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 等差、等比数列-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上海高考专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8讲 等差、等比数列-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上海高考专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08讲 等差、等比数列
【考点梳理】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满足条件
项数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
项与项 间的大 小关系 递增数列 an+1>an 其中n∈N+
递减数列 an+1<an
常数列 an+1=an
摆动数列 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4.数列的通项公式
(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a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1.等差数列的概念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数学语言表达式:an+1-an=d(n∈N+,d为常数).
(2)如果三个数x,A,y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x和y的等差中项,且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1)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2)前n项和公式:Sn=na1+=.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k+l=m+n(k,l,m,n∈N+),则ak+al=am+an.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1.等比数列的概念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数学语言表达式:=q(n≥2,q为非零常数).
(2)如果三个数x,G,y组成等比数列,则G叫做x和y的等比中项,其中G=±.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1)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是q,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qn-m.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a1;当q≠1时,Sn==.
3.等比数列的性质
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
(1)若k+l=m+n(k,l,m,n∈N+),则有ak·al=am·an.
(2)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ak,
ak+m,ak+2m,…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m.
(3)当q≠-1,或q=-1且n为奇数时,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n.
【解题方法和技巧】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都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
(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
注 后两种方法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而不能用来证明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若=q(q为非零常数)或=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
则am+an=ap+aq(m,n,p,q∈N*).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S2n-1=(2n-1)an.
(6)若n为偶数,则S偶-S奇=;
若n为奇数,则S奇-S偶=a中(中间项).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qn-m,(n,m∈N+).
(2)若{an}为等比数列,且k+l=m+n(k,l,m,n∈N+),则ak·al=am·an.
(3)若{an},{bn}(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n}(λ≠0),,{a},{an·bn},仍是等比数列.
(4)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n.
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若已知首项a1和末项an,则Sn=,或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前n项和公式为Sn=na1+d.
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其前n项和为Sn,
当q=1时,Sn=na1;
当q≠1时,Sn==.
【考点剖析】
【考点1】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一、单选题
1.(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2.(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满足对任何正整数n均有,设,则数列的前2020项之和为________.
【考点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解答题
1.已知数列前项积为,且.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设,求证:.
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从下面两个条件中选一个,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①;
②.
3.已知数列满足,前项的和,且.
(1)写出,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在①;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横线中,并加以解答.若数列满足___________,求实数使得数列是等差数列.
(注:如果求解了两个问题,则按照第一个问题解答给分)
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并求的最大值.
5.(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数列满足,,求的值和.
【考点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单选题
1.(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设数列,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B.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C.若对任意正整数m,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D.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2.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其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二、解答题
3.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且满足:,其中且.
(1)求.
(2)求数列的前项和.
5.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若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的和.
【真题模拟题专练】
一、单选题
1.(2022·上海黄浦·二模)记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其中,,是正实数.当,,成等比数列时,下列选项中,能推出方程③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的是( ).
A.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有实根
B.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无实根
C.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有实根
D.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无实根
2.(2017·上海·高考真题)已知、、为实常数,数列的通项,,则“存在,
使得、、成等差数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3.(2022·上海·模拟预测)已知数列,以下两个命题:①若都是递增数列,则都是递增数列;②若都是等差数列,则都是等差数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真命题 B.①②都是假命题
C.①是真命题, ②是假命题 D.①是假命题, ②是真命题
4.(2022·上海交大附中模拟预测)设等差数列,首项.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若存在唯一的,使得,则公差的取值可能为( )
A. B. C. D.
5.(2022·上海崇明·二模)已知无穷等比数列中,,它的前n项和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数列是递减数列
C.数列存在最小项 D.数列存在最大项
6.(2022·上海徐汇·二模)设数列,若存在常数,对任意小的正数,总存在正整数,当时,,则数列为收敛数列.下列关于收敛数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等比数列是收敛数列,则公比
B.等差数列不可能是收敛数列
C.设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一定是收敛数列
D.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则数列是收敛数列
7.(2022·上海青浦·二模)设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无穷等差数列,满足,且存在正整数,使、、成等比数列,则公差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为( )
A. B. C. D.无穷多
8.(2021·上海市大同中学三模)已知数列满足,若,则“数列为无穷数列”是“数列单调”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9.(2022·上海市光明中学模拟预测)已知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其中,则____________.
