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04 近代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04 近代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
04 近代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近代民族工业
◆(2013·广东珠海)60.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你可以得到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 )www-2-1-cnjy-com
A.邓世昌 B.张謇 C.李鸿章 D.詹天佑
◆(2013·河北省)14.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2-1-c-n-j-y
A.创办学堂 B.编练新军 C.兴办实业 D.自强求富
◆(2013·湖北十堰)19. 19世纪末的状元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 木同腐朽”。他“遗留一二有用事业”是( )
A.设立发昌机器厂 B.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C.创建大生纱厂 D.兴办湖北织布局
◆(2013·湖南衡阳)5.1910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在这次博览会中,著名状元实业家起了关键性作用,他是( )
A.张之洞 B.詹天佑 C.侯德榜 D.张謇
◆(2013·湖南长沙)18.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2013·湖南株洲)6.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毅然冲破传统观念,自称“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积极投身实业。他兴办的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2013·山东德州)7. 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2013·山东青岛)16.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为了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张謇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下列史实和张骞无关的是( )21*cnjy*com
A.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B.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C.是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D.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013·山东日照)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实业。”此处省略的人物应为( )2·1·c·n·j·y
A.严复 B.魏源 C.张謇 D.詹天佑
◆(2013·山东泰安)18.清末一位状元实业家救国,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一些列民族工业。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邓世昌 B.张謇 C.康有为 D.严复
◆(2013·云南大理等八地区)8.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2013·云南西双版纳)12.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有一位状元,竟然“舍本逐末”,投身于工商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是( )【来源:21cnj*y.co*m】
A.严复 B.荣宗敬 C.侯德榜 D.张謇
◆(2013·广西百色)8.1895年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因列强钳制而更加艰难。为挽回国家利益,刚刚梦圆状元的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挂冠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体现了他在践行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
A.自强求富?? B.重农抑商?? C.实业救国?? D.文明开化
◆(2013·黑龙江牡丹江外县市)15.他寒窗苦读终成状元,却弃官从商兴办实业,他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魏源 D.严复
◆(2013·广西玉林)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2013·江苏盐城)1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21·cn·jy·com
A. 轻工业 B.重工业 C.造船业 D.冶铁业
◆(2013·四川内江)24.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013·云南昭通)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比较落后????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近代社会生活
◆(2013·贵阳)14.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21·世纪*教育网
A.听京剧 B.看电影 C.赏花灯 D.看皮影戏
◆(2013·湖北荆州)10.“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  21*cnjy*com
A. 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2013·江苏南京)9.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1872年 B.1897年 C.1905年 D.1915年
◆(2013·广东省)9.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 )
A. 新文化运动期间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北伐战争期间
◆(2013·黑龙江大庆)2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颁布法令:“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体现了( )
A.互助的思想 B.博爱的思想 C.自由的思想 D.平等的思想
◆(2013·山东临沂)6.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 )21教育网
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
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 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
◆(2013·山东临沂)12.我国废除图7中有损人格的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出处:21教育名师】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2013·山东泰安)19.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称“老爷” B.缠足 C.行握手礼 D.穿翎顶补服
◆(2013·云南玉溪)11.假如你生活在中华民国时期,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
①穿中山装、旗袍 ②男子留辫子 ③学会照相 ④上网查资料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013·天津)12.缠足是摧残妇女的封建陋习,通过法令废止缠足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三大改造后
专题综合
◆(2013·湖南衡阳)6.下列情景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张之洞坐轮船到北京向光绪帝述职
B.慈禧太后对《申报》的某些报道甚为不满
C.慈禧太后逃离北京后打电报给李鸿章让其到北京同八国联军谈判
D.1912年孙中山在电影院欣赏3D电影
◆(2013·山东滨州)8.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镜头一:商人身着西服到北京洽谈生意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申报》,了解新闻
D.镜头四:商人见到政府官员称“老爷”“大人”
二、非选择题
◆(2013·江西)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2013·安徽)15.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阅读下列有关报纸的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报纸创办于何地?(1分)图二、图三所示报纸分别宣传了哪些主要的进步思想?(2分)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今天还可以通过哪些大众传播媒体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3分)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持何种积极态度?(2分)
参考答案:
(1)上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若答出具体思想主张亦可);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行。(5分)21cnjy.com
(2)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明辨是非,远离不良信息。(5分)
◆(2013·辽宁大连)28.(6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1)图1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2)图2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图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