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孙中山为推进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精神,学习和继承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的意识。
2.道德修养:开展“红色研学之旅”,走进各类纪念场馆,在研究文物史料探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走进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场馆,发现孙中山故事,知道孙中山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事迹。(重点)
2.了解孙中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知道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内涵,懂得对孙中山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难点)
3.通过“红色研学之旅”活动,走进纪念场馆发现文物故事思考人物特点,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活动机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天安门西侧有一个公园,它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预设1:天安门西侧的公园是中山公园,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所以叫中山公园。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有“中山”的事物可不少,你还知道哪些?
预设1:我知道中山装,很多国家领导人经常穿着中山装出席活动。
预设2:我听说过中山路、中山市,我还知道很多城市里面都有中山公园。
出示组图:中山纪念堂图片、中山纪念中学、中山桥、中山植物园、中山站等。
过渡:我们生活中众多的“中山”印记,其实都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2.定格油画
出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的孙中山油画。这是什么场景你还记得吗?这幅油画上的人物是谁?
预设:这是刚刚过去的我国70周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的场景,这幅画出现在群众游行的一个方阵里,上面的人就是孙中山。
3.本课探究
(1)思考问题: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值得我们纪念?
(2)核心问题: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踏上红色研学之旅,一同走近孙中山。(板书:孙中山)
(3)研学之旅:出示本课学习单。
红色研学之旅学习单
探究问题 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地点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二、踏上红色研学之旅,探秘孙中山成长之路
1.红色研学第一站: 广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这里是孙中山先生出生的地方,他的幼年、少年时期主要在这里度过。
(1)出示资料:模拟孙家家居摆设场景照片、幼年孙中山铜像、幼时求学经历以及相关补充资料等。
(2)研究发现:完成研学之旅学习单。
(3)交流讨论:开展第一站研学结果讨论会。
预设1:我通过观察故居中孙家场景的照片,发现孙家摆放着很多农具,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没有其他的装饰和摆设,所以当时的孙家应该并不富裕。我的结论是:孙中山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家。
预设2:我在故居里,看到孙中山先生幼年的铜像,看上去年龄比我们还要小。通过阅读铜像旁的小故事,我知道了孙中山6岁就参加劳动,和姐姐一起上山砍柴,喂猪放牛,干农活,直到十多岁都是光脚。我还发现,幼时的孙中山曾立下宏愿:“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我的结论是:孙中山先生不怕吃苦,而且从小就有报国的志向。
预设3:我发现孙中山的求学经历很丰富,9岁在村塾读书,13岁就开始出国留学。留学时见识到西方先进的社会,对先进思想很感兴趣。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求学经历丰富,是一个知识面很广、很有见识的人。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孙中山先生学习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4)补充故事:书比吃的重要。
这是孙中山留学英国时的一个故事,据说他当时的生活很苦,都到了没钱吃饭的境地。有几个中国留学生,为了让他吃上饭,就凑了40英镑给他。可是过了几天,他们再去看他时,发现孙中山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原来他从那40英镑中花了30英镑来买书,他说:“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预设:孙中山先生居然把买食物的钱的四分之三用来买书,认为书比吃的还重要,说明孙中山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这一点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小结:孙中山先生幼时过着穷苦的日子,深知生活的不易与农民的疾苦。他从小立下宏愿,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宏愿,他一直在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有能力帮助穷苦人们的人。
过渡:这样一个好学、有志向的青年,究竟成长得怎么样?
2.红色研学之旅第二站:澳门国父纪念馆
青年时期的孙中山,经常往来于澳门与故乡。
(1)出示资料:医学院毕业证书、行医器具与镜湖医院照片、赠药凭证以及相关补充资料等。
(2)研究发现:完成研学之旅学习单。
(3)交流讨论:开展第二站研学结果讨论会。
预设1:我看到了医学院的毕业证书还有行医的用品,这些用品并不是中医用具,而是西医使用的器具。所以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曾经是一名西医。
预设2:我发现了一张赠药凭证。遇到穷苦人看病时,孙中山不仅不收诊费还主动赠药。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过渡:和大家发现的结论一样,医学院毕业的孙中山先生最早任职于澳门镜湖医院,医术精湛、诊费随意,还开设药局赠药,凭借着这份博爱之心,在当地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医生。据说当时孙中山的收入一年能过万呢!这在当时可是相当高的收入,这么好的职业生涯,怎么说放弃就放弃?
(4)研究活动:我是小小研究员——“弃医从政”的孙中山。
出示清末时局图、晚清人们生活现状以及陋习组图、孙中山对于“医”与“政”的言论。
探究问题: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政”,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1:通过资料能够看出当时的清政府无能,人们生活得不好。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宏愿,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为了达成之前的志向、救助更多的人,就只能“弃医从政”。
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人。
预设2:从“弃医从政”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已经从救人变成了救国,他是一个立志救国并且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人。
小结:从中英《南京条约》,到中日《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无能,早已刺痛了孙中山的爱国心。虽然自己的生活很富足,但是他看着大多数的人们还生活在痛苦之中,便决心改变政府,弃医从政,改“医人”为“医国”,从此走向立志救国的道路。(板书:立志救国)
三、继续红色研学之旅,探秘孙中山革命之路
1.红色研学之旅第三站: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这里是中年、晚年孙中山的常住居所。
(1)出示资料:近八千字的《上直隶总督书》展柜、同盟会历史文物以及相关补充资料等。
(2) 研究发现:完成研学之旅学习单。
(3)交流讨论:开展第三站研学结果讨论会。
预设1:我发现按照时间顺序,孙中山先生应该是先给清政府的官员上书,给国家提了8000多字很详细的改进方案,但没有被接受,才走向革命的道路。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是为了救国有耐心、有想法的一个人。我觉得他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是其他路都行不通,无奈之下的举动。
预设2:我发现孙中山决定走革命救国的道路之后,组建了革命组织同盟会。同盟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目标是恢复中华,建立民国。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是一个非常爱国、爱人民,而且很注重民主的人。
过渡: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为清政府提改进意见没有得到回复之后,走向了革命救国的道路。“驱除鞑虏”就是要推翻满清政权,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革命党人的宗旨你会选哪个词?
