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课标要求】
1、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明确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3、明确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为什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树立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政治认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参与:做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
【重点难点】
重点: 阐述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理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难点: 理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知识梳理】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形成: 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 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2.举措: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 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1)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 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关系 :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要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2.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 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 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知识拓展】
1.理解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
2.如何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
总要求:①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②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措施:①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②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补:③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④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补充: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如何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难点)
A.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要性:①国情: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①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②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要求:①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
②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P71探究与分享
(1)“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产业链强大,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
基础设施优势:“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制造能力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始由中国本地生产;
广阔市场优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生产;
改革开放优势:中国政府以巨大勇气持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良好;
人力资源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
(2)“中国制造”的挑战
在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产品质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发展质量不够高; 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
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够;等等。
(3)如何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无革,发展个性化、多样化生产,优化供给结构;
采用先进工艺和高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
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人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等等。
【易错辨析】
1.判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2.为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我们应该形成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是什么?
3.如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判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
5.判断: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  )
6.要发展好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应该实行对外开放,还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什么?
【易错解析】
1.提示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提示 我国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3.提示 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
4提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5.提示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6.(1)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 (2)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随堂练习】
单选题
1.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对此,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
A.推动种业产学研有机结合,引导支持种业科企紧密协作
B.完善调控,加强粮食生产政策支持,政府决定经营方式
C.自己独立发展,拒绝与外国进行种业科技交流
D.提高种子科研市场准入门槛,保障科技投资回报率
2.2022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71.3亿元人民币。结合2022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可知,我国( )
①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
②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
③积极推动开放朝着结构优化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④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立足国内发展需要,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发挥关税宏观调控作用,2022年1月1日起,我国逐步降低颅内取栓支架、人造关节等部分医疗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低鲑鱼、鳕鱼、婴儿服装等优质产品进口关税:降低高纯石墨配件、高速动车使用的高压电缆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降低医疗产品进口关税→居民收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B.降低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出口规模扩大→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助力制造业升级
C.降低鲑鱼等优质产品关税→扩大消费品市场→丰富国内消费选择→满足消费升级需要
D.降低生产生活品关税→减少贸易逆差→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倒逼企业降价获得新优势
4.2022年9月1日,商务部发言人介绍,1—7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3922.1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服务出口16422.4亿元,增长22.8%;进口17499.7亿元,增长18.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9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0.1%至1077.3亿元。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平稳增长( )
①彰显了中国政府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②表明全球经济日趋回暖,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利好我国出口
③推动我国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④得益于我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服务贸易升级扩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阿联酋、韩国、瑞士、英国等国别展区和中国广东、黑龙江等地方展区交融在一起;企业展台亮出“服务连接全球”“用芯创美好”“智绘中国”等生动标语……尽管受到全球疫情等多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仍有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国家或总部名义设展参会,交易会规模更大,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更高。由此可见,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举办( )
①彰显参展各方开放、合作、共赢的愿望
②表明中国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导者
③有利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④说明扩大对外开放成为我国发展的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外国投资者瞄准新技术,抓住新机遇,加速调整在华投资布局,使得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引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从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到世界创新中心,越来越多高科技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中国。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资持续增长有利于( )
①外资企业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分享中国的市场红利
②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保障内外资公平竞争
③更好地利用全球性资源和市场,形成东西互济的格局
④我国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近年来,合肥市不断突破源头核心技术,布局智能终端零部件、整机产品、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智能终端产业勇立潮头,形成领跑实力。合肥成全球最大PC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   )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体现了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③表明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④说明我国已处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顶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企业走出去易,走进去难。”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很容易“水土不服”。有的企业在跨国收购中付出真金白银,但最后却“收得了皮,收不了核”;有的企业有钱收购,无力整合。相当多的企业不是“走不出去”,而是“走不进去”。可见,我国企业要“走进去”( )
①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创新主动权 ②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外企的认可
③应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④应将自己的企业文化植入被收购企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推动海南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离岛免税政策、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建设自由贸易港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有( )
①坚持和完善离岛免税政策→推动海南旅游消费→助力海南经济发展
②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引导外资流向服务和研发环节→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
④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的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这表明( )
①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②我国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我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④我国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2年1月14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以人民币计算,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493.6亿元,增长14.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7%,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9.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64.9亿元,同比增长16.7%。这说明我国( )
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了引用外资的新优势
②坚持互利共贏理念,培育了出口新动能
③使用外资的结构在优化,持续为经济注入活力
④实施“走出去”战略,丰富了利用外资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到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到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我国投资兴业……2022年以来,一系列务实举措部署实施,为“中国号”经济巨轮迎风破浪、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和强劲动能支撑。由此可见(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激发发展潜力
④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2年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启动。将ETF纳入互联互通,拓展两地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内地与香港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香港市场稳定发展。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资本全球化 ②提高了对外投资的总体效益
③表明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体现了互联互通机制水平的提高可以遏制经济全球化风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解正确的是( )
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②独立自主就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③否定经济全球化,不相往来 ④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下苦功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A.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民族自立的奋斗基点
C.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外资流入稳定增长 D.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答案:AACBB BCBBA BBABB
二、主观题
16.近年来,浙江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总牵引,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适应新形势,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2021年实现进出口4.14万亿元,浙江外贸再上新台阶。面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大背景,浙江政府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加强金融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能源和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构筑我省开放型经济的三大产业框架,培育开放型创新体系,不断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浙江省以“一带一路”统领扩大进出口贸易就可以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说法加以评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 经济比重上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达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 家门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 10 年间,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 产总值之比提高到 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 12位;高速铁路、5G网络 等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 域实现重大突破。
10 年间,大气和水体污染越来越 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大幅下降,绿 色电力装机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居世界第一。 10 年间,出口世界占比和利用外资 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增 加到 19 个;推动达成巴黎气候协定,对 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这些成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综合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家政治与经济》的 知识,分析我国这十年何以能在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两个领域同时交出“亮眼答卷”。
16.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而浙江省拓展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所以,适应新形势,浙江省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扩大进出口贸易。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浙江省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还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7.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增长为加大环保力度提供了资金保障;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经济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