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考试范围:1-11课;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分)1.(本题1分)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本题1分)下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C.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3.(本题1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从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率达到21.1%,国有工业产值增长了2.6倍。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4.(本题1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平解放西藏。这三大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巩固人民政权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C.实现祖国统一 D.改革开放全面展开5.(本题1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6.(本题1分)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②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本题1分)1954年9月,成功实践了“人民来制定宪法”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8.(本题1分)“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赎买政策 B.实行股份制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9.(本题1分)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公有制 B.人民公社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C.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业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见成效10.(本题1分)“大跃进”要求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这表明当时(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存在冒进思想 C.民主法制被破坏 D.取得显著成果11.(本题1分)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近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用最普通的工具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上材料体现出的精神是( )A.救亡图存 B.不畏强暴 C.爱民亲民 D.艰苦创业12.(本题1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13.(本题1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说:“文章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我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出了。”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拨乱反正已经完成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政策确立14.(本题1分)2022年“核酸检测.及时做.免费做”成了最热门词汇,1978年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B.菜篮子工程、超市、手机、计算机C.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D.右派、放卫星、吃食堂、赶超英美15.(本题1分)“在物质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粮票、布票、油票,一切都听任自由市场去处理,恐怕许多人连最起码的穿着和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作者的观点是( )A.否定市场的基础作用 B.计划经济不可改变C.深受人民公社化影响 D.肯定计划经济作用16.(本题1分)我国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 )A.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C.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正确性17.(本题1分)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见,我国( )A.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C.逐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8.(本题1分)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体现十八大以来建设成就的是( )A.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C.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时代19.(本题1分)2022年,“水立方”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 )A.安全办赛、国际合作 B.科技节能、绿色奥运C.5G共享、智慧观赛 D.运动科技、智能防疫20.(本题1分)尽管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场“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如同一场命运与共、携手同行的交响曲,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如期演奏,从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一起向未来”的奥运会主题口号,反映出( )①中国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是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力量③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④中国致力于建设和平团结的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0分)21.(本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金冲及《二十世纪电国史纲》摘编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的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粮食等财产,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严峻国内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从哪两个方面消灭地主阶级的?(4)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22.(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1)这一时期国家为走上“工业化道路”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造”,使“经济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使我国建立起了什么制度?(3)“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和我们今天的建设成就的取得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3.(本题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2018年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年表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1986年 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 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 经济总量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 经济总量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1979—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 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2013一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万人,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更便利生活条件,更良好营商环境,更多样发展机遇。——摘编自王毅《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3)综上所述,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自己家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巨大变化。24.(本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材料二 2012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49年,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任意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2)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改变土地所有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任意答出2条即可得满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我国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5.(本题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独立梦 富强梦 复兴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2.A3.C4.A5.A6.B7.B8.A9.C10.B11.D12.A13.A14.C15.D16.C17.A18.D19.B20.B21.(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事件:土地改革;两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4)共同作用: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22.(1)编制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建设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3.(1)特点: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在世界占比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不断增强;原因: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2)变化:从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到对外投资,输出中国经济,实现合作共赢。(3)变化:广东省珠海市在1980年被开辟为经济特区后,GDP稳步提高,逐渐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4.(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 勇斗争,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3)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25.题目:中国人民伟大梦想。论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独立梦”;新中国的独立为国家的富强发展的前提条件。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逐渐走向富强,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富强梦;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富强梦的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的复兴梦。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