10.(2013·上海·高考真题(理))设非零常数d是等差数列的公差,随机变量等可能地取值,则方差__________
11.(2022·上海·模拟预测)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公差为______
12.(2022·上海虹口·二模)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公比,且为与的等差中项,.若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则_________.
13.(2022·上海静安·二模)数列满足,,若对于大于2的正整数,,则__________.
14.(2022·上海闵行·二模)已知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则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为___________;
15.(2022·上海徐汇·三模)已知一簇双曲线:,设双曲线的左 右焦点分别为 ,是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的内切圆与轴切于点,则___________.
16.(2022·上海市七宝中学模拟预测)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已知,则数列的前项和______.
17.(2022·上海浦东新·二模)若各项均为正数的有穷数列满足,(,,),2022,则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8.(2022·上海·位育中学模拟预测)设是两个数列,为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对三点共线.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其中是第三项为8, 公比为 4的等比数列. 求证: 点列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记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和,对任意自然数,是否总存在与相关的自然数,使得 若存在,求出与的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2022·上海·高考真题)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若为等比数列,,求;
(2)若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对任意,均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20.(2022·上海黄浦·模拟预测)有以下真命题:已知等差数列,公差为d,设是数列中的任意m个项,若①,则有②.
(1)当时,试写出与上述命题中的①,②两式相对应的等式;
(2)若为等差数列,,且,求的通项公式.
(3)试将上述真命题推广到各项为正实数的等比数列中,写出相应的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21.(2022·上海长宁·二模)甲、乙两人同时分别入职两家公司,两家公司的基础工资标准分别为:公司第一年月基础工资数为3700元,以后每年月基础工资比上一年月基础工资增加300元;公司第一年月基础工资数为4000元,以后每年月基础工资都是上一年的月基础工资的1.05倍.
(1)分别求甲、乙两人工作满10年的基础工资收入总量(精确到1元)
(2)设甲、乙两人入职第年的月基础工资分别为、元,记,讨论数列的单调性,指出哪年起到哪年止相同年份甲的月基础工资高于乙的月基础工资,并说明理由.
22.(2022·上海闵行·二模)已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前项和为的平均值为4,的平均值为12.
(1)求证:;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2022·上海青浦·二模)治理垃圾是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地在未进行垃圾分类前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为200万吨,当地政府从2020年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对分类垃圾进行环保处理等一系列措施,预计从2020年开始的连续5年,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比上一年减少20万吨,从第6年开始,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为上一年的(记2020年为第年).
(1)写出地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与治理年数的表达式;
(2)设为从2020年开始n年内需要焚烧垃圾量的年平均值,证明数列为递减数列.
24.(2022·上海静安·二模)若数列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则称数列具有“性质A”.
①();②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有成立.
(1)设,试判断是否具有“性质A”;
(2)设递增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证明:数列具有“性质A”,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
(3)设数列的通项公式,若数列具有“性质A”,其满足条件的A的最大值,求的值.
25.(2022·上海崇明·二模)已知集合 (Z是整数集,是大于3的正整数).若含有项的数列满足:任意的,都有,且当时有,当时有或,则称该数列为数列.
(1)写出所有满足且的数列;
(2)若数列为数列,证明: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3)已知含有100项的数列满足是公差为等差数列,求所有可能的值
26.(2022·上海金山·二模)对于集合且,定义且.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记为,当时,称集合A具有性质.
(1)判断集合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2)设集合,且具有性质,若中的所有元素能构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3)若集合A具有性质,且中的所有元素能构成等差数列,问: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2013·上海·高考真题(理))给定常数,定义函数,数列满足.
(1)若,求及;
(2)求证:对任意,;
(3)是否存在,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8.(2022·上海虹口·二模)对于项数为的数列,若满足:,且对任意,与中至少有一个是中的项,则称具有性质.
(1)分别判断数列1,3,9和数列2,4,8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2)如果数列,,,具有性质,求证:,;
(3)如果数列具有性质,且项数为大于等于5的奇数.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第08讲 等差、等比数列
【考点梳理】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满足条件
项数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
项与项 间的大 小关系 递增数列 an+1>an 其中n∈N+
递减数列 an+1<an
常数列 an+1=an
摆动数列 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4.数列的通项公式
(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a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1.等差数列的概念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数学语言表达式:an+1-an=d(n∈N+,d为常数).
