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2.健全人格: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同时明确维护权利的合法方式和程序,学会健康生活;3.责任意识: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精神,提升责任担当素养;4.法治观念: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教学重点】重点:行使权力有界限。难点:怎样维护权利。2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三个情境:公共场合吸烟、自习课大声说话、阻挡高铁发车提问:1、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情况吗?2、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言行?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以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认识)3、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行使权利?(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生:有的回答正确行使?师:引导:什么叫“正确”,“正确”也要有规则的统一规范,我们都说自己是正确的……,生:依法行使权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依法行使权力》。引入新课的讲解,板书课题:依法行使权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1.播放视频片段(网传谣言被拘留)教师:观看视频后谈谈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果任由谣言传播会造成什么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故事探究(一)在一辆旅游车上,绝大多数旅客因劳累而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边喝啤酒边高声谈笑。为此,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小点声音,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的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管得着吗?”思考:你认为张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教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边界,不得滥用,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总结:一行使权利有界限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④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这个材料对于我们个人行使权利有着怎样的启示?教师:(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界限,依法行使,但如果我们的权利被别人侵犯了呢?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1.市民王某因房屋拆迁久未安置,房价又节节攀升,一直只能租房居住。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王某在公共场合设置路障,并用高音喇叭向路人播讲个人遭遇,以期引起政府重视。王某行使权利的做法正确吗?他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教师: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2.某乡农民老刘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到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中,老刘和他的儿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我们管不了!”然后扬长而去。面对派出所值班民警的行为,刘某该怎么办?朋友给老刘出了个主意:围攻派出所,将民警打一顿,出出气。如果你是老刘你会同意这个主意吗?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教师: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总结: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为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怎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1. 村民张某在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张某前往厂家查找原因,厂家经过检查认为播种机无质量问题,但由于交付机器时未进行试机,未能发现出种口被堵挡。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思考: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你认为那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教师总结:当公民权利受到损害,一定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不同的结局:2. 厂家负责人认真倾听了张某所反映的情况,记录了详细的数据,并立即召开了厂领导扩大会议,集中商议该事件的解决方式。张某也参加了会议。最终,该厂决定对受损村民提供赔偿,承担60%的责任。教师:此时,张某和厂家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在相互体谅的基础上达成了协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维护权利的第一种方法—协商协商是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等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3双方协商不成,情绪激动,导致问题搁置。后在村民的提醒下,张某找到了村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在倾听了双方表述后,依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张某和厂家负责人进行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在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下,张某与厂家负责人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共同努力解决该纠纷。教师:(略讲)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进行工作。人民调解属于调解的一种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调解人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是他们相互谅解,进行调节,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4.小强和小西在学校操场玩耍时,小强不慎致小西受伤。双方家长就赔偿事宜协商不成,产生纠纷。经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后高度重视,及时介入调解后双方得到满意的解决。(略讲)教师总结:人民调解员是纠纷双方都信任的人,通过调解可缓解矛盾和纠纷,缓和关系,避免事态的扩大化,有利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公平、公正、灵活、简便、及时、广泛、人性化,自主选择是否公开优势特点。5因为双方争执不下,各执一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节未能取得成功。教师:遇到这种调解无效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张某?学生:教师:张某还可以提起申请仲裁或是提起诉讼(介绍仲裁和诉讼)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又一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仲裁特点。诉讼: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归纳总结:方式 参与人 依 据 适 用协商 当事人 事实法律道理 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调解 当事人 调解人 事实、法律法规政策、公德 广泛适用仲裁 当事人 仲裁庭 仲裁协议、法律 合同纠纷 财产权益争议诉讼 当事人及代理人,人民法院 事实、法律法规 人身、财产争议违法行政行为教师:现在同学们运用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一起解决下面这个问题1小刘在我市某商场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两天后,发现这双鞋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小刘找到该商场负责人进行协商,要求退货并给予一定的赔偿。由于协商不成,小刘一气之下将该商场的几个柜台砸烂。请对消费者小刘的维权途径进行简要评析。三、知识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维护权利的途径有协商、调节、仲裁、诉讼。四、达标检测五、小结收获六、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