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0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0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
0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封建帝国的危机 (“闭关锁国”)
一、选择题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013·辽宁鞍山)7.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013·山东青岛)9.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013·广东揭阳)16.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分封藩王  C.撤销中书省  D.设立东厂
◆(2013·山东临沂)7.图4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1.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措施中,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的是( )
A.明太祖 B.清康熙帝 C.清雍正帝 D.清乾隆帝
◆(2013·广西南宁)24.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21教育网
A.废除丞相 B.增设特务机构 C.迁都北京 D.设立军机处
◆(2013·海南省)5.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 )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
◆(2013·湖南娄底)5.《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2013·江苏宿迁)23.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 设立行省 B. 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废除丞相 D. 设立军机处
◆(2013·山东泰安)9.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锦衣卫 B.三司 C.军机处 D.六部
◆(2013·山东威海)6.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派郑和下西洋
◆(2013·云南大理等八地区)5.为了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 )
A.东厂 B.三司 C.军机处 D.锦衣卫
◆(2013·天津)3.清朝雍正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 )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军机处
◆(2013·江苏扬州)3.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013·山东泰安)11.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图1 (汉)坐而论道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3 (清)跪受笔录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013·山东东营)6.《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2013·山东日照)4.“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2013·山东临沂)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2013·广东珠海)48.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进行环球航行
C.进行殖民掠夺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013·广西南宁)23.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2013·江苏连云港)22.下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2013·辽宁锦州)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力 B.开拓殖民地
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
◆(2013·山东青岛)10.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2013·云南大理等八地区)4.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帆船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 A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2013·云南普洱)5.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 )
A.南非好望角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南海周围地区
◆(2013·云南西双版纳)6.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到达的最远地区是( )
①非洲好望角 ②红海沿岸 ③非洲东海岸 ④孟加拉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3·四川眉山)20.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2013·广东省)6.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2013·湖北黄冈)1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21·世纪*教育网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2013·山东滨州)7.“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2013·福建南平)5.2013年4月,电视剧《抗倭奇侠》在武夷山盛大开机。该剧内容取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13·广东佛山)5.下面是一不完整的“历史事件列表”,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表列出的事件发生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时间
1840年
1898年
历史大事件
郑成功登陆台湾
鸦片战争
京师大学堂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A.古代 B.清代 C.近代 D.民国
◆(2013·广东梅州)5.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戚继光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
A.中国古代改革家 B.和外国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 D.发展民族经济
◆(2013·广东珠海)51.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 D. ④⑥
◆(2013·广西南宁)22.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2013·湖北恩施州)17.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7世纪60年代,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13·江苏南京)7.“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
◆(2013·江苏扬州)4.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抗击了下列哪个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
A.荷兰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013·辽宁锦州)3.清朝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林则徐
◆(2013·浙江杭州)6.下列史实,属于清朝康熙帝“抗击侵略,维护主权”的是( )
A.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B.反击沙俄入侵,两次收复雅克萨
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D.平定准噶尔贵族势力的叛乱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2013·甘肃兰州)7.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 D.驻藏大臣
◆(2013·广东湛江)4 .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2013·广东珠海)52.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21·cn·jy·com
序号
朝代
相关史实
A
元朝
设立宣政院
B
清朝
历代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
清朝
设置驻藏大臣
D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013·湖北黄石)16.“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013·云南昆明)5.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略。清朝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3·湖南湘潭)5.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在中央设宣政院 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2013·江苏连云港)23.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2·1·c·n·j·y
A.册封“达赖”“班禅” B.收复台湾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抗击沙俄侵略
◆(2013·辽宁鞍山)21.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013·山东威海)7.2013年4月12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清代,赐予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皇帝是( )【来源:21cnj*y.co*m】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013·四川眉山)21.清朝前期,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事件中发生在雍正帝时期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册封五世班禅 B.设置伊犁将军 C.册封五世达赖 D.设置驻藏大臣
◆(2013·山东东营)7.下列机构属于清朝有效管辖新疆地区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2013·山东济宁1)10.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设置宣政院
◆(2013·山东聊城)7.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这组大事可用于研究( )
A.明太祖强化皇权
B.顺治帝初定天下
C.康熙帝巩固统一
D.乾隆帝抵御侵略
◆(2013·山东日照)5.“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 )
A.钓鱼岛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2013·山东泰安)10.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道(南海诸道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等)。这是哪一朝代的疆域(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2013·山东烟台)7.新疆喀什巴楚县4月23日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这是境内外“疆独”分子勾结策划的企图分裂新疆的严重行为。在清朝前期,中央政府为打击分裂势力,加强对新疆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设西域都护 B.高安西都护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新疆行省
封建帝国的危机 ("闭关锁国)
◆(2013·湖北宜昌)6.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2013·江苏徐州)15.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中西方人种差异
C.中国文人的偏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13·辽宁营口)3.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开放五口通商 C. 重商轻农 D. 君主专制
◆(2013·山西)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21cnjy.com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2013·四川成都)2.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 )
A.“海禁”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发展贸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专题综合
◆(2013·湖南常德)3.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经济文化繁荣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013·湖南衡阳)4.热播电视剧《宫》中的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3·山东菏泽)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013·山东泰安)12.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013·云南曲靖)4.七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使用的资料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闭关锁国政策”等。由此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二、非选择题
◆(2013·黑龙江龙东)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请回答:
(l)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1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某班4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1小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2小组认为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3小组认为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4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1分)  21*cnjy*com
(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参考答案: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
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分)
(2)危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分)
(3)感想: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3·湖南娄底)29.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21*cnjy*com
材料一
西洋,在明代是指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海洋诸地,约当于今之印度洋。明成祖即位后,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1405年6月,郑和首次奉命出使南洋群岛久印度洋一带。他率领一支有62艘船的舰队,载有将士2700余人和大量金、帛、货物。据史载,郑和的宝船,最在船长44丈,宽18丈,装有12帆。
1405-1433年间,郑和率舰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在后期的几次远航中,郑和的舰队载有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节,还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
——白寿彝
材料二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90名水手组成的舰队,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出发,驶入大西洋,两个多月的茫茫航行,连陆地的影子都看不到,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刻,突然发现了一个海岛(这属于巴哈马群岛),大家高兴得犹如绝处逢生,一同舍舟登岸。(哥伦布一直到死时都认为这是亚洲的一个海岛)。到达古巴和海地后就返航回西班牙。……1502年他进行了第4次航行,但还是没有看到中国的影子。
1497年7月,达·伽马率领4艘帆船160人从葡萄牙启航,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再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洋,达·伽马在印度出卖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香料,在1499年返回葡萄牙。这批货物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下表(自定项目,至少3个。3分)
历史事件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2年
1497-1499年
(2)根据上表,对比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航海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4)自郑和死后,明朝虽然也间或有舰队出洋,但规模、历时、影响都远不及郑和,郑和的航海资料甚至都被毁损,明朝在海外的声誉也大不如前了。联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你认为明朝政府后来再也没有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的原因是什么?(4分)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历史事件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2年
1497-1499年
船只
62
3
4
人数
27000
90
160
次数
7
4
1
成就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发现美洲新大陆
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
(主要看自定项目是否符合对比要求,至少设计3个,3分)
◆(2013·广西百色)16.(9分)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www-2-1-cnjy-com
材料一: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 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1分)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2-1-c-n-j-y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2分)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1分)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1分)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1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2分)
◆(2013·江苏常州)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两种政策所产生的主要的不同作用。(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