(2)如果三个数x,A,y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x和y的等差中项,且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1)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2)前n项和公式:Sn=na1+=.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k+l=m+n(k,l,m,n∈N+),则ak+al=am+an.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1.等比数列的概念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数学语言表达式:=q(n≥2,q为非零常数).
(2)如果三个数x,G,y组成等比数列,则G叫做x和y的等比中项,其中G=±.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1)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是q,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qn-m.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a1;当q≠1时,Sn==.
3.等比数列的性质
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
(1)若k+l=m+n(k,l,m,n∈N+),则有ak·al=am·an.
(2)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ak,
ak+m,ak+2m,…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m.
(3)当q≠-1,或q=-1且n为奇数时,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n.
【解题方法和技巧】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都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
(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
注 后两种方法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而不能用来证明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若=q(q为非零常数)或=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
则am+an=ap+aq(m,n,p,q∈N*).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S2n-1=(2n-1)an.
(6)若n为偶数,则S偶-S奇=;
若n为奇数,则S奇-S偶=a中(中间项).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qn-m,(n,m∈N+).
(2)若{an}为等比数列,且k+l=m+n(k,l,m,n∈N+),则ak·al=am·an.
(3)若{an},{bn}(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n}(λ≠0),,{a},{an·bn},仍是等比数列.
(4)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n.
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若已知首项a1和末项an,则Sn=,或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前n项和公式为Sn=na1+d.
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其前n项和为Sn,
当q=1时,Sn=na1;
当q≠1时,Sn==.
【考点剖析】
【考点1】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一、单选题
1.(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先证明充分性,由条件,可得,通过变形得到,再由条件,列举特殊数列,说明是否成立.
【详解】充分性:若,则有,即,得,于是有成立,故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若成立,取数列为,但推不出,故必要性不成立.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数列的递推公式和前项和公式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转化与化归的思想,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型.
二、填空题
2.(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满足对任何正整数n均有,设,则数列的前2020项之和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由已知两个式子相乘或相加得到数列和是等比数列,并写出通项公式,并代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求.
【详解】①,②,
两式相加可得,
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首项,,
两式相乘可得,
数列是公比为2,首项的等比数列,,
,,即数列是首项为6,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考查转化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型.
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对两个已知等式的变形,相加变形和相乘变形,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考点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解答题
1.已知数列前项积为,且.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设,求证:.
【分析】(1)由已知得,,两式相除整理得,从而可证得结论,
(2)由(1)可得,则,从而,然后利用放缩法可证得结论
(1)因为,所以,
所以,
两式相除,得,
整理得,.
所以数列为以2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因为,所以,
由(1)知,,故,
所以.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从下面两个条件中选一个,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①;
②.
【分析】(1)根据可得,相减可得,再得到,再次相减即可证明结论;
(2)若选①,则讨论n的取值范围,分段求得结果;
若选②,将化为,利用(1)的结果,结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得答案.
(1)证明:因为,所以,
则,
两式相减得,
所以,
以上两式相减得,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2)中令 得,又,
所以等差数列的公差,
所以,,
若选①:
若,,则

若,

所以;
若选②:

3.已知数列满足,前项的和,且.
(1)写出,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在①;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横线中,并加以解答.若数列满足___________,求实数使得数列是等差数列.
(注:如果求解了两个问题,则按照第一个问题解答给分)
【答案】(1),,
(2)若选①,;若选②,.
【分析】(1)根据递推关系可求得,可猜想得到;利用数学归纳法可证得;
(2)若选条件①,由可整理得到,由此可得;
若选条件②,由可整理得到,由此可得.
(1)由得:;;
猜想可得:;
当时,满足;
假设当时,成立,
则当时,成立,
综上所述:当时,.
(2)
若选条件①,,
若为等差数列,则,
即,
,整理得:,
即,,解得:,
则存在实数,使得为等差数列;
若选条件②,,,
若为等差数列,则,

,整理得:,
即,,解得:,
则存在实数,使得为等差数列.
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并求的最大值.
【答案】(1)(2),
【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和求和公式直接构造方程组求得,由此可得;
(2)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求得,利用的二次函数性可求得最大值.
