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石钟山记》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 第1段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1.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①虽( ) ②访( ) ③函胡( )④清越( ) ⑤桴( ) ⑥腾( )⑦余韵( ) ⑧徐歇( )2.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深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石钟山记》中,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4.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①赴( ) ②因( ) ③固( ) ④方( ) ⑤心动( ) ⑥罅( )5.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到了绝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写得有声有色,夜色中的声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写宿巢的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鹳鹤的声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在两山之间发现了一块大石,交代石头位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④《石钟山记》中,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石钟山记》中,苏轼对自己的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6.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段)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7.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①殆( ) ②终( ) ③所以( )8.理解性默写①《石钟山记》中,苏轼亲自探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由此引发他的感慨,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写作本文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文言知识点梳理1.多义实词(1)是义项 例句① 是说也,人常疑之②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③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④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⑤ 唯利是图(2)适义项 例句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③ 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④ 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⑤ 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⑥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⑦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⑧同“谪”,被流放或贬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3)识义项 例句① 汝识之乎②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③见识,知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④同“志”,记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⑤同“志”,做标记 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4)始例句 意义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②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种树郭橐驼传》)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始得西山宴游记》)⑤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2.古今异义词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①其实 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②空中 空中而多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天空中③心动 余方心动欲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内心有所触动;动心,产生做某事的欲望3.词类活用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微风鼓浪②而此独以钟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大石侧立千尺⑤事不目见耳闻⑥虽大风浪不能鸣也4.特殊句式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余是以记之③石之铿然有声者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 鲁芝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 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 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石钟山记》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答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答案 ①即使 ②寻求,探寻 ③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 ④清脆悠扬 ⑤鼓槌 ⑥传播 ⑦余音 ⑧慢慢消失2答案 ①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②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3答案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得分点:是、名,定语后置句)4答案 ①赴任,就职 ②于是 ③本来 ④正 ⑤内心惊恐 ⑥裂缝5答案 ①大石侧立千尺 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 ②而山上栖鹘 闻人声亦惊起 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③有大石当中流 ④空中而多窍 与风水相吞吐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6答案 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很多窟窿,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跟先前轰隆的声音互相应和,好像音乐演奏起来一样。(得分点:当、空中、向)7答案 ①大概 ②终究 ③……的原因8答案 ①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②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9答案 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命名的原因,自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得分点:乃、考击、其实)二、重点文言知识点梳理(1)答案 ①这,这个 ②这样 ③正确 ④表判断,同今天的“是”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2)答案 ①到,往 ②享有 ③女子出嫁 ④恰好,恰恰 ⑤顺从,依照 ⑥刚刚,刚才 ⑦适合,适宜(3)答案 ①知道 ②认识(4)答案 ①才 ②当初,原来 ③开始 ④曾经 ⑤刚2答案 ①那事情的真相 ②中间是空的 ③内心惊恐3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激荡,掀动 ②名词作动词,命名 ③名词作状语,坐船 ④名词作状语,在旁边 ⑤名词作状语,目,用眼睛/耳,用耳朵 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4答案 ①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余(宾语)、欺(动词) ②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是(宾语)、以(介词) ③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者三拓展练习【答案】10. C【解析】句意: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坐”,意思是“因……而犯罪”,“下狱”是“坐爽”的结果,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从结构上分析,“口不讼直”与“志不苟免”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B。11. 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说法错误,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践阼”应该就是即位,登基的意思。12. B “蜀地饱受侵扰”理解错误,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13.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定诸葛诞之后,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并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