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上的体现。【课标解读】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地域文化0 10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CONTENTS0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一、地域文化1.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2.分类:(1)物质文化(2)非物质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分为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饮食等,具有物质实体)和非物质文化(宗教、制度、习俗、语言、道德、艺术等精神财富)。一、地域文化3.特点: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区域性: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大小不等。②多样性:地域文化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多种多样。③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④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一、地域文化4.景观:(1)概念: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2)分类:自然景观(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城乡景观属于人文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及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乡环境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城乡景观城镇+乡村自然+人文地域文化自然景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人文景观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生产活动;用水、用地制度;价值观、审美情趣2. 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存在千年,延绵不绝,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值得在不同地区传播【森林—河流—村寨—梯田体系】形成了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关键是森林,有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地水土流失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生活、生产的水源充足,村寨、梯田才能安全的发展,江河洪涝灾害少。一方面,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处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保证生活用水。另一方面,梯田在村寨下方,水流顺势而下,满足了水稻生长对水的需要。而且森林中的大量有机质以及哈尼人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成为丰富的肥料顺沟而下,流进梯田,养分被吸收,污物被降解,最后又复归于河坝的江河水网,演变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避免洪涝、获取优质水源、便于管理梯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乡村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顺应自然,趋利避害。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有何作用?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体现: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土楼景观特点、原因:圆形、方形的夯土群居建筑。高三、四层,一、二层无窗,仅有一个大门等→防御盗匪、猛兽袭击;防震、隔热保暖;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了解敌情。土楼选址原因:客家人为躲避战乱,选择在闽西山区定居,受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只能选择在山区小平地建屋。土楼选材原因:山区取土、石,伐林、竹,就地取材,方便且造价低。土楼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案例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读宏村景观及格局示意图,思考:以宏村代表的徽州文化村落,其整个村落布局的核心是?村落布局的核心是水。② 分析宏村水系在村落中起到什么作用?水系不仅能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调节气温,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营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意境,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③ 以宏村为例,说明应如何保护古村落文化景观。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河流及其生态环境,使村落保持主持的生产、居住保护祠堂、书院,保持村落文化的记忆,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黄土高原窑洞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原因: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北方民居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原因:冬季寒冷,降水较少蒙古包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原因: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江南民居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原因:湿热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云南傣族竹楼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原因: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青藏高原碉楼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原因:高寒,光照强新疆平顶屋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原因: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因纽特人冰屋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原因:终年寒冷,少有高大植被民居是人们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自然环境联系紧密。建筑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云南西双版纳竹楼海口骑楼适应多雨的气候。地坑院叙利亚蜂巢屋既克服了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底层架空利通风散热顶部坡度大不易集水英国乡土民居降水多以茅草农舍为代表屋顶坡度大伊朗风塔气候酷热风塔用来通风降温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色彩、色调、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1.城镇景观与色彩文化底蕴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2.城镇景观与城市格局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格式。这种布局风格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中轴线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成,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宅院中部的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大多种植观赏性花木。依据我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倒座房。3.城镇景观与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