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二课时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自觉主动地尊重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掌握尊重他人的表现。
知识目标:理解尊重他人是一项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文明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尊重他人的表现。
教学难点: 明确尊重他人即使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要求。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被尊重的心理体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已及人学会尊重他人。由此,教材进一步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尊重他人的。“*不尊重他人’快照”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为下面如何尊重他人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语言和行动等表达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还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舒服。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讲述故事《毛泽东与蒋介石》 认真思考并回答。 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 通过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尊重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主问题设计1: 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 当时对方是怎么做的 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感觉被别人尊重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小故事,然后说一说在自己的生活中被人尊重的经历。对于尊重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从情绪、想法和行动等几个层面来引导。 3.教师引领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被尊重时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被尊重是特别美好的事,人人都需要这份美好的感受,因而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主问题1预设答案: 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设计意图】: 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更好的理解尊重的力量。 通过材料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尊重他人,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二学程 1、主问题设计2: 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结合你与人相处的经历,谈谈尊重会给对方带来什么? 2.学法指导 学生在叙述尊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具体的引导,让学生回忆事例的同时提升自己主动尊重他人的意识。例如: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你怎样让别人觉得这是一种尊重 如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样做 3.教师引领提升: 在交流“不尊重他人’快照”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避免变成对个别学生的批评大会。在讨论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言行为什么是不尊重他人 这种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哪些影响 4.主问题2预设答案: 尊重他人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地位,还能给他人带来愉悦。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夜视仪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设计意图】: 通过“医生眼里人人都是国王”的小故事,让学生讨论医生的做法,分享自己尊重他人的事例,同时认识到,尊重他人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地位,还能给他人带来愉悦。
第三学程 1、主问题设计3: 小小辩论——《新班规》 针对六(3)班的故事展开辩论:你觉得秦波和黄凯谁的观点正确,找出论据说明理由。 并积极说出内心感受。
2.学法指导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语言,可以是自己的、家人的、同学的、老师的……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在分析尊重语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内容。 3.教师引领提升: 通过一系列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补充可以表现尊重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被尊重的话语,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体现尊重,尊重的话语能给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4.主问题3预设答案: 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为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他人觉得舒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是时刻意识到“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要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呢 明确尊重他人的深刻内涵,尊重不会因为身份而被改变! 让学生意识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无处不在,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三、课堂总结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们要时时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在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板书设计 尊重他人
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