(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解得:,.
(2)由(1)得:,
则当时,.
5.(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数列满足,,求的值和.
【答案】,
【分析】利用与的关系,当时,,整理变形可得,即,可知数列为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得,令,可求得;再对变形得,可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再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可得.
【详解】当时,,,解得:
当时,由可知,
两式作差可得:,即,即
又,所以数列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两边同除以,得
又,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整理得
所以,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构造法求通项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的方法:(1)由与的关系求通项公式;(2)累加法;(3)累乘法;(4)构造新数列法.考查了学生的转化与数学运算能力,属于较难题.
【考点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单选题
1.(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设数列,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B.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C.若对任意正整数m,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D.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成立,则为等比数列
【答案】C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判定方法逐一判断.
【详解】对于A,若,则,,则,即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不一定是常数,故A错误;
对于B,当时,满足,但数列不为等比数列,故B错误;
对于C,由可得,则,所以,故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C正确;
对于D,由可知,则,如1,2,6,12满足,但不是等比数列,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或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均是不为0的常数),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4)特殊值法:若是选择题、填空题可以用特殊值法判断,特别注意的判断.
2.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其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满足在时的表达式可求得实数的值.
【详解】当时,;
当时,.
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则,解得.
故选:C.
二、解答题
3.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2)
【分析】(1)令,可知,结合,可求得,,再令,可得,即可求解;
(2)由(1)可得,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即可.
(1)由题,令,得,又,
解得或(舍去),,
令,得,所以,
所以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2)由(1)可得,,
所以,
所以,
两式相减得,
即,
所以,
所以.
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且满足:,其中且.
(1)求.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分析】(1)设,由得,又,再按照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解即可;
(2)设,由,通过累加法求得,再通过分组求和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即可.
(1)记,当时,由得,,即.
又因为,,,所以,,即.
故数列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数列是等比数列.
则.
(2)由(1)知.
记,故,
当时,
即.
而也满足,故对,均有.
从而.
5.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若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的和.
【答案】(1),(2)
【分析】(1)根据求解的通项,根据,可得为等比数列,求解计算即可;(2)根据通项采用分组求和即可.
(1)由,①,得:
当时,,解得或(负值舍去),
当时,②,
得:,
所以,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因为数列满足,,.
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首项为2,公比为2.
所以.
(2)因为,所以,
所以
.
【真题模拟题专练】
一、单选题
1.(2022·上海黄浦·二模)记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其中,,是正实数.当,,成等比数列时,下列选项中,能推出方程③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的是( ).
A.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有实根
B.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无实根
C.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有实根
D.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无实根
【答案】C
【分析】首先可根据“方程③有不相等的两实根”得出“方程③无实根”的充要条件,然后对四个选项依次进行分析,通过判别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若方程③有不相等的两实根,则,即,
故“方程③有不相等的两实根”的充要条件为:,
又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即,
A项:因为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有实根,所以,,
即,,,无法证得,故A不正确;
B项:因为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无实根,所以,,
即,,,故B不正确;
C项:因为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有实根,所以,,
即,,,故C正确;
D项:因为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无实根,所以,,
即,,,无法证得,故D不正确,
故选:C.
2.(2017·上海·高考真题)已知、、为实常数,数列的通项,,则“存在,
使得、、成等差数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存在,使得成等差数列,可得,
化简可得,所以使得成等差数列的必要条件是.
3.(2022·上海·模拟预测)已知数列,以下两个命题:①若都是递增数列,则都是递增数列;②若都是等差数列,则都是等差数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真命题 B.①②都是假命题
C.①是真命题, ②是假命题 D.①是假命题, ②是真命题
【答案】D
【分析】①假设为递增数列,为常数列即可判断命题真假;②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列方程,结合等差数列定义判断即可判断.
【详解】①若为递增数列,为常数列,则都为递增数列,故为假命题;
②若、、分别为的公差,
,则,可得,
所以为等差数列,同理可得也为等差数列,故为真命题.
故选:D
4.(2022·上海交大附中模拟预测)设等差数列,首项.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若存在唯一的,使得,则公差的取值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由,再分和分别求解可得,再根据与的关系,逐个选项代入判断即可
【详解】已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则.
首先计算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进行分类讨论.
第一种情况,若,即,则,
解得.
