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对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道德修养: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为公共生活服务的意识。
3.责任意识: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在社区生活中,美好社区的建设需要社区成员主动承担社区事务成员间需相互帮助、相互支持。(重点)
2.培养社会角色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聚小善汇大爱。(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言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个人参与公共生活时的建议。在众多公共生活中,社区生活是与我们个人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而美好社区的建设也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密切的联系。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社区生活吗?
预设1:我生活的社区是××小区。在我们的社区里有很多娱乐设施,每到周末,我都会和我的小伙伴们到那里游戏,非常开心。
预设2:我生活的社区是一个环境十分优美的社区。那里种了很多植物,尤其是银杏树,每到秋天,银杏树树叶变黄以后非常漂亮,很多人都在这里拍照留念。
预设3:我所在的社区经常组织大家参加集体活动,很多家庭都积极参与,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预设4:我们的社区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居委会的权阿姨经常会组织一些医生护士来到我们的社区,为爷谷奶奶们免费检查身体,还会给他们的饮食、生活提供建议。
2.小结
每个社区都有与众不同的亮点,无论是社区中的硬件设施还是社区组织的各种温馨活动,都使我们在社区的生活中感受到和谐与美好。
二、通过社区问题的讨论,懂得良好社区秩序使成员共同受益
1.提问
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在课前,同学收集了许多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社区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扰。
预设1:我们社区比较老旧,汽车的停车位非常紧张,经常出现因车位问题相互争吵的现象,现在还有人自己在路面上加装地锁,晚上走路非常不方便。
预设2:我生活的社区也是比较老,楼道里面全是各种贴上去的小广告,非常难看。
预设3:我们社区有一些喜欢养宠物狗的人,他们晚上遛宠物狗的时候不拴住它们,有时那些宠物狗会直接冲到我的身边,很多次都吓我一跳。
预设4:在社区道路中央还经常见到宠物狗的粪便,非常不美观。
预设5:当我们在家中休息或学习时,楼上邻居的小弟弟经常摔东西,会对我产生很大影响。
2.追问
通过对社区生活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在社区中养宠物狗的问题是很多人关注的,那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社区生活中,应不应该养宠物呢?
预设1:我认为,首先在社区里,不应该养狗,这种动物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预设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家也有一条小狗,非常可爱,从来不会伤害别人。
预设3:我也不同意养宠物狗,因为不能保证所有人家的小狗都很温顺,我们总能看到宠物狗伤人的事情发生,所以社区里还是不应该养这样的宠物狗。
预设4:我认为你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宠物狗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多老人养宠物狗也能寄托他们的感情,但是确实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宠物狗主人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职责,导致宠物狗伤人,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不能养宠物狗或者只说可以养宠物狗,应该双方设定一个标准,能做到哪些应尽的职责才能够养宠物狗,我认为这样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小结:在解决邻里问题时,很多时候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需要考虑他人感受,与他人协商,寻求一个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家需求的解决途径才是最好的办法。
3.讨论
出示《邻里公约》,通过对养宠物狗问题的分析后,讨论:邻里公约)是一份“和谐契约”还是一个“紧箍咒”
预设1:我觉得《邻里公约》的确是一份“和谐契约”,在公共生活的地方,都应该有这样的公约,大家共同遵守才会有秩序和保障。
预设2:可能有的人认为遵守《邻里公约》就得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很麻烦。但如果我们能试着按《邻里公约》的要求做做,其实会让我们的社区生活更加和谐。
预设3:我认为如果大家都能遵守《邻里公约》,社区生活会很美好。比如《邻里公约》中提到的“见面主动微笑问好”。如果每位社区居民都能做到,我相信生活在这样的社区中一定会感觉特别温暖。
4.叙述
结合你所居住的社区,用建言的方式完善这份《邻里公约》,并呼吁更多人参与当中,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社区吧!
5.小结
当每个人都考虑他人需求,理解他人感受时,我们就能够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同时一个和谐美好的社区也将使每一名社区成员从中受益。
三、通过分享个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经历,感受温馨的社区氛围所带来的有温度的生活
1.提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当中。你知道为了打造一个优美温馨的社区环境,都有哪些人在付出劳动吗?
预设1:社区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每天都在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忙碌,保障我们的正常生活。
预设2:保洁人员每天都会认真打扫,给我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预设3:还有一些社区志愿者,他们经常和居委会一起组织开展免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我们的社区生活,增进大家的交流。
2.讨论
在创建温馨有活力的社区生活过程中,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作出哪些贡献呢?请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感受吧!
