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依法行使权利一、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2.健全人格: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同时明确维护权利的合法方式和程序,学会健康生活;3.责任意识: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精神,提升责任担当素养;4.法治观念: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行使权利有界限;难点:维护权利守程序。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发布情况通报:我中心发现一网民(微博号“武知不菜二代目”)发布多条微博,称自己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病毒学博士,工作单位为园区疾病防治中心,五天内连续两次感染不同新冠病毒毒株,后在自己工作单位的P4实验室内通过快速基因检测确定毒株样本。获得相关网络信息后,我中心立即进行内部核实并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经核查,我中心无此员工,也无P4实验室。经公安机关调查,该网民金某某系某便利店的员工,为博取关注,自行拼凑相关帖文,并杜撰身份信息发布至微博。提问:自由有一定的界限,要依法行使权利。提示:自由有一定的界限,要依法行使权利。教师引出课题《依法行使权利》(二)新课讲授第一目:行使权利有界限(1)多媒体呈现案例:《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内涵,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还静于民,守护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看待广场舞扰民事件?提示:居民有跳广场舞的权利,但是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多媒体呈现案例:叶某购买了某小区107号、108号商铺,其中,108号商铺房面向梯间的墙体为众墙。同年11月,叶某将面向梯间的墙体开凿出门洞,安装用于出入的防盗门。该防盗门导致楼栋公共楼梯的钢管扶手中断,中断了原有的扶手支撑,具有安全隐患,对同栋楼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并使二层以上住户下楼时出现视线盲区。教师提问:叶某有对自己房屋进行装修的权利,但是他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提示: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多媒体呈现案例:近日,有消费者投诉反映,在上海一家加拿大鹅门店花一万多元买了一件羽绒服,却被要求签署“除非相关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的“霸王条款”,以至于这件有明显质量问题的羽绒服经过多次沟通仍无法退换。2021年12月1日,上海市消保委约谈加拿大鹅;同日,加拿大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思考:该消费者的行为启示我们如何维护自身权利?提示: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案、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师生总结知识点2、第二目:维护权利守程序(1)多媒体播放小品《装修》思考:巩某装修过程中把林某家的墙砸坏了,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提示:巩某提议把墙砌回来,恢复原样,林某同意了。(和解)教师解释和解的知识点:①含义: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②程序: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③适用: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④优势/特点: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方式呢?分组交流讨论一下:小组进行讨论,代表进行总结回答:调解: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仲裁: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诉讼: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诉讼方式:A、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B、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C、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告官”)师生总结知识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年级学生对法律知识普遍兴趣低乏,设计一堂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轻松学,乐于学,给学生以幸福的课堂,这是本课教学的立意与宗旨。综合考虑本课教学重难点以及学情、新课程理念的需求,教学中要贴合学生的认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