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建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态系统(题纲+背诵+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福建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态系统(题纲+背诵+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生态系统
考点一:区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同种生物
群落: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一个区域)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生态因素。
考点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树→蝉→螳螂→黄雀
①食物链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从成分来说,树是生产者,蝉是初级消费者,螳螂是次级消费者,黄雀是最高级消费者。
③从营养级来说,树是第一营养级,蝉是第二营养级,螳螂是第三营养级,黄雀是第四营养级。
④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⑤能量逐级递减,所以黄雀能量最少。
⑥有毒物质逐渐递增,所以黄雀有毒物质最多。
⑦短时间内,如果蝉减少,树增加,螳螂减少。长时间内,如果蝉减少,树增先增加后减少,螳螂先减少后增加,生物数量总是不断变化,但保持相对稳定。
食物网
①食物链的数量:从生产者开始数,数到最高级消费者。
②生物之间的关系:①兔子和草的关系是捕食。②鹰和蛇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考点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考点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越复杂,它的自动调节作用越强。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稳定性):合理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考点七:生态系统的富集作用
有毒物质很难从生物体内排出,会逐渐累积。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质越多。
考点八: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捕食:狼和兔子。
竞争:水稻和杂草。
寄生:人和蛔虫。
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考点九: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保护色、拟态、干旱寒冷时的变化等
生物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被改变)
考点十:生态系统的种类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鸟类生活的乐园”。
淡水生态系统:包含湖泊、江河等。
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不是整个地球,包含: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大气圈的底部(上下约20km)。
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背诵部分】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还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题目中如果问组成成分,答案只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等,不能写细菌真菌这类答案,问营养级答第几营养级。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才能组成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越往后的生物,摄取的能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合理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着,但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③环境影响生物;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鸟类生活的乐园”。
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km。生物圈不是整个地球。
【了解部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关系;
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捕食关系;
③草盛豆苗稀——竞争关系;
④一山不容二虎不是竞争关系,是特殊的种内斗争;
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类——共生关系;
⑥人和益生菌(乳酸菌)是共生关系;
⑦蚂蚁搬家——合作关系。
①旗形树——环境影响生物;
②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③骆驼尿液很少——生物适应环境;
④蚯蚓松土——生物影响环境;
⑤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很长——生物适应环境;
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新闻联播时,片头的地球上白色圈是大气层,绿色是岩石圈,蓝色是水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经典练习】
1.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3.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4.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都流向分解者
D.由于能量流动递减,所以消费者的数量一定比生产者少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
④草盛豆苗稀 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⑥北雁南飞 ⑦草尽狐兔愁
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
如图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B.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狼
C.藏羚羊、金雕、高原植物都属于消费者
D.若鼠兔数量减少,狼的数量也立即减少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此相关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植物→蝉→螳螂→黄雀
C.螳螂→蝉→黄雀→细菌
D.阳光→植物→螳螂→蝉→黄雀
9.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该食物链能量最终来源于丙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丙体内积累最多
10.小王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乙通过①过程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B.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乙
11.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1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数量相等
13.枯叶蝶的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14.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1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  )
A.光照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6.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长沙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多处城市公园,洋湖湿地生态公园即是其中之一、每年春夏之交都会吸引大量鸟类来这里觅食,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洋湖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图1表示洋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白鹭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3)在图1所在食物网中,浮游动物和河虾存在着____________的关系。
(4)现在洋湖湿地公园风景优美,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如果湖里的河虾被大量捕捉,可能会造成洋湖生态系统毁灭性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__。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______。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3)若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其成分还应该添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能量在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____________(选填“递增”或“递减”)的。
(6)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杀灭某种动物?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因素。
(2)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此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名称)。
(4)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捕食关系又可以体现竞争关系?_________。
(5)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_。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一表示该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据图回答。
(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该成分与图三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相对应。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图一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食性鸟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
(4)图三中①对应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杂食性鸟遭到灭绝性的捕杀,则该生态系统会被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答案:
1-15.AACDA AABAA ABBAD
16.(1)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2)浮游植物(3)捕食和竞争(4)自动调节能力。
17.(1)4;甲(2)猫头鹰;有机物(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多。
