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年级下册玛依拉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下年级下册玛依拉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3课 玛依拉 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玛依拉》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内蒙古、新疆等地音乐,对音乐的风格有
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收集音乐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
课堂上展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哈萨克民族的概况,体验哈萨克族音
乐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音乐在哈萨克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通过学生欣赏、参与、互动,深入体会哈萨克民歌高亢的风格,培养学
生对音乐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新疆各民族音乐的认知、学习、探究,使学生领悟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学唱、互动,采用讲、练、问、答的启发式教学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展现自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欣赏、演唱歌曲,感受哈萨克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认知较缺乏;歌曲的节奏、速度较难掌握。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互动参与法、体验练习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准备】
1.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收集资料的能力。
2.教师收集音响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初听作品,整体感知
3、 深度体会,交流感悟
4、 体验反思,拓展训练
5、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教师展示舞蹈,提出问题导入主题。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在音乐文化上也呈现着多元性、丰富化的色彩。 1.欣赏《青春舞曲》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新疆多元文化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带给我们的热烈情绪。
二、初听作品,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课件展示,视频欣赏)介绍作曲家王洛宾,并分享其优秀作品。欣赏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并思考问题: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情绪 歌曲的内容在描写什么?(教师讲述)“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非常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美妙的歌声。这首歌曲就是在描述这位天真、美丽、善良的姑娘——“玛依拉”,歌唱时曲调的轻盈明快。(教师介绍)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巴里坤及甘肃的青海海西等地,处于游牧生活状态,自由的生活使其音乐文化也形成独特的风格。(教师介绍)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器乐(包括舞蹈)等。哈萨克族主要乐器为冬布拉(弹唱为主)。 1.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2.学生回顾《青春舞曲》和《玛依拉》的音乐速度情绪的变化,感受游牧民族的奔放(学生相互评价)。 1.教师的展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观察模仿能力。3.学生相互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三、深度体会,交流感悟 (课件展示)1.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第一遍:三拍子,学生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拍响“强弱弱”的强弱关系。第二遍:指挥手势(单手加入双手)。第三遍:学唱歌谱。第四遍:带入歌词。第五遍:介绍使用打击乐器要点。(教师讲述)运用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碰铃,在交流互动中,师生边哼唱边舞蹈,并通过同学们的理解,进行分组表演,主动参与,进一步体会哈萨克族人民热情的音乐文化。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成果。学生质疑、评价,教师点拨指正(幻灯出示)。 1.自由模仿。2.小组交流。3.展示学习成果,相互交流指正。4、学生在讲台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1.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质疑的精神。3.学生展示成果,巩固新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形体表达能力。
四、体验反思,延伸训练 1.(教师讲述)音乐形式具有多元化,下面让我们欣赏玛依拉变奏曲。请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改编后的歌曲为什么称为变奏曲?具体是哪里发生了变化?2.(课件展示、教师讲述)改编后的歌曲与原歌曲主旋律基本一致,但是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所以称为变奏曲。本课的玛依拉变奏曲是歌曲反复演唱时发生的变化,演唱方式中加入了花腔的技巧,在增加难度的同时,也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3.(拓展延伸)收集各民族优秀音乐及歌曲,使我们体会到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及音乐带来的欢快、热情、奔放的情绪。 1.全班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分析民族音乐的多元化风格。2.小组展示,学生在鼓励和相互评价中,体会哈萨克族音乐的热情奔放。 通过歌曲的速度、旋律,在学生整体感知变奏曲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音乐多元化的艺术效果。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学生对歌曲的学习,认识到不管我们来自何处,不管是哪种民族音乐,我们都能在聆听中受到启发,并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学生畅谈本课带来的启示,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音乐资料进行改编。 1.巩固课内知识,并学以致用。2.通过训练唱、拍、动等律动形式,激发学生创编舞蹈艺术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第3课 玛依拉
1、 介绍王洛宾及作品
2、 学唱《玛依拉》歌曲
三、了解玛依拉变奏曲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通过播放视频、欣赏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度高。
2.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模仿、互动,以及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层次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等方面能力,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合作讨论法,既能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不足之处:
1.学生在乐理基础知识上掌握的不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要不断提升。
2.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