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习题 一、易错易混1.文化发展构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3.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所以各民族文化相互隔膜、相互排斥是可以理解的。4.文化因交融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5.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因为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所以是属于这个民族的。6.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二、选择题1.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据此可知,敦煌飞天( )①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来文化②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代文化③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④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春秋时期的晏婴说:“和如羹焉。水火醯(xǐ,醋)醢(hǎi,肉酱)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炊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②和羹的同一性制约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③各种食材的不同规定着羹美的基本趋势,文明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④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 )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4.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羌语中,“刷勒日”意为“变化规律的书”。2021年9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走近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羌族《刷勒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刷勒日》是羌族现存唯一的典籍,被历史学和民族学专家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刷勒日》的出版( )①旨在传承羌族文化,推进羌族文化的创新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平等共存的特征③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性④有利于增进其他民族对羌族文化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潜心研究古代希腊雕塑艺术,全面学习中国雕塑历史,传承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写意雕塑”手法。2021年9月16日,他的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隆重揭幕,该作品传递了中希两国人民“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美好愿望。由此可见(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内容②中希两国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具有了世界性③主体的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表明( )A.世界各国逐渐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B.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C.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D.文化交流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①能够促进中华文化在传播中继承②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影响力③表明中国故事为世界各国所认同④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要通过对话,消除分歧走向统一②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共同发展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画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沈绣的精湛技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发展②必须通过文化积累,实现文化发展③必须通过文化借鉴,实现文化发展④必须通过文化继承,实现文化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中式英语词汇“add oil(加油)”被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此前,该词典先后收录了kungfu(功夫)、guanxi(关系)、tuina(推拿)等中国特有的一些词汇。与此同时,“拓扑”“博客”等舶来词也让中文变得丰富多样。这说明( )①世界文化的交流在不断加强②中英文化在不断融合中趋同③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④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包容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期,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这体现了( )①传统戏曲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②戏曲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中华文化呈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③不同戏曲之间交流借鉴融合有利于戏曲文化发展④坚持文化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特色戏曲文化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中国天津周”、在荷兰举办“中国文化艺术节”,另外还有“中华文化非洲行”“海湾中国文化周”等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月19日,东方文明论坛暨“东方文明·文明之旅”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文化、艺术、人文、经济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与媒体单位等160余人出席论坛,同时进行线上多平台实时直播。开幕式举行了“文明之旅”专项基金成立仪式,孟子公益基金会拟于2022年开展72个城市300场线上线下结合的“东方文明·共同富裕”系列活动,旨在通过从中华文明之传统文化元素到现代文化穿越之旅,辅以中外民众文化探索等系列活动,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从而促进中外友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日益成为各国人民的广泛共识。以孔孟之道传播交流为载体,理解不同文明的内涵和价值,消除偏见和误解,增进共识和认同,促进美美与共,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2)出谋划策: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请列举文化交融的典型事例,并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习题答案一、易错易混1.文化发展构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纠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纠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3.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所以各民族文化相互隔膜、相互排斥是可以理解的。纠正: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4.文化因交融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纠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5.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因为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所以是属于这个民族的。纠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6.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纠正: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二、选择题1.答案 D解析 敦煌飞天是民族文化,但不是外来文化,①错误。敦煌飞天是传统文化,但不是当代文化,②错误。2.答案 B解析 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优越”说法错误,故②不选。矛盾双方的内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故③不选。①④正确。3.答案 D解析 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有利于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但“引领世界体育发展”的说法夸大了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的作用,A排除。中国的武术文化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与“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无关,排除C。D正确。4.答案 D解析 羌族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传承,而且材料也不是反映推进羌族文化的创新,①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的比较,也就不体现中华文化是否平等共存,②排除。③④正确。5.答案 D解析 “中国文化传播”既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今天的先进文化,主要内容应该是先进文化和健康文化,①错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具有世界性不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产生的,②错误。③④正确。6.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B符合题意。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A错误;C、D在材料中未体现。7.答案 C解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能够促进中华文化在传播中发展,而不是继承,①与题意不符。中国故事并没有为世界各国所认同,③错误。8.答案 D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消除分歧走向统一”,排除①;文化在交流中要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排除③。②④符合题意。9.答案 B解析 沈绣的精湛技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必须通过文化交融、借鉴来实现文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10.答案 B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中式英语词汇,且舶来词也让中文变得丰富多样,表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不断加强,也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包容;②中“趋同”表述错误,不选;③错误,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11.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川剧的形成过程,未体现传统戏曲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①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使得中华文化呈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②说法错误。③④符合题意。三、非选择题1.答案 (1)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也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显著。(2)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融合。中华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3)开展文化外交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发展文化外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答案 (1)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外域文化也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答案 (1)典型事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日本和服,中国汉服;冰墩墩、雪容融。(2)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