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3年春季学期《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中考文言文的考点,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化文言文复习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言文知识的梳理,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他们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其次是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字句;再次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会准确作答;最后是强化句子的翻译以及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
文言文阅读也是中考试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家能否正确地对这部分试题作答,将直接影响考生语文学科的成绩。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答题效果,就要在平时加强阅读能力训练,加强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考试的试题来看,中考文言文的考点是什么?也就是要 考些什么内容呢?
注音、解词、翻译句子、理解文章(段)的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从20年、21、22年中考试题看起来,中考文言文的题型有哪些?
选择题(主要考注音)、填空题(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翻译题、问答题,分钟基本保持在12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应考呢?请大家阅读《导航》98页,重点是理解第二个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人教部编版版所有文言文
2、从读音、正确解释词义、流畅翻译重点句、难句,特别要注意“课文注释“中的难句;准备把握课文内容,能结合语段中的重点词句正确理解文意、辨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观点、分析人物或景物特征等。
3、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积极做题巩固知识。
二、归纳比较,形成系统,掌握规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前面我们复习过的内容页了解到我们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就要从字音、词义、句式、翻译、写作手法及背诵默写方面入手。
1、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2、理解重要文言句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思想内容。
3、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段或篇、古诗句。
概括起来是六个字:背诵、翻译、理解。我们要明确这各项考试目标 ,把要求逐条分解,结合课文习题,认真落实到位。
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和翻译、段落的概括,还注意背诵与理解的结合等。
在文言文复习中,我们必须立足课本,扎扎实实地搞好文言文各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将各项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
文言文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如下:
(一)、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
在全面系统复习文言文的初期,可指导学生按文言文课文的编排顺序或年代的先后顺序填写下列简表:
篇 名 文 体 出 处 作 家 朝 代 备 注
在“备注”栏中注明要背诵或默写的课文或段落,写出该文中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要注意让学生理解那些名句的意义,否则有时能够背诵,但默写却不知写哪两句。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他的理想抱负的名句是哪两句呢?
对各种文体只要求作常识性了解就行了。
成语如《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
(二)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导航98页)
(三)、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和常用虚词的用法
实词:
词汇是文言文教学的 重点,尤其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双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1)、不能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如“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节词来理解,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劈里啪啦)。
2、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通过比较来把握它在句中的含义。如“策”: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练习】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④广故数言欲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中有许多词的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阅读时一定要克服把今义当作古义的毛病,要根据课文注释及语言环境正确解释这些词。如“去国怀乡”(离开)。
说说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会宾客大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及其日中如探汤
5、委而去之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会 古义 适逢,正赶上 古义 听见
闻、
今义 聚在一起
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古义 只,不过

今义 转折
4、通假字。
课本中的通假字将近60个,要了解通假字的特点,正确解释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音同形似: 坐——座。
(2)、音近形似: 属——嘱,见——现。
(3)、音同形异: 衡——横,简——拣。
(4)、音近形异: 亡——无,指——直。
可引导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填写下表:
借字 本字 例句
5、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词语的使用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这样,就不能按它们本来的词性和意义去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3)形容词作名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有才华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比高比远)
(5)、动词作名词:惧有伏焉(伏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使动用法:《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例子
(7)、意动用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感到羞耻)
再请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这两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①句中的“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②句中的“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去”。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并说明其活用情况。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公将鼓之
小结: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的一些词,它没有实在意义,只在句子中起语法作业,但能帮助实词组成句子表示各种结构关系或语气。
文言虚词用法比实词灵活,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数量不多,还是可以掌握的。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以、为、于、然、则、而、乃、者、乃、焉等。
对于这些常见的文言虚词,要搞清它们的性质,分析归纳它们的基本用法,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律,通过比较确定词义。
解释虚词也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词不离句”。
【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也    战于长勺     积于今六十岁矣
②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④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时习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四)辨析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1、判断句。
常见的形式有:A、句中用“者”,句末用“也”; B 、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C 、 用“乃、为、则、皆、悉、即、非”等表示判断。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2、被动句
3、省略句。
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省略现象更为普遍。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情况:(1)省主语 (2)省谓语 (3)省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
(4)省介词; (5)省量词。
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鉴别所缺的成分或词语,然后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4、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与现代汉语比较,词序有变动的句子。翻译时要把它还原出来。倒装句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型:
(1) 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短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译时,一般把它提到动词谓语前作状语。如:苟全性命于乱世。
(2) 宾语前置(提宾句)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却提到动词或介词之前。如:何苦而平(“何”是“苦”的宾语)。
B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却提到动词之前。如:吾子未之思也(“之”是“思”的宾语)。
C、借“是”、“之”将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唯利是图;何陋之有?(“何陋”是“有”的宾语)
(3) 谓语前置
谓语放在主语之前,起到强调作用。如:甚矣,汝之不惠。(谓语“甚矣”提到主语前)。
(4) 定语后置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如:马之千里者(定语“千里”放在中心词“马之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荷担者”放在中心词“子孙”之后)。
【练习】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5、固定句式
小结:【复习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
(四)、文句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_____、 _____ 。(信 达 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 意译)
(①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如“夫战勇气也”的“夫”可删去不译。④换。即通假字要用本字来替换,单音词要用双音词来替换,古今异义的词要用今义来替换古义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小结:翻译的步骤可分三步:(1) 释词,(2) 串句,(3)顺意。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规范,对句子调整、润饰。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五)、理解文言语段。
文言语段是一个综合体,要整体把握段、篇的基本内容,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段、篇的层次,概括段、篇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和主要的写作特点,对文言文进行综合性和总结性的评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复习时要将这些内容作认真的梳理、归类,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理解全文,精选语段训练,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既要让学生品读原文,悟解全文,体会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又要精选语段进行翻译、分析、概括、评价,联系全文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总结本课内容
关于文言文复习课的反思
文言文复习是中考备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经过这节课的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一、复习文言文,要弄清考试的方向。海南省的中考以课文的为主,所以在复习课中我们要做到以教材为主,回归 教材。
二、复习文言文,语文老师要十分地熟悉文言文知识的考点,比如语音题、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
三、复习文言文,要做到根据考点和题型来进行。首先检查学生背书的情况,目的是掌握他们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其次是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字句;再次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会准确作答;最后是强化句子的翻译以及内容的理解。
四、复习文言文要注意课清。要求每课复习完了都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可以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检测,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相信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古文能力必然会有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