18.(1)草。(2)5。(3)非生物部分,分解者。(4)鹰。(5)递减。
(6)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意思对即可)
19.(1)生态因素。(2)分解者;物质和能量;太阳能。(3)鹰。(4)鹰和蛇。
(5)有限的;生物影响环境;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0.(1)分解者;C;(2)太阳能;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捕食和竞争;
(3)昆虫;(4)光合作用;(5)自动调节能力。
E1
E2
E2
E2
E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生态系统
考点一:区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同种生物
群落: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一个区域)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生态因素。
考点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树→蝉→螳螂→黄雀
①食物链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从成分来说,树是生产者,蝉是初级消费者,螳螂是次级消费者,黄雀是最高级消费者。
③从营养级来说,树是第一营养级,蝉是第二营养级,螳螂是第三营养级,黄雀是第四营养级。
④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⑤能量逐级递减,所以黄雀能量最少。
⑥有毒物质逐渐递增,所以黄雀有毒物质最多。
⑦短时间内,如果蝉减少,树增加,螳螂减少。长时间内,如果蝉减少,树增先增加后减少,螳螂先减少后增加,生物数量总是不断变化,但保持相对稳定。
食物网
①食物链的数量:从生产者开始数,数到最高级消费者。
②生物之间的关系:①兔子和草的关系是捕食。②鹰和蛇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考点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考点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越复杂,它的自动调节作用越强。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稳定性):合理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考点七:生态系统的富集作用
有毒物质很难从生物体内排出,会逐渐累积。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质越多。
考点八: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捕食:狼和兔子。
竞争:水稻和杂草。
寄生:人和蛔虫。
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考点九: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保护色、拟态、干旱寒冷时的变化等
生物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被改变)
考点十:生态系统的种类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鸟类生活的乐园”。
淡水生态系统:包含湖泊、江河等。
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不是整个地球,包含: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大气圈的底部(上下约20km)。
专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背诵部分】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还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题目中如果问组成成分,答案只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等,不能写细菌真菌这类答案,问营养级答第几营养级。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才能组成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越往后的生物,摄取的能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合理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着,但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③环境影响生物;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鸟类生活的乐园”。
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km。生物圈不是整个地球。
【了解部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关系;
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捕食关系;
③草盛豆苗稀——竞争关系;
④一山不容二虎不是竞争关系,是特殊的种内斗争;
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类——共生关系;
⑥人和益生菌(乳酸菌)是共生关系;
⑦蚂蚁搬家——合作关系。
①旗形树——环境影响生物;
②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③骆驼尿液很少——生物适应环境;
④蚯蚓松土——生物影响环境;
⑤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很长——生物适应环境;
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新闻联播时,片头的地球上白色圈是大气层,绿色是岩石圈,蓝色是水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经典练习】
1.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3.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4.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都流向分解者
D.由于能量流动递减,所以消费者的数量一定比生产者少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
④草盛豆苗稀 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⑥北雁南飞 ⑦草尽狐兔愁
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
如图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B.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狼
C.藏羚羊、金雕、高原植物都属于消费者
D.若鼠兔数量减少,狼的数量也立即减少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此相关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植物→蝉→螳螂→黄雀
C.螳螂→蝉→黄雀→细菌
D.阳光→植物→螳螂→蝉→黄雀
9.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该食物链能量最终来源于丙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丙体内积累最多
10.小王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乙通过①过程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B.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乙
11.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1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数量相等
13.枯叶蝶的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14.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1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  )
A.光照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6.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长沙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多处城市公园,洋湖湿地生态公园即是其中之一、每年春夏之交都会吸引大量鸟类来这里觅食,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洋湖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图1表示洋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白鹭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3)在图1所在食物网中,浮游动物和河虾存在着____________的关系。
(4)现在洋湖湿地公园风景优美,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如果湖里的河虾被大量捕捉,可能会造成洋湖生态系统毁灭性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__。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______。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3)若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其成分还应该添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能量在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____________(选填“递增”或“递减”)的。
(6)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杀灭某种动物?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因素。
(2)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此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名称)。
(4)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捕食关系又可以体现竞争关系?_________。
(5)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_。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一表示该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据图回答。
(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该成分与图三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相对应。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图一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食性鸟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
(4)图三中①对应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杂食性鸟遭到灭绝性的捕杀,则该生态系统会被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E1
E2
E2
E2
E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