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色经典】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刘胡兰
刘胡兰只活了15岁,但她却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
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
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
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因为表现突出,她14岁就当上了区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预备党员。
为了革命的需要,党派刘胡兰回云周西村领导工作。
其间,刘胡兰曾配合武工队员,将该地大恶霸石佩怀处死,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惹怒了反动派。
为了报复,反动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
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党员转移,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有人叛变了,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反动派抓到刘胡兰后,实施了种种威逼利诱,但都没有成功。
最后,反动派把刘胡兰带到了铡刀面前,当着她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杀了。
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胡兰却异常镇静,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了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便来到铡刀旁,毫不畏惧地躺在铡刀下。
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1947年春天,毛主席听完刘胡兰的事迹,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
谢谢聆听(共20张PPT)
前言导读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小学,10岁就参加儿童团。云周西村是抗战时期的根据地,革命气氛浓厚,号称“小延安”。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945年(13岁),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担任村妇救会秘书。刘胡兰非常积极,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忙得热火朝天。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斗争,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她经受住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945年,日本投降,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敌人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947年1月,刘胡兰接到县委的指示,立即转移到山里。
临走的前一晚,乡亲们都来送别,叮咛的话说不完。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月12日一大清早,敌人突然袭击云周西村,东扑西窜到处抓人,刘胡兰想要突围出去是不可能了。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刘胡兰神态从容,非常镇定的快速把党的重要机密文件放进了炉灶里烧毁。党的机密高于一切。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为避免乡亲们受牵连,她向乡亲们叮嘱了注意事项和没做完的工作,说完大义凛然的走出了屋。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敌人把老乡们都押到了大庙前,威逼他们交出刘胡兰。老乡们怒目以对,谁也不说。
敌人扬言:不交出刘胡兰就把他们全部杀光。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眼看着乡亲们要受害,刘胡兰一腔怒火冲云天,她坚定的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刘胡兰回到乡亲们身边,没有眼泪只有恨。她说:大家不要难过,我死后把我埋在高山顶,好让我看到解放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刘胡兰被押进了大庙里,敌人对她威逼利诱,让她说出县党委的情况。刘胡兰视死如归,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敌人对刘胡兰严刑逼供,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947年2月6日,《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详细报道,并发表评论,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解放区军民向刘胡兰学习。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共正式党员。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前言导读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故事介绍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
  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是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发动和武装千百万原来是小生产者的农民。刘胡兰作为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便能加入共产党,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恰恰又是中共中央刚刚从延安撤退的8天后,毛泽东正决定离开陕北以游击方式同******军周旋。在此紧要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刘胡兰只活了15岁,但她却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因为表现突出,她14岁就当上了区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预备党员。
 为了革命的需要,党派刘胡兰回云周西村领导工作。其间,刘胡兰曾配合武工队员,将该地大恶霸石佩怀处死,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惹怒了反动派。为了报复,反动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党员转移,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有人叛变了,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反动派抓到刘胡兰后,实施了种种威逼利诱,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反动派把刘胡兰带到了铡刀面前,当着她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杀了。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胡兰却异常镇静,怒喝道:“我咋个死法?”在反动派说出“一个样”后,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了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便来到铡刀旁,毫不畏惧地躺在铡刀下。
 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1947年春天,毛主席听完刘胡兰的事迹,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