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人们为抵御自然灾害采取的措施及其面对灾害时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过程与方法: 初步形成为抗灾救灾尽心尽力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知识目标:了解抗灾中平凡人的事迹,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教学重点: 知道人们为抵御自然灾害采取的措施及其面对灾害时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教学难点: 认识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第三课时不屈的抗灾精神,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告诉学生,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并由此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第二部分,以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为例,通过抗灾救灾中不同群体和个体的感林故事,让学生感悟抗灾精神、弘扬抗灾精神。:通过再现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中抗灾救灾画面(主要是国家层面),讲述志愿者为抗灾贡献自己力量的感人故事(个人层面),体现中华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重在重温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画面,感受人们在灾害面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形成的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不可磨灭的伤害,也知道了为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所做的努力,但是,我们无法否认自然灾害是有不可抗拒性的,不过,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团结互助的感人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重温那些温暖的场面。(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1.主问题设计:同学们,在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灾害发生时抗灾救灾感人的画面,你找到那些呢? 自然灾害事件感人画面 想说的话2.学法指导设计: (1)个人自学:教材第42页的内容。 (2)小组互学:小组内顺时针交流,最终由1号统一答案。 (3)小组展学:选取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更正。 3.教师引领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参与活动,帮助指导学生将故事按事件、感动的人物身份进行分类, 4.主问题1预设答案:预设1我找到的是在1998年抗洪救灾时,解放军战士和武警部队出动了30余万人,与自然灾害战士殊死搏斗。大堤决口,沙袋不够用,危急时刻,战士们跳下水,手挽手用身体堵住缺口,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没有硝烟和战火,危情依然是战士们的战场,在抢险中,19名解放军官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预21:我看到了不少和我差不多的学生,他在物资集散点帮忙搬运各种赈灾物资,对我触动很大,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像他一样做一名小小的志愿者。 预设3:我看到几个志愿者累的躺在地上睡着了,可见她们多么的辛苦,虽然她们没有在救灾第一线,但是在后方她们为抗灾救灾贡献在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志愿者同样是可敬的人,她们的互助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的调查开展小组交流活动,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通过书中活动园三幅图片引出抗灾前线的感人故事。第二学程 1、主问题设计2:.出示活动园:(投影出示书中43页的前两个故事) (1)过渡: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的两个故事。 (2)提问:你们谁愿意把找到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与大家分享呢?2.学法指导: (1)小组互学:在小组内由小组长带领,分工交流感人事迹与大家分享 (2)小组展学:指名2个小组向所有同学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更正 3.教师引领提升:4.:同学们,其实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不仅仅是在抗灾救灾中,在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图片:关于志愿者在敬老院等场合的活动) 4.主问题2预设答案: 预设1:我看到了不少和我差不多的学生,他在物资集散点帮忙搬运各种赈灾物资,对我触动很大,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像他一样做一名小小的志愿者。 预设2:我看到几个志愿者累的躺在地上睡着了,可见她们多么的辛苦,虽然她们没有在救灾第一线,但是在后方她们为抗灾救灾贡献在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志愿者同样是可敬的人,她们的互助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 根据书中43页活动园内容引出志愿者的概念及他们救灾群人抗灾感人的事迹。第三学程 1.主问题设计3:出示书中43页活动园第三个故事 (1)过渡:故事中的老人不是志愿者,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并不富裕,正因为这样他的这种精神更加难能可贵。其实,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书中,在我的身边也发生过,你知道有哪些? (2)讲述: (3)提问:你们听了这些事有什么感受吗? 2.学法指导 (1)小组互学:1号讲解自己搜集的故事:其它成员给与补充,并提出自己的感受。 (3)小组展学:选取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讲解,其它小组给与补充和更正。 3.教师引领提升:1.过渡:我们中国人民的这种抗灾精神不仅仅表现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春天变得特殊,也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我们祖国人民的这种抗灾精神。让我们跟随短片在重温那些感动的画面。 播放视频:(内容是各地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为疫情所付出的辛苦) 2提问: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 3.小结:同学们,此时老师你也和你们一样心情澎湃,激动!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提问:这节课我们又重温了这么多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我想说的就是解放军他们面对救援遇到困难时不屈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预设2:原来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的志愿者们都在为抗灾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也非常的辛苦,他们的事迹也很感人,以后我也要做一名志愿者。 预设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也是国家的一份子,当国家有需要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4.主问题3预设答案:预设1:2008年汶川地震时,当时你们的年龄还小,但是老师已经参加工作了,当时全国人民都在为灾区募捐,当时我工作的单位也不例外,我的同事董老师和她的爱人在单位都进行了捐款,他们的儿子齐伟强是当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当知道了捐款这个事情后把自己攒了几年的零花钱500元全部捐给了灾区。晚上的广场上一幕又触动我的内心,一位家境不算好的环卫工人捐出了她工资的一半… 预设2:看到那些医护人员的脸我感动的哭了。 预设3:原来有这么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为这次的抗疫正在默默地付出着。 预设4:我也为抗疫出力了呢,过年时不出门,不聚会…… 【设计意图】:在前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讲述真实故事进行总结,情感升华。联系当下生活,再次感受不屈、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信只要全国人民秉持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害我们定能战胜!四、板书设计 应对自然灾害 不屈不挠 团结互助 抗灾精神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