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变化中的审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社会性和时代性是密不可分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在观察、比较、探究实践中通过不同时代、同一时代、同一主题的文本鉴赏来理解艺术风格表现的形式、内容和技法的变化: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艺术多元化的观念,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造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审美标准之“变”。
2.个人审美趣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标准的变化所对应的艺术创作之变的表现。
教具:PPT、多媒体、纸张等
学具:纸张、笔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在西方人们形容一个女子美丽会说她像谁(维纳斯)没错在西方维纳斯就是爱与美之神。拥有黄金比例般完美的身段和样貌。
现在我们欣赏下从不同时期爱与美之神。首先我们先穿越来到原始社会遇见部落的族长,他告诉你他们部落维纳斯在课本第34页大家找找找到了吗,见到女神了吗?激动吗?底下有人说这么丑,是原始人审美出问题了吗?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威伦道夫的维纳斯为什么在原始人眼中他是美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故此时的女性审美是一种“母性美”,也就是一种生育之美。我们经常说怀孕的母亲是最美的,当初母亲怀着你们 的时候也是和这位维纳斯一样又粗又壮辛苦挻着大大肚子。大家想这样的母亲不美吗?紧接着我来到了古希腊这是西方传说的发源地看看希腊维纳斯是你们心目中想见的女神吗?这尊《断臂维纳斯》娴静 健美拥有黄金比例身材。看她还八块的腹肌。这估计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好我们再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神,哇有同学说了这才是女神,长发飘飘体态优美娇弱,面部清秀美丽。可又有同学说了老师她太丰满了,现在的流行是瘦。那我们回到现代去欣赏下毕加索维纳斯。估计会让你们满意。好欣赏了这么多不同时期的维纳斯
提问:为什么不同时期的作品同一人物表现不相同?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不同的时期人们审美观不同 教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审美是在不停变化中的。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变化中的审美
分析比较:我们来看一段经典视频《中国女性百年审美变化》在看之前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这段视频有什么内容特点?(提问)
不同时代女性发形装束都不同
根据这段视频我选择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代大家来对比下
(一)导入视频观看后提问
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2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每个时代审美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均在变化。譬如在解放初期,人们穿衣款式非常单一,认为干净整洁就是美。但如果现在仍穿那时的衣服上街,就不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念。时代不同了,表现的内容也不同。所以说,审美标准是随着时代而变,在保持中华民族的特征基础上而变。中国画也是如此。好我们也来欣赏下美术作品的变化。
人们不仅在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准 .人物画无疑更是这种审美显现的最集中最鲜明的形态。下面我们通过人物画来了解社会审美变化。
(二)中国仕女画的审美变化
展示作品《仇英《仕女画》《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
盛唐时期,女性面部审美凸显丰满肉感,圆脸宽额,高高的发髻,飘扬的披带彰显大度的气质。
仇英《仕女画》明代相比宋元时期更加保守了,以内敛含蓄为审美基此时期仕女画创作风格趋于艳丽而精细,显然受文学的影响较多,在造型上与唐代仕女的饱满大度迥异,有种赢弱的倾向。
大家同桌讨论下这两幅作品社会背景、社会审美、表现技法、绘画题材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 每个时期的审美判断标准都是不同的,随着时代发展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比如说魏晋时期的审美是瘦骨清相;唐代的审美特点是开放性、豪放型的,以丰腴为美;到了宋代则变得婉约。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遵循中国传统精神的。欣赏完了人物画,接下来我们了解下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变化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变化
在欣赏这些作品前我们先了解下这两种有特色的画法宫廷画文人画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而这些
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解释“文人画”,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
好的我们介绍下这面这些作品: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画得工整写实,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
《枯木竹石图这幅作品构图简括,枯 与怪 构成了整个画 主题,左右呼应, 在潇洒,各得其所中却 相得益彰,将他的绘画理念和 理想 乳交融地融合在 起,给 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枯木竹石图吴镇以草书笔法、湿笔画法“写”花鸟画,进一步
强化了作品中自我表达的成分。
黄甲图 幅泼墨 写意花鸟画。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强调直抒自我。
5.《竹石图》描绘的是在悬崖峭壁的岩缝里长出的几根竹子历代许多文人画家常常把“梅兰竹菊”比作为“四君子”,郑板桥以此来托物言志,表达自我。此来托物
言志,表达自我。
6.三千年结实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的桃子 (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带有世俗倾向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吴昌硕生活在上海一带,商业较为繁荣,收藏他作品的大都是商界的富人,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所以表现出了世俗倾向。
朝代 作品 作者 风格特点 画法 社会审美风尚
五代 《写生珍禽图》 黄筌 富贵写实 勾勒填法 宫廷画占主流 强调富贵写实
宋代 《枯木竹石图》 苏轼 孤傲险怪 写意 文人画形成潮流 强调即兴创作
元代 《枯木竹石图》 吴镇 古雅清逸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书画同源
明代 《黄甲图》 徐渭 苍劲奔放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直抒自我
清代 《竹石图》 郑板桥 劲健秀逸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笔墨技法
近代 《三千年结实》 吴昌硕 浑朴古拙 世俗倾向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以书入画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第一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前面一幅画得工整写实属宫廷画。而后面其它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
提问: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是艺术家存在 “自我”差异
二是社会对艺术家的影响
除了社会、时代、身份对艺术家作品有影响还有什么会影响呢?
展示图片:
提问:如果让大家选择,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
审美对《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影响?
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年龄、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小结
美术没有统一的规范,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课后作业
了解除文艺复兴之前与之后西方的审美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