第二种情况,若,即,则,
解得,故综合上述两种情况,才能满足不等式成立.
而.
若,则均符合要求;
若,则仅有符合要求;
若,则均符合要求;
若则没有符合要求的项;
故选:B
5.(2022·上海崇明·二模)已知无穷等比数列中,,它的前n项和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数列是递减数列
C.数列存在最小项 D.数列存在最大项
【答案】C
【分析】对AB,举公比为负数的反例判断即可
对CD,设等比数列公比为,分和两种情况讨论,再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对AB,当公比为时,此时,此时既不是递增也不是递减数列;
对CD,设等比数列公比为,当时,因为,故,故,此时,易得随的增大而增大,故存在最小项,不存在最大项;
当时,因为,故,故,,因为,故当为偶数时,,随着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无最大值,当时有最小值;当为奇数时,,随着的增大而减小,故无最小值,有最大值.综上,当时,因为,故当时有最小值,当时有最大值
综上所述,数列存在最小项,不一定有最大项,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2022·上海徐汇·二模)设数列,若存在常数,对任意小的正数,总存在正整数,当时,,则数列为收敛数列.下列关于收敛数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等比数列是收敛数列,则公比
B.等差数列不可能是收敛数列
C.设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一定是收敛数列
D.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则数列是收敛数列
【答案】C
【分析】根据题中定义,结合特殊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数列的周期性、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当数列为常数列(不为零),因此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显然该数列是收敛数列,因此选项AB不正确;
选项C: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所以,当时,当时,,
所以数列一定是收敛数列,因此本选项正确;
选项D:因为,,所以可得,
当时,由,两式相减,得,
所以,所以该数列的周期为,该数列不可能是收敛数列,因此本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睛:利用数列的周期性、常数列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2022·上海青浦·二模)设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无穷等差数列,满足,且存在正整数,使、、成等比数列,则公差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为( )
A. B. C. D.无穷多
【答案】B
【分析】由已知可得,分析可知,则是的倍数,且,由已知,对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求出的值,并求出对应的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化简可得,
因为各项均为正整数,则,故是的倍数,且,
因为、、成等比数列,则,分以下情况讨论:
①若,则,可得,,解得,合乎题意;
②若,则,可得,,解得,合乎题意;
③若,则,可得,,解得,不合乎题意;
④若,则,可得,,解得,不合乎题意;
⑤若,则,可得,此时,是常数列,且每项均为,合乎题意.
综上所述,公差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为.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时分析出,然后对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验证的值是否满足题意,即可得解.
8.(2021·上海市大同中学三模)已知数列满足,若,则“数列为无穷数列”是“数列单调”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由已知可得,设,若存在正整数,当时,有,此时数列为有穷数列;若恒不为0,由,有,此时为无穷数列,由此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得结论.
【详解】解:令,,
由,可得,所以,即,
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1,
所以,
设,则数列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
若存在正整数,当时,则有,此时数列为有穷数列;
若恒不为0,由,有,数列就可以按照此递推关系一直计算下去,所以此时为无穷数列.
(1)若恒不为0,则为无穷数列,由递推关系式有,
取,时,,则,,,,此时数列不是单调数列;
(2)当数列为有穷数列时,存在正整数,当时,有,
此时数列为,,,,,,
由,若数列单调,则,,,,全为正或全为负,
由,则,,,,全为正,而,
这与单调递增矛盾,所以当数列为有穷数列时,数列不可能单调,
所以当数列单调时,数列一定有无穷多项.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将论证数列单调时,数列一定有无穷多项等价转化为论证数列为有穷数列时,数列不可能单调.
二、填空题
9.(2022·上海市光明中学模拟预测)已知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其中,则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由题干条件得到,从而求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解得:,
因为,所以,
则,
故答案为:
10.(2013·上海·高考真题(理))设非零常数d是等差数列的公差,随机变量等可能地取值,则方差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考点定位】考查方差的计算,属容易题.
11.(2022·上海·模拟预测)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公差为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计算,题干中两式相减得到,两式相加得到.
【详解】设公差为,,

故答案为:
12.(2022·上海虹口·二模)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公比,且为与的等差中项,.若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则_________.
【答案】
【分析】先根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基本量的计算求出,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再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即可解出.
