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权统一和政权分层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主权统一和政权分层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2.1主权统一和政权分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主权国家的含义、地位和表现;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坚定捍卫国家主权。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各国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因。
公共参与: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义务,主动维护中央权威与国家集中统一领导。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含义、地位和表现。
【教学难点】
理解捍卫国家主权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国家主权
议学材料: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升起。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闻一多的诗句中,香港和澳门是两个离家的孩子,等待归家。
又是邓小平,极具魅力提出的“一国两制”,照亮了在外百年的游子回家的路。
尽管经历了诸如金融风暴、非典等考验,回归后的港澳繁华依旧。
1982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
一身蓝袍的撒切尔夫人走出大门后一直低头不语,结果在下一个阶梯时,脚下踉跄,单膝双手及地。
这个镜头很快被一旁的记者们记录下来,第二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在显眼位置报道了撒切尔夫人的跌倒。对于这位刚取得了马岛战争胜利的英国首相来说,无疑是此生最尴尬的时刻之一。
在撒切尔夫人跌倒之前,首次访华的“铁娘子”曾和邓小平有一次交锋激烈的会晤。
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的周南回忆,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之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并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邓小平针锋相对,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不迟于一两年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在这个日后被称为“定调子”的会见中,邓小平特别强硬地对撒切尔夫人说,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当时与会的一名中方成员说,听了这句话,对方沉默良久。
据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回忆录记载,当晚回到钓鱼台宾馆,撒切尔夫人对他说:“他(邓小平)这个人好冷酷无情呀!”
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不止一次的“冷酷无情”。
议学任务:中国政府为何高度重视对港澳行使主权?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国家主权的含义:
(1)从对内表现看: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从对外表现看: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2、国家主权的确认和重要性:
(1)确认:
①对内: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
②对外:国家主权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宣示说”和“承认说”)
(2)重要性: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者灭亡。
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在当代国家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和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知识拓展:主权与人权
人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人权享有的范围和程度是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社会制度分不开的,人权要有物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于人权,人权是主权的表现。
议题二:中央与地方
议学材料: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相比一般国家,既有大国优势,又有大国劣势;相比一般大国,既有政治优势,又有政治弊端。其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一个影响全局的重大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这是最为关键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的实践表明,能够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以下简称央地关系),就会有“两个积极性”,不能够处理好,就只有“一个积极性”。正如毛泽东所言:“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其本质就是形成激励相容机制,既能各得其所,又能形成全国合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全国大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应当“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对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同职能作了界定:“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这标志着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需要更好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更好履行各自职能,更好实现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这就需要比较深入地讨论一些重要的问题。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认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进行政权分层的原因:
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1)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2)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2.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各级行政区划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3.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划分: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1)中央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2)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4.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A.政党角度:(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党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B.国家机构角度:(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1)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2)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1.2022年国台办发表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科学把握中国统一大业新的历史方位,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大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大陆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扩大,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更雄厚、能力更强大,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材料表明( )
①主权统一与政权组织形式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②反“独”与促统是一体两面,必须同步进行,缺一不可
③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
④国家的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对内体现为一国对本国领土范围内互联网事务的最高管辖权力;对外体现为各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下列关于网络主权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平等权——各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利
②独立权——各国有权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和网络管理模式
③自卫权——对本国领土范围内的互联网事务有最高管辖权力
④管辖权——切实维护本国在互联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法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年12月,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宣布向台湾地区出售两项价值4.28亿美元的武器。对此,国台办发言人表示,美方的售武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是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中方反对美方对台军售是基于( )
①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
②台湾作为地方政权只有相对主权
③我国要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利益
④台湾问题作为内政不容他国干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年4月16日,美国白宫公布了“重启美国”计划,但何时、如何开放,最终决定权将下放各州,由州长自行决定。这说明中央与地方的划分要解决的是( )
A.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B.国家政权如何组织的问题
C.国家的领土如何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限的问题
D.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的正确性。
答案:DABC
5.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台湾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问题是我国的主权问题,祖国统一定要实现。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台湾问题,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国实现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台湾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必须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