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2《学会宽容》 第三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1.2《学会宽容》 第三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学会宽容》第三课时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宽容他人的过错。
3.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教学重点:宽容的必要性及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体验宽以待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五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宽容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道德价值,无论是对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还是对平和、健康的个人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宽容的价值,体会宽容对和谐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真正的宽容品质,是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使用“宽容”一词的。 师小结:宽容不仅指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同时也包含对他人的包容。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和而不同。(板书:和而不同)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主问题设计1: 阅读教材18页中活动园中的事例,思考:六(2)班的“战火”因为什么而烧起来?这对班级和谐有什么影响? 学法指导 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园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不包容行为,认识这种不宽容行为对班级生活的影响。 3.教师引领提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不包容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包容意识。 【设计意图】: 活动园通过呈现学生生活中贬损他人兴趣、爱好的事例,引出生活中对他人兴趣爱好、观点、看法不包容的现象。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不宽容现象对群体生活的影响。
第二学程 1、主问题设计2: 阅读教材19页活动园中的内容,对于那些不宽容的观点,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2.学法指导 活动园承接上一页班级生活中出现的不宽容现象,继续围绕这一话题深入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不包容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形成容纳别人不同观点、兴趣爱好的意识,生活中自以为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只有包容不同意见,才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 3.教师引领提升: 在此基础上,教材引用《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人是和而不同的,对他人不同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应持包容的态度,不应强行一致。 4.主问题2预设答案: 人与人是和而不同的,对他人不同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应持包容的态度,不应强行一致。只有包容不同意见,才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 【设计意图】: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生活中无法包容他人不同兴趣爱好、观点看法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造成这种不宽容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学会接纳差异,包容不同。
三、课堂总结 “和而不同”通过活动设计进一步诠释宽容。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生活中无法包容他人不同兴趣爱好、观点看法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造成这种不宽容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学会接纳差异,包容不同。
板书设计 和而不同 生活中的不包容现象 如何做到包容他人
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