【详解】由题可得,,而,解得:,所以,即,所以.
故答案为:.
13.(2022·上海静安·二模)数列满足,,若对于大于2的正整数,,则__________.
【答案】
【分析】先由递推关系式求出的周期,再由周期性求出即可.
【详解】由题意知:,
故是周期为3的周期数列,则.
故答案为:.
14.(2022·上海闵行·二模)已知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则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3
【分析】对题干条件变形得到,整理后得到,得到能整除,且,因为,
所以,求出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
【详解】由题意得:此等比数列的公比,
由得:,
则,即,
所以能整除,且
因为,
所以,
解得:,
经检验,均满足要求,
故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为13个.
故答案为:13
【点睛】
本题的关键点为化简整理得到,结合能整除,且,,从而得到,求出答案..
15.(2022·上海徐汇·三模)已知一簇双曲线:,设双曲线的左 右焦点分别为 ,是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的内切圆与轴切于点,则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分析得到为右顶点,从而,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如图,由双曲线定义可知:,
而根据切线长定理得:,,,
所以,
即,解得:,即为右顶点,
,故,
所以
故答案为:
16.(2022·上海市七宝中学模拟预测)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已知,则数列的前项和______.
【答案】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进而求得,以及周期,利用周期性求的前项和.
【详解】由题设,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得:,
∴,,,则,,
综上,是周期为2的数列且,,
因此,数列的前项和.
故答案为:
17.(2022·上海浦东新·二模)若各项均为正数的有穷数列满足,(,,),2022,则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109
【分析】根据,可得,则有,要使不等式,只要即可,而,再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因为,
所以,



故,
因为2022,
所以,
则,
要使不等式,
只要即可,
而,

因为,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又因,,,
当时,,
当时,,
所以,
所以,
所以正整数,
即正整数的最大值为109.
故答案为:109.
三、解答题
18.(2022·上海·位育中学模拟预测)设是两个数列,为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对三点共线.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其中是第三项为8, 公比为 4的等比数列. 求证: 点列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记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和,对任意自然数,是否总存在与相关的自然数,使得 若存在,求出与的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证明见详解,(3)存在,
【分析】(1)利用∥,代入运算整理可得;(2)根据题意求,代入整理可得,再结合运算求得;(3)先求,,代入可得,分析整理得.
(1)由题意得:
∵三点共线,则∥,可得

(2)由(1)可得
∵是第三项为8, 公比为 4的等比数列,则
∴,则
又∵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则
∴点列在同一条直线上
(3)由(2)可得,
∵,即
结合自然数整理可得,则

若对任意自然数,存在且为自然数
∴存在,
19.(2022·上海·高考真题)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若为等比数列,,求;
(2)若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对任意,均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求出等比数列的公比,求出,即可求得;
(2)分析可得,分、两种情况讨论,结合数列的单调性可求得的取值范围.
(1)解:,则,所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因此,.
(2)解:由已知可得,则,
即,可得.
当时,可得;
当时,则,所以,,
因为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而,故.
综上所述,.
20.(2022·上海黄浦·模拟预测)有以下真命题:已知等差数列,公差为d,设是数列中的任意m个项,若①,则有②.
(1)当时,试写出与上述命题中的①,②两式相对应的等式;
(2)若为等差数列,,且,求的通项公式.
(3)试将上述真命题推广到各项为正实数的等比数列中,写出相应的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答案】(1)答案见解析,(2),(3)答案见解析
【分析】(1)当时,代入数据,可得当时,有
(2)根据所给数据,结合题意,可得,即可得p、r、m的值,进而可求得d值,根据,可得,代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即可得答案.
(3)根据题意,类比可得已知等比数列,公比为q,设是数列中的任意m个项,若,则有.进行证明即可.
(1)当时,由已知,对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当时,有,
(2)设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
知,
所以,解得,
又,于是;
(3)已知等比数列,公比为q,设是数列中的任意m个项,
若,则有.
证明如下:因为,
所以,
其中,
于是,命题得证.
21.(2022·上海长宁·二模)甲、乙两人同时分别入职两家公司,两家公司的基础工资标准分别为:公司第一年月基础工资数为3700元,以后每年月基础工资比上一年月基础工资增加300元;公司第一年月基础工资数为4000元,以后每年月基础工资都是上一年的月基础工资的1.05倍.
