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型 授新课 课时 40分钟授课人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教材分析 一、本课地位 1、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第三框。 2、本框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为“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主要讲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产生等;第二目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讲了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即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因和内容。 3、本框内容与前两框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五课一起构成了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二、课标解读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教学要点 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产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因和内容。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初中学习以及生活日常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 二、在能力基础上: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材料分析、合作探究的基本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上:高一学生平时缺乏相关的基层实践参与,参与基层自治、依法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意识比较薄弱。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通过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组织形式、基层实践活动开展的原因以及基本内容、坚持基层民主的重要性等知识的学习,坚定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 (二)科学精神: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基层群众自治,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公共参与 :通过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学习,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地参与社区或村里的自治活动。教学重点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组织形式 2、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 3、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和要求教学难点 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 2、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措施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2分钟 【问题导入】 ①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大家还记得之前学习过哪些制度吗? ②这些制度最根本是由什么决定的? 对,是由我国的国体,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也是由我们的国体决定,并且与其他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证 那么说到这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维护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呢?接下来,让我们在一起学习本框内容的过程中了解并解答这个问题。 ①回答: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国体 使学生了解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新课讲授】议题一: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5分钟 【材料】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习近平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贵州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而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要做到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基层群众自治这个名称中看出,基层群众自治的主体是什么?对,是人民群众。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基层党组织是指农村或社区的党支部,就像《幸福到万家》里面有一个万书记,它就是村支书,是村里党支部的带头人,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是时候看到党支部、村支书之类的话语,要想到党,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看到这几个关键词,要想到一句非常常用的话——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基层事务的领导。二是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句话在选择题中经常出现,它经常会换成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或已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都是错误的,应该是间接行使国家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最后就是定义的最后一句话中的四个“自我”,这句话在大题中也经常出现,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除了适用于“如何做”这类题型,还适用于什么?对,还有“意义、作用”这一类型,就比如高密张家庄村实行“道德银行”这一措施,对村民行为的性质好坏进行加减积分,年底可通过积分兑换物品,这一措施我们就可以说有利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学习完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含义得出他有什么特点?从发生领域来看,基层民主主要发生在村和社区,因此它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因此具有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的特点。最后我们补充一个特点——独立性,后面我们在做具体解释。 回答问题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基层治理,明确易错点。5分钟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大家知道是那两个吗?没错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的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学习中型自治组织,那么居民委员会也就是城市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提问】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别几个概念,分别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政权机关、基层行政机关、基层权力机关、基层党组织,同学们有谁知道或者想起来猜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总结】 1、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大家需要注意,他们两个是基层群众自治的两个组织形式,所以日后遇到选择题的时候说创新了基层自治组织形式、或者是基层自治的组织体系、社区组织管理形式,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另外村委会和居委会都是自治组织,他们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这里要与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机关区分一下。 2、基层政权机关主要是指乡镇地区的人大和人民政府。城市的话主要是指县级的人大和人民政府,所以说我们不能说村委会或居委会是基层政权机关。这个选择题也经常考察。 3、基层行政机关主要是指基层政府,对居委会的工作是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但并不能干预。村委会或居委会则是协助基层政府开展工作。所以说村委会和居委会并不是基层行政机关。在这里要注意另一个名词——街道办事处,它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同时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和基层政府一样,对居委会的工作是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这就是他和基层政府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一种关系,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基层权力机关主要是指最低一级的县级人大。 5、基层党组织主要是指基层的党支部。 所以我们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他不是基层政权机关、权力机关,不是基层行政机关及它的派出机关等国家机关,而且他也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机关。也不属于其他社会团体,所以说我们说他的特点中具有独立性。10分钟 我们刚刚学习了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吗?对,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委员会也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它是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在这里我们还是需要区分几个概念: 村委会:农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务的自治组织,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主要职权有:制定规章权;人事任免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监督权。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村党支部委员会: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是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和支持村委会行使职权,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 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监督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它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但不对它进行监督。 那村委会的职能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看一则材料,大家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这是大家经常在学案上看到的一个例子“枫桥经验”,那么请大家分析,这则材料体现了村委会的哪些职责和管理实践? 【材料】 约60年前,浙江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力“枫桥经验”。这么多年来,“枫桥经验”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诸暨建立了包括13个专业调解机构、742家调解组织、3536名人民调解员的大调解体系;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大调解格局, 另外,成立“枫桥大妈”互助协会,协会管事的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在制定修改村规民约方面,既有健全民主管理的规章,也有完善村级民主选举的规章。上合国家根本法,下合农村社情民意。从国家到乡村,各级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来保证村民权益的实现。 【分析总结】 材料中显示了该地建立了大调解体系,形成大调解格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村委会的职能是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另外,它成立的互助协会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综上我们说它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最后在管理上,材料中提到了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以此来规范村民的行为。 说一点题外话,在这个材料中我们看到了有法、有民主,这里的村规民约的制定也要坚持村党支部的领导,所以我们可以想到反复强调的那句话——三个统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村委会职责、管理方面的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居委会的任务和管理,这和村委会的大同小异,我们直接来说一下,他主要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我们从村委会和居委会的自治内容中,可以看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比如让他们自己选举当家人,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预设回答:调解矛盾、制定村规民约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难度相对较低,便于理解,通过材料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议题二: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17分钟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议题——基本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我们还是以枫桥经验为例,我们先观看视频,看完视频之后,大家前后分小组结和视频和所学知识,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3分钟讨论。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视频中体现了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的哪些内容?(2)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发扬基层民主? (3)怎样发展基层民主? ①三分钟时间到了,我们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象山:“村民说事”商量——民主协商 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乡风文明理事会——民主监督 武义县后陈村选举产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选举 村规民约制定——民主管理(上下文村) 浙江桐乡:一约两会三团——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判团、法治服务团——民主管理,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课本上还有民主决策。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的看一下他们。 一、民主选举:我们要知道村委会和居委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是直接民主选举产生,村民选村委会正副主任和委员,而居委会则是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民主选举并不等于选举权,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而民主选举除了这个外,还包括领导人选举、村委会干部选举等。 二是民主协商,公共事务众人商量、众人商议。那这有什么好处呢?大家一起商量,那商量的结果是不是就可以凝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这就既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也有利于减少矛盾,促进基层社会和谐 三是民主决策: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大家要注意民主决策不等于有决策权,决策机关才有决策权。 四是民主管理,大家主要记住最后一句话,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这句话非常容易考选择。 最后是民主监督,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大家做题时看到评议、批评建议等词语时可以判断为民主监督。大家可以看69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它的公开形式和主体。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监督权与人民监督的区别 ①人大的监督权,监督对象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具有法律约束力。 ②公民的监督权,监督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③民主监督的范围更为宽泛,从对象上看,还可以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工作人员、村委会和居委会成员。 ②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怎样发扬基层民主? 第一个,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为什么我们还是应该从哪两个方面回答?对,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里我们最先想到的那个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什么?——国体,提到国体,我们会想到那一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它是基层民主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所以它也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有就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从重要性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发扬基层民主对人民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 以上是我做的一些总结,大家可以参考补充一下。 那我们怎样发扬基层民主呢?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 “村民说事”“一约两会三团”等,他们狐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我们根据视频、课本知识简单总结一下。 预设学生回答: ①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国体;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坚持推进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 播放视频,增加课堂趣味,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教师总结1分钟 【知识回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待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