预设1:我在社区参与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预设2:每当我出楼门时,我都会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人我会扶着门等一下。我觉得这件事虽然很小,但也是能为他人着想的一种表现,会让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预设3:在我的社区里,见到邻居我都会微笑问好,我觉得这也是在为社区的温馨和谐作贡献。
预设4:周末的时候我会把自己的绘本拿到社区小广场,为小弟弟小妹妹们读书,他们可高兴了,都特别喜欢我。
3.小结
构建美好社区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情感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帮助,这样才能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如果每个社区都是美好、有温度的社区,相信我们的城市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城市。
四、案例讨论,体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1.过渡
当我们离开社区,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时,如果也能将这份责任感传达给他人,真诚无私地帮助更多人,那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2.提问
出示“志愿者”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从标志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预设1: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它的整体是一个红色的心形,代表着“爱心”。
预设2:标志中间的白色部分还构成了字母“Y”,是英语“青年”的第一个字母。
预设3:标志中间既是一只“手”,也是一个“鸽子”的造型,意思是奉献自己的爱心,让社会更美好。
3.叙述
志愿者是指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他们参与的活动被称为公益事业。
4.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41页“活动园”,说说志愿者参与的公益活动,为他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1:爸爸的爱心送考可以让有困难的高考生及时到达考场,让参加高考的哥哥姐姐安心考试。
预设2:有这样的“爱心司机”帮助他们,会使他们感到温暖,在面对人生重要的考试的时候,心情也会更加愉悦。
5.观看视频
公益事业不仅能帮助别人解决当下困难,更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让我们一起了解“小娟的故事”吧。播放介绍苏明娟的视频。
6.讨论
从小奶的故事中,你感受到公益事业对人们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预设1:我觉得对于被资助的小娟来说,公益援助使陷入困境的她得到了及时帮助,改变了她的一生。
预设2:小娟长大后也成了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我觉得公益事业的爱心在延续,当受助人长大后,也会继续发扬这种大爱精神,继续帮助更多的人。
预设3:我觉得对于资助小娟的那位叔叔来说,他对小娟的帮助改变了小娟的命运,小娟的成功也一定会让他感到骄傲和幸福的。
7.追问
在你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预设1:在这次抗疫中,我知道有很多菜农叔叔自发组成爱心车队,为身在武汉的人义务送菜。我觉得他们的这份爱心和担当特别值得我学习。
预设2:我姥姥参加了社区垃圾分类的“守桶”活动。姥姥说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能教会大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让她特别有成就感。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理解,并主动配合姥姥的工作,这让姥姥特别高兴。
8.小结
公益事业是一项凝聚人心的正能量事业,它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作为小公民,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小志愿者,用“日行一善”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力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获得成长。
五、通过“仁爱奉粥”介绍,懂得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传递爱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1.过渡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一位位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聚集到一起会发生怎样的事呢?他们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的故事吧。
2.讨论
播放视频“仁爱奉粥”,说说你感受到了公益事业的哪些作用。
预设1:“仁爱奉粥”的志愿者为人们提供免费早餐,给环卫工人和旅客提供了帮助,传递着爱心,使社会更加美好。
预设2:参与帮助他人的公益活动,既能帮助别人,也能使自己开心。
预设3:“仁爱奉粥”的志愿者团队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团队不断壮大,这种爱的传递使更多的人凝聚起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3.小结
公益事业能够凝聚人心、传递爱心。当我们的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无私奉献的人,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公益事业时,那我们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充满正能量的温馨和谐的文明城市!
六、通过“用心慈善”,懂得小小善举可以汇成浓浓大爱
1.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呢?
预设1:每年植树节我都会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为美化绿水青山作出自己的贡献。
预设2:在网络上我和父母一起为一名患白血病的小朋友捐款,和许多陌生人一起帮助他战胜病魔。
预设3:我虽然还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但等我有钱以后,一定要帮助很多的人。
2.讨论
“等我有钱以后,一定要帮助很多的人。”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1:我认为他愿意参与公益活动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帮助别人不定要有钱,我们对别人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也是对人的一种帮助。
预设2:我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如果自己的生活还没有照顾好,可能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关心别人的生活。
预设3:我不太同意他的想法。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将大家的爱心汇聚在一起,那就会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就能帮助很多人,解决更大的困难。
3.思考
阅读教科书第43页“阅读角”,说一说你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用心慈善”
预设1:慈善就是要帮助别人,但帮助别人不一定是靠钱或物质,在很多时候,“心”才是最重要的,要让他人感受到你的温暖。
预设2:慈善举动的大小是不能够用金钱衡量的,只要有帮助别人的心,在任何方面对他人提供任何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一种慈善,它会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温暖。
4.小结
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公益事业更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用“心”的慈善也许更加能够照耀人心,温暖他人。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七、提出日常生活公益活动建议,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力量
1.撰写建议
经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都有了自己的新认识,一个有温度的社区和社会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你能从参与公益的角度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提出你的建议吗?
预设1:红领巾读书队。
预设2:陪伴与成长。
2.小结
让我们共同为创建一个美好 和谐的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日行一善”,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让我们的公益力量化为温暖这座城市的点点星光!
板书设计
6 我参与 我奉献
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
小善汇聚成大爱
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
}
{
社区有温度→成员受益
服务社区
}
{
社会有温度→所有人受益
参与公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