(1)分别求甲、乙两人工作满10年的基础工资收入总量(精确到1元)
(2)设甲、乙两人入职第年的月基础工资分别为、元,记,讨论数列的单调性,指出哪年起到哪年止相同年份甲的月基础工资高于乙的月基础工资,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的基础工资收入总量元;乙的基础工资收入总量元
(2)单调性见解析;从第5年到第14年甲的月基础工资高于乙的月基础工资;理由见解析
【分析】(1)易得甲的工资满足等差数列,乙的工资满足等比数列,再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可得,再求解分析的单调性,并计算时的取值范围即可
(1)甲的基础工资收入总量

乙的基础工资收入总量

(2),
,,
设,即,解得
所以当时,递增,当时,递减
又当,即,解得,所以从第5年到第14年甲的月基础工资高于乙的月基础工资. .
22.(2022·上海闵行·二模)已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前项和为的平均值为4,的平均值为12.
(1)求证:;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
(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计算得到公差为2,首项为1,从而得到前n项和;
(2)假设存在,使对任意恒成立,变形为对任意恒成立,结合当时,,求出且,因此符合题意得不存在.
(1)由题意得:,解得:,
由,解得:,
所以;
(2)假设存在,使对任意恒成立,
则对任意恒成立,
即对任意恒成立,
当时,,
所以且,因此符合题意得不存在,证毕.
23.(2022·上海青浦·二模)治理垃圾是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地在未进行垃圾分类前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为200万吨,当地政府从2020年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对分类垃圾进行环保处理等一系列措施,预计从2020年开始的连续5年,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比上一年减少20万吨,从第6年开始,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为上一年的(记2020年为第年).
(1)写出地每年需要焚烧垃圾量与治理年数的表达式;
(2)设为从2020年开始n年内需要焚烧垃圾量的年平均值,证明数列为递减数列.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从2020年开始的连续5年,焚烧垃圾量成等差数列,从第6年开始,成等比数列,根据等差等比的基本量即可求.
(2)根据年平均值的表达式,可得,然后根据的关系即可得到,结合等差等比的单调性,即可得到数列的单调性.
(1)设治理年后,地每年的需要焚烧垃圾量构成数列.
当时,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
当时,数列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
所以,治理年后,地每年的需要焚烧垃圾量的表达式为
(2)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由于
由(1)知,时,,所以为递减数列,
时,,所以为递减数列,
且,所以为递减数列,
于是,因此,所以数列为递减数列.
24.(2022·上海静安·二模)若数列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则称数列具有“性质A”.
①();②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有成立.
(1)设,试判断是否具有“性质A”;
(2)设递增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证明:数列具有“性质A”,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
(3)设数列的通项公式,若数列具有“性质A”,其满足条件的A的最大值,求的值.
【答案】(1)数列具有“性质A”,数列不具有“性质A”;
(2)证明见解析,;
(3)
【分析】(1)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结合即可得数列具有“性质A”;由可得数列不具有“性质A”;
(2)先由条件解出首项和公比,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结合,即可证明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
(3)先由求得对成立,进而求得,又且当时,,可得,即可求解.
(1),所以当时,有成立;又,
所以,所以数列具有“性质A”;
,所以,所以数列不具有“性质A”;
(2)设公比为,则,解得或,又等比数列递增,则,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恒成立,
又,所以对成立,
所以数列具有“性质A”,且;
(3),由于数列具有“性质A”,则,即,
整理得,得:,得对成立,
所以,得,又当时,,且当时,,
所以满足条件的的最大值,所以.
25.(2022·上海崇明·二模)已知集合 (Z是整数集,是大于3的正整数).若含有项的数列满足:任意的,都有,且当时有,当时有或,则称该数列为数列.
(1)写出所有满足且的数列;
(2)若数列为数列,证明: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3)已知含有100项的数列满足是公差为等差数列,求所有可能的值
【答案】(1)1,3,5,2,4;1,4,2,5,3
(2)证明见解析
(3)5
【分析】(1)根据数列的定义,可直接写出答案;
(2)假设是等差数列,公差为,分和两种情况,可得到与题意不符的结论,从而证明结论成立;
(3)由题意,,分类讨论,说明当时,不符题意,同理可说明 和时,推导出与题意不符的结论,继而说明,符合题意,从而求得答案.
