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4.《买东西的学问》 第一课时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到买东西中有很多学问。2. 增强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上当受骗。3.提高调查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培养热爱生活,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增强作为消费者的保护意识。教学难点:通过本次活动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调查了解集市与超市之间的差别,掌握商品的分类和分布及物品真假的辨别等。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综合实践课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动”是综合实践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实践、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其课程价值是把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我授课的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合理消费的主题二《买东西的学问》,结合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有充分的时间去亲身经历,深切体验。 二次备课教学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想想你有过怎样的购物经历呢? 学生自主发言。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主问题设计1:同学们,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呢?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照4 3 2 1的顺序发言。 (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二步,展学要求: (1)小组小循环方式展学。学生介绍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完整。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进行评价。 3.教师引领提升: 购物时,学会看包装真的很重要! 4.主问题1预设答案: 正规商品要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产品名称、配料、保质期、 安全标志、绿色环保标志。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和父母一起买东西的经历,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孩子们并不会理性地选择并购买东西,往往会选择外形吸引他们的或者味道好吃的东西,这些学情并不难发现,你从学校对面的小卖部观察就可以知道,可能只有少数孩子看日期、厂家等,所以本课就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看商标、为什么要看这些商标,买东西时要注意什么、网上购物的学问等,让孩子们学会买东西。第二学程 主问题设计2: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2.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在小组长主持下,交流课本30页,购物中容易遇到的事情。依次发言,组长补充、总结,准备和全班分享。 第二步,展学要求:小组成员展示。组长主持,组员依次进行汇报,汇报时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对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引领提升:不要为了贪小便宜,而吃大亏。俗话说得好: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4.主问题2预设答案: 购买商品时如有“三包"卡,一定要保存好“三包”卡,以便维修和退换。记得索要发票!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第三学程 1、主问题设计3:你知道如何做一个文明顾客吗? 2.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一轮抢答赛。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整理资料,汇总意见。 (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二步,展学要求: (1)小组小循环方式展学。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完整。 3.教师引领提升: 购物本来是一件挺高兴的事,如果都能心平气和的说话,彼此都会感到愉快。如果我们说话时不注意不礼貌,就会发生不愉快,严重的还可能吵起来,影响大家的心情。所以在买卖时大家都要使用文明语言。 4.主问题3预设答案: 做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拉近文明购物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一个文明消费者既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课堂总结 人们常说,消费者是上帝,文明不仅要做一个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板书设计 买东西的学问 学会看包装(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 避免购物小麻烦(三包卡、发票) 购物讲文明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