢?
清丽之笔,承平气象
诗作的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
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五剧春浓,八
荒无事”的皇都春景。“五剧春浓”,意谓
皇都春色盎然;“八荒无事”,意谓天下太
平 。 可 见 诗 作 所 写 , 确 与 带 有 政 治 意 味 的“ 承 平 景 象 ” 相 关 。
明诗意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春 城”, 不仅指节,更是指地点,点明春色围裹的乃是皇都长安。
明诗意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读古诗,思考:无处不飞花?/无处不开花?
“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其实就是处处飞花的意思,但双重否定表达的是强烈的肯定,无处不飞花要比处处要飞花情感强烈一些。
“飞”和“开”开花是开在地面上,开花是平面的,而飞花则是从地面上飞到了天上,只就是一幅立体的春光图。
初春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哪个阶段?
仲春
暮春

“飞“字展现出整个长安城春深如海,飞花扑面的景象。让一幅壮阔的长 安春景图展示在读者的眼前。
全景转细景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读古诗,找焦点。
春风
东风吹遍长安城,当然也吹进了皇宫御院,御院中的柳丝随风起舞,斜斜的飞上天去。 本来风是无形无影最难描述的,但是这两句诗通过花之飞,柳之斜一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春风的力量。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xié/xiá
全景转细景
明诗意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
东风
和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
御柳
御林军 御笔 御驾 御医 御赐
诗作更点出皇家园林的景物“御柳斜”,实际是将节令与宫廷、景物与皇恩联结为一体。特别提出“御柳”,正与当时的皇家节日礼俗相关。《唐辇下岁时记》记载道 : “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也就是在寒食节到来时,用钻燧即钻木取火的方法,从榆树柳树中得到火种,称为“新火”,并赏赐给亲信的权贵大臣。如不明白这一礼俗,便很难读懂诗作的含义。
资料链接
全景转细景
春风
在古代往往不仅仅指春风本身,一般指的是帝王和皇宫的意思。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读古诗,明焦点。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从风景转向人的活动
傍晚时分从唐朝的皇宫里走出了马队,传出了蜡烛。这里诗人用的是汉宫,以汉比唐是唐朝的传统。
读古诗,思考皇宫里的人在什么?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从风景转向人的活动
寒食节的时候全国上下不能举火,只有皇宫可以点蜡烛,皇宫一般用榆树和柳树钻木取火,取完火点燃蜡烛,然后用蜡烛传播出去。取榆木之火赐进臣表示恩宠。
读古诗,皇宫为什么要传蜡烛?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
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赐火是在清明节,天下禁烟火,而只有皇宫点蜡烛是在寒食节,清明比寒食晚一两天的时间差,可是皇帝为了表示额外的恩宠,在寒食节的当晚就借赐薪火这一风俗往皇宫外面赏蜡烛。只就是“日暮汉宫传蜡烛”到底是谁可以得到皇上的恩宠呢?
成帝悉封舅王谭、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商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用典,指皇帝身边的亲信权贵。
——《汉书》
从风景转向人的活动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因为寒食节禁火,整个长安城都暗淡下来了,这时候一队人马从长安城出来,举着高高的蜡烛飞奔而去,蜡烛的轻烟也随风飘散,一路飘到了权贵人家。 “轻烟散入五侯家”,就是说传播火种,要先传给权贵豪门,接着才是普通官吏,最后才是民间百姓。
从风景转向人的活动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艺术成就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共4句,28字,但却多有转折,你发现了吗?
本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移步聚焦,相互照应。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天的风景
寒食的风情
“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场景也随“飞”字、“斜”字、“传”字、“散”字这几个动词,从长安城转到了皇宫、御院、又从皇宫、御院转向了五侯豪门。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如此思致细密的诗作,却又并无雕琢之气,确实难得。
资料链接,深入探究
既然寒食节禁火,那为什么还要写“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合诗句请你认真地思考这首诗仅仅是写寒食节吗?
讽刺
资料链接
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杨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取汉王氏五侯喻之。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讽刺杨贵妃得宠
资料链接
唐代宦官之盛,不减于桓灵,此诗托讽深远。
——《唐诗三百首注疏》
讽刺唐代专权的宦官
资料链接,深入探究
既然寒食节禁火,那为什么还要写“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合诗句请你认真地思考这首诗仅仅是写寒食节吗?
赞美
诗无达诂
《寒食》这首诗历来有不同解读,主要有以下四种:
1.显示皇帝的恩宠,提醒臣子们警醒;2.讽刺当时的权臣、外戚、宦官专权;
3.记录寒食日常宫廷生活的小插曲;4.对比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落寂。
资料链接
当代学者早有人指出:“有不少人认为是德宗将诗中的讽刺误会为歌颂了。其实,这条资料正好说明本诗原本并无讽意。因为唐代帝王一般都很懂欣赏诗作。”的确,德宗并非白痴,不会挨了骂还满怀赞赏。认为本诗含有讽喻和反衬的寓意,未免有胶柱鼓瑟之失。
还是老老实实地把本诗看作颂诗,似乎更贴近原意。
好诗的标志就是意象丰富,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收到触发和感动。
写景风俗诗/政治讽刺诗
寒食
唐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诗人的了解,资料的收集,反复的揣摩,读出新的含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