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编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聚焦阅读方法—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教材以《乡下人家》《天窗》为例,提示学生注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句子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两三个词语,说说城乡生活的不同;二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这一板块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上阙写的是梅花傲雪开放的美好身姿,“风雨、飞雪、百丈冰”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而梅花不畏严寒;下阙主要写梅花“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的谦虚品格和乐观精神。这首词感情炽热,表现出梅花的精神风骨。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2.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教学重难点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快乐阅读1.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分享。预设1:我喜欢《天窗》里的这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读者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预设2:我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这是全文的关键句。3.你是如何找到这些关键句?预设:一般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都在课文的结尾,比如《乡下人家》。有些在课文中间,比如《天窗》,“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句作为过渡句,表达作者的感情。4.你发现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呢?5.小结梳理。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不仅能找到关键句,还能找到关键句的位置。关键句,包括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需要重点体会。二、词句段运用:迁移运用,分享美景1.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到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2.难读的字正音。璀璨 静谧 炊烟袅袅3.遇到不懂的词,我们可以怎么解决?预设:查字典、找近义词、拆字组词等方法。例如:静谧可以用近义词理解,就是安静、寂静。4.指名学生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提示:抓住具体的词语,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画面。预设:乡村和城市的房子不同,村民建的是小别墅,较为低矮,环境静谧;而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5.分享笔下的美景。(1)读好例句,发现特点。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句子先是描写了具体的风景,再进行总体的评价。教师小结:这就是先分后总的写法。(2)请选择一幅图,用先分后总的方法,写一写。预设1:悠闲的牛羊,静寂的草原,形状各异的白云,构成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预设2:翠绿的松柏,清澈的溪水,耸立的小山,鸟儿在这里来回跳动,欢快歌唱,描绘出一幅和谐自然的山间图。三、日积月累:熟记诗词,启智明理1.朗读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的意思。风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等到漫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词中的梅花让你想到了什么?梅花在面对严寒,艰难险阻时,所表现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毫不畏惧的精神品质。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这不正是梅花的精神吗?4.拓展学习《卜算子·咏梅》(陆游)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关键语句,学生从中学习“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词语的理解学习、例句的揣摩,为学生仿照练笔搭建了台阶,助力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图画、字典和同学交流理解词的大意。链接生活,说说梅花带给我们的启发加深学生对梅花形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