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秦岭—淮河分南北 学案

资源简介

5-3-1第五单元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第1课时 秦岭—淮河分南北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地形和气候特点。
2、掌握南北方的分界线,从理解其原因。
3、结合图文资料,比较南北方生产、生活的差异。
【重点】南北方间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难点】南北方生产、生活的差异。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秦岭淮河分南北
1、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自然地理要素,具体包括
有 、 和 。
(2)利用P22图5-30,并结合P11图5-13和P14图5-18,补充完成下表:
地理分区 地形特点 气候类型
南方地区 以 、 、高原为主 以 气候为主
北方地区 以 和高原为主 以 气候为主
西北地区 以高原和 为主 以 气候为主
青藏地区 以 和盆地为主 以 气候为主
(3)以四大地理分区划分:浙江省属于 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 地区。
2、南北方分界线:
(1)中国大多数人生活在 ,其原因是该区域 广阔、 肥沃、 较为丰富。
(2)阅读书本P23正文内容并结合图册P18图
以 — 为界
(3)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
①读图5-32,海口1月平均气温约 ℃,北极村1月均温约 ℃,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南方 北方 ,
南北温差 。
②读图5-32,海口7月份均温约 ℃,北极村7月均温约 ℃,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方温差
③读图5-34,海口年均降水量为 毫米,北极村年均降水量为 毫米,由此可见,我国年均降水量南方
北方 , 毫米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3、南北方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
利用书本图文,结合所学内容,补充完成下表
农 业 生 产 生 活 习 惯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耕作制度 饮食习惯 民居特色 交通工具
北方 旱地为主 、 等旱田作物 一年 或 三熟 喜吃 注意 ,墙壁、窗户严密,室内有取暖设备 陆路为主
南方 水田为主 以 为主 一年 或一年三熟 喜吃 注重通风、防雨,屋顶坡度较 水陆并举
补充 与降水量有关 降水量有关 与热量条件有关 与粮食作物直接有关 与气候直接有关 南船北马,与气候有关
【我的问题】
【课堂小结】
一、秦岭淮河分南北
1、四大地理区域: 、 、 、
2、
以 — 为界
3、南北方间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气温、 、地形
4、南北方生产、生活的差异
【课堂反馈】
1、完成作业本P16、17的1至14题
【知识拓展】
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中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中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中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体质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中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气 候 水文特征
气候类型 气 候 特 点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北方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低于0℃ 较高 小于800毫米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
南方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高于0℃ 高 大于800毫米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不结冰
特点 共同点:雨热同期 南方高,北方低,南北温差大 南北方普遍高温南北差异不大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北方不利于航行南方便于航行
新授课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南方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南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