预设:用课文里的词概括革命党人的宗旨就是“振兴中华”。(板书:振兴中华)
过渡:“振兴中华”,一句多么响亮又有气势的口号,但这条路走起来却异常艰辛。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孙中山“振兴中华”的革命道路,看孙中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4)研究活动:我是小小研究员一革 命路中的孙中山。
出示表格:革命组织发动的起义及起义结果、播放短片《伦敦蒙难记》。
预设1:我在资料中发现,起义要想成功非常不容易。孙中山先生带领的革命组织发动了十多次的起义都没有成功,但他们依旧坚持起义直到成功为止。我的结论是: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为了革命成功永不放弃的人。
预设2:我发现孙中山先生面对革命一次次的失败,他的信念却一点都没有动摇,反而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有着百折不挠的劲头。
预设3:我发现革命失败后,即使逃到国外也不是真的安全。但遇到再多的危险和困难,孙中山先生都没有退缩。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是一个革命信念非常坚定的人。
小结:十多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革命志士的血染红了这异常艰辛的革命路,也让他们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伦敦蒙难这样的遭遇,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不止出现次,但百 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始终伴随着他。在国内组织起义失败逃亡到国外避难时,他还不忘宣传革命思想,为下一次起义做准备。此时此刻,继续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孙中山先生。(板书:革命先驱)
过渡:孙中山先生从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如何振兴中华。直至生命的尽头,依然在想着如何将革命继续下去。
2.红色研学之旅第四站:南京孙中山纪念馆
南京中山陵内的孙中山纪念馆。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寝所在。
(1)出示资料:南京中山陵整体造型、孙中山纪念馆遗嘱图片、音频“遗嘱”等。
(2)研究发现:完成研学之旅学习单。
(3)交流讨论:开展第四站研学结果讨论会。
预设1:我发现孙中山先生遗嘱里,还在强调要继续革命。
孙中山先生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付出,革命了一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儿时立下的救国志向。我的结论是:孙中山是一个深深爱着祖国的民族英雄。
预设2:我发现中山陵的整体造型像是一个钟,应该是警钟长鸣的意思。这是在时刻警醒后人,不要忘记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这应该是他对我们的希望,希望我们能继续振兴中华。
过渡:我们通过红色研学之旅,走访各地的中山纪念场馆,粗略走过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国父”,他为什么值得人们纪念了吗?
(4)提出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国父”,被后人纪念?
预设1:没有孙中山的民主共和理念及革命行动的影响,中国人民现在也许还在受帝王统治和压迫,所以他被人们尊称为“国父”,并为后人纪念。
预设2:中国是在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带领下,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新的时代,所以孙中山值得被纪念,称得上是一国之父。
小结:国父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带领革命党人推翻帝制,让中国走向新的时代。其实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
过渡:中山精神因孙中山事迹而生,也伴随着他的话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走进书中的“活动园”,阅读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语录,发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中山精神。
四、感悟孙中山精神,传承“振兴中华”的爱国情
1.红色研学之旅第五站——教科书中的“活动园”
(1)阅读感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细品孙中山经典语录,概括语录中蕴含的中山精神。
(2)提炼概括:出示红色研学第五站学习单。
中山语录精神学习单
探究语录
精神内涵
预设1:我们探究的语录是:“一息尚存,不忘救国。”意思是说:只要活着,就要救国,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精神内涵是爱国。(板书:爱国)
预设2:我们探究的语录是:“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这句话能看出孙中山有民主思想,精神内涵是民主。(板书:民主)
预设3:我们探究的语录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的志向就是革命救国,即使失败也要越挫越勇,体现着他永不放弃的革命精神。精神内涵是革命。(板书:革命)
预设4:我们探究的语录是:“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意思是说:中国强大起来以后,不仅不欺负其他国家,还要帮助其他国家。应该是共同繁荣,共和的思想。(板书: 共和孙中山精神)
过渡:孙中山在遗嘱中提到还未能“振兴中华”的愿望,今天实现了吗?
2.传承中山精神,为振兴中华接力奋斗
(1)出示视频: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小结: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终不负期望,走上了强盛之路,也对世界负着责任。一带一路、亚投行、G20峰会、上合组织,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展宏图,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自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过渡:他留下的“振兴中华”的爱国志向、“毕生革命”的奋斗情怀,还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呢?
(2)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去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预设1:孙中山先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不怕吃苦,努力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预设2:我们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立志向,有自己努力的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预设3:我想把孙中山精神讲给更多的人听,让他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努力奋斗。
小结:今天我们在红色研学之旅中走进孙中山传奇的一生,此时此刻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为什么如此纪念他,在你的心中早有答案。希望你能将这份中山精神继承和发扬,接力“振兴中华”就是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板书:接力奋斗)
板书设计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革命先驱 孙中山
爱国
民主
革命
共和
{
立志救国
接力奋斗
孙中山精神
振兴中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