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 金陵怀古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题目解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写作背景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了解“咏史怀古诗”二、朗读:音——意——情1、音读: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澄chéng )江 征帆去(棹zhào ) 斜(矗 chù ) (鹭lù )起 漫(嗟jiē )2、意读:②理解词句意思,解释下列词语初肃 澄江翠峰如簇 漫嗟但寒烟衰草凝绿三、上阕赏析译文: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登临送目(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正故国( 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晚秋,天气初肃(肃爽,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鹭起,画图难足( 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内容概述: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三、上阕赏析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2、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地点:故国 (朝代更替);时令:晚秋;天气:初肃 。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一切景语皆情语,肃杀的气氛为全诗打下了凄凉的基调问题探究2、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重点赏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 、峭拔。点拨: 静景 远眺 比喻重点赏析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点拨: 动景 远眺 彩绘重点赏析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点拨:“征 “”去” ——船家的升帆摇桨的动态感。动景,近观,白描手法。上阕小结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错,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风格概括点拨:旷远、清新、 雄健、壮阔三、下阕赏析译文: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念往昔,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 ),叹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千古凭高( 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对此,谩嗟荣辱( 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谩同“漫”,徒然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歌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内容概述: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问题探究1、下阕共有两个典故分别是?第一个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怎样的现实?点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 华”“至今商女”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明“繁华竞逐”。暗示 王安石所在朝廷的荒淫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统治者的奢靡生活2、“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暗示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点拨:“漫嗟”批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要像商鞅,管仲,王安石一样的人出现。3、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点拨:繁华竞逐 漫嗟荣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国无明君,朝无贤臣4、“结合历史理解”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5、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点拨:化用杜诗“烟笼秦淮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词,这是是对当今朝廷像六朝统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登临送目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鹭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漫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旧事流水(古)(今)商女唱曲静动动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小结五、主旨分析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作者用托古喻今的艺术手法,隐曲地指出北宋王朝潜伏着的现实危机。然而,面对这一现实,统治集团却仍在寻欢逐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词人为此深深地忧虑。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怀,以及作为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所应保持的那种清醒的头脑。这与词人在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精神是相一致的。怀古题材词的特点结合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点拨:1、怀古实为伤今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拓展延伸,总结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