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方案 课件 (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方案 课件 (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
心理健康工作
开展方案
0
2
3
01
PART ONE
指导思想
02
0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部署教育系统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精神,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和信心。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一、指导思想
02
PART TWO
工作小组
02
03
成立学校构建师生防疫心理安全网领导小组,领导与部署我校师生防疫期心理防护工作,建立“学生—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的 “四级联动”疫情心理防护工作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疫情心理防护工作职责。成员名单及具体职责如下:
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02
03
(一)成员名单
组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副校长
组员:各年级长;各班主任;心理教师,校医。
02
03
(二)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抗击新型肺炎心理工作的总体部署;
副组长:负责抗击新型肺炎心理工作的统筹安排;
主任:负责各部门各项心理工作的落实、督促和反馈;
各年级长:落实各项工作,了解本年级师生心理现状,及时反馈师生疫情时期心理需求 ;
02
03
各班主任:了解本班学生心理现状及抗击疫情期间的心理需求,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进行校内转介,并保持与学生家长、心理老师及校医的沟通;
心理教师:建立本校抗击肺炎时期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开展网络、电话心理咨询,对情况严重者联系转介;并做好开学后相关心理工作的准备。
校医:新型肺炎病理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普及。
03
PART TTREE
工作原则
02
03
(1)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
(2)将心理防护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学校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防护工作重点;
(3)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类,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工作原则
04
PART FOUR
工作内容
02
03
防疫期的心理工作内容,根据开学的关键时间节点,分为“开学前”和“开学后”两部分展开:
(一)开学前
(1)共建多元的心理援助通道,加强防疫心理辅导服务
采取多元模式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包括热线电话、教学直播平台,电子邮箱、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回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惧、抑郁、躯体化症状等各种问题。
四、工作内容
02
03
(2)线上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利用网络和班级群开展的心理辅导服务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3)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推送防疫信息
搜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转发防控新冠肺炎的心理支持手册和心理健康知识信息或制作网络微课,帮助大家科学了解新冠疫情中人们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的策略。
02
03
(二)开学后
(1)提升心理辅导与干预服务质量
继续采取多元模式开展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包括热线电话,教学直播平台,电子邮箱、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化解同学们出现的负性情绪,特别是疫情导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
02
03
(2)启动危机干预四级联动机制,提供精准心理服务
启动“学生—学生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四级联动关爱援助、信息沟通机制,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晴雨表制度",每周汇总并上报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利用班级群在心理辅导员指导下积极发挥心理健康部和心理委员的作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02
03
(3)继续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防疫信息
利用学校公众号、教学直播平台等网络平台,持续更新防控新冠肺炎的知识信息,帮助大家科学了解新冠疫情压力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的策略。
02
03
(4)对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精准服务
利用学生微信群,将学生处、心理老师和各位学生相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需求。同时,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贫困生、毕业/升学班、女生等群体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
02
03
(5)加强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的培训
对心理服务团队的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咨询辅导特别是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学习疫情心理援助知识,探索心理援助与干预技术,确保心理辅导、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化、专业化和针对性。
05
PART FIVE
干预方法
02
03
(1) 平衡模型
-应激是一个心理或者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通常的应对机制和问题解决方法失去了效用,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干预就在于帮助人们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发掘资源(新的应对机制与问题解决策略)
一、干预模型
02
03
(2)心理-社会交互模型
-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且人在成长、发展和变化,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Dorn, 1986)。
-应激(危机)既可能与内部因素(如心理困境)有关,也可能与外部环境(如社会困境)有关。
-应对应激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评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各自对危机的影响,帮助他们适当调节目前的行为和态度,并充分利用各种环境资源。
-重新评估现状
-利用社会支持、环境资源
02
03
(3)认知模型
-应激源于当事人关于与危机相伴而生的危机事件或情景的错误思维,而不是源于这些事件的本身(Eli, 1962)。
-应激中的人关于危机情景的暗示的信息,倾向于越来越消极和歪曲。
“我无法逃避,我无法忍受,我无法终止这种状态。”(Chiles & strosahl, 1995)
-帮助人认清危机事件和危机情景,并改变他们创伤事件或者危机情景的观点和信念。
-重新评估现状、改变消极认知
02
03
●正常化(心理教育,非批判与接纳)
●稳定化(稳定情绪)
●协同化(合作与支持)
●个性化(尊重个体的独特性,方案的差异性)
●资源取向(激活社会支持系统/发掘资源)
二、干预原则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