(1)由题意可得满足且的数列为:1,3,5,2,4;1,4,2,5,3..
(2)假设是等差数列,公差为,当时,由题意,或,
此时,
所以不是等差数列中的项,与题意不符,所以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当时,由题意,或,此时
所以不是等差数列中的项,与题意不符,所以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综上所述,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3)由题意,,
当时,因为,所以,与题意不符;
当时,记,
当时,,
所以,
所以中的最小项,所以,与题意不符,
当时,,
又由题意,(*),其中,
且,
所以,所以 ,
所以,与不符;
当时,取 ,此时的数列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
26.(2022·上海金山·二模)对于集合且,定义且.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记为,当时,称集合A具有性质.
(1)判断集合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2)设集合,且具有性质,若中的所有元素能构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3)若集合A具有性质,且中的所有元素能构成等差数列,问: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集合具有性质,集合不具有性质,理由见解析
(2)的值分别为4,5或5,9
(3)存在最大值,最大值为4
【分析】(1)根据集合A具有性质的定义进行判断,可得答案;
(2)写出中的所有元素,分类讨论,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列出相应的方程组,解得答案;
(3)一数列新定义得在集合中,,得到,由此分类讨论,可确定n的取值,可得答案.
(1),故集合具有性质.
故集合不具有性质
(2)因集合具有性质,
故.
(i)若,
则 ,解得 ,
经检验,符合题意,故的值分别为4,5.
(ii)若,
则 ,解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故的值分别为5,9.
(3)不妨设,
则在集合中,.
又中的所有元素能构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则,
即,故.
当时,是集合A中互不相同的4项,
从而,与集合A具有性质矛盾.
当时,,即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也为,
故中的元素从小到大的前三项为,
且第四项只能是或.
(i)若第四项为,则,从而,
于是,故,与集合A具有性质矛盾.
(ii)若第四项为,则,故.
另一方面,,即.
于是,
故,与集合具有性质矛盾.
因此,.
由(2)知,时,存在集合A具有性质,
故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存在最大值,最大值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新定义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接受并理解新信息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的含义并能依此解决问题,其中还要注意分类讨论与整合的思想方法.
27.(2013·上海·高考真题(理))给定常数,定义函数,数列满足.
(1)若,求及;
(2)求证:对任意,;
(3)是否存在,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详解】(1)因为,,故,
(2)要证明原命题,只需证明对任意都成立,
即只需证明
若,显然有成立;
若,则显然成立
综上,恒成立,即对任意的,
(3)由(2)知,若为等差数列,则公差,故n无限增大时,总有
此时,

故,
即,
当时,等式成立,且时,,此时为等差数列,满足题意;
若,则,
此时,也满足题意;
综上,满足题意的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定位】考查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属难题.
28.(2022·上海虹口·二模)对于项数为的数列,若满足:,且对任意,与中至少有一个是中的项,则称具有性质.
(1)分别判断数列1,3,9和数列2,4,8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2)如果数列,,,具有性质,求证:,;
(3)如果数列具有性质,且项数为大于等于5的奇数.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答案】(1)数列1,3,9具有性质;数列2,4,8不具有性质
(2)见解析
(3)见解析
【分析】(1)根据性质的定义验证即可;
(2)根据性质的定义,易得,是数列中的项,再根据,可得,即可得证;
(3)根据性质的定义,易得,是数列中的项,从而可得,同理有,即可得出结论.
(1)解:因为均是数列1,3,9中的项,
所以数列1,3,9具有性质,
因为不是数列2,4,8中的项,
所以数列2,4,8不具有性质;
(2)证明:因为,
所以不是数列中的项,
所以一定是数列中的项,
所以,
又因为,
所以不是数列中的项,
所以是数列中的项,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3)解:当数列的项数时,
因为,
所以不是数列中的项,
所以一定是数列中的项,
所以,
因为对于满足的正整数,都有,
所以不是数列中的项,
从而是数列中的项,
又,
所以,
从而有,
所以,
从而有,
因为对于满足的正整数,均有,
所以,
又,
所以,
从而有,
所以,
从而有,
从而有,
所以对于项数为大于等于5的奇数且具有性质的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新定义,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属于难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