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春部编版九年级历下册教案★★★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 知识与能力认识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政策的表现;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初步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知道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作用;了解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努力和举措。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综合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美军轰炸南联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与当今地区冲突(如叙利亚战争、美朝会晤)链接,培养学生类比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因此我国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当今时代的青少年要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图片展示:孟晚舟被扣押、孟晚舟回国。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无端扣押。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同日,人民日报评孟晚舟回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2021年9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称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却依旧存在,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随着多方势力的发展,正义不会迟到。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教师讲述:19世纪工业社会的时期,查尔斯·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在21世纪依旧适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最好的时代”指什么?材料展示:自从冷战结束以来,武装冲突和几乎所有其他形式的政治暴力活动都在减少。国际恐怖活动是唯一有所增加的政治暴力活动。世界要比过去和平得多。提示:“最好的时代”: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最坏的时代”指什么?材料展示:冷战后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时间 军费开支 黄金储备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1945年 12亿美元 — — —战后初期 90多亿美元 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占资本主义世界1/3 图片展示:图1“9.11”事件、图2巴以冲突、图3伊拉克战争。提示:“最坏的时代”: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3.教师提问:冷战后,美国一家独大,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威胁着世界的和平稳定?提示:①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4.知识补充: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指的是某些国家凭借实力,干涉别国的主权和独立,以谋取主宰世界(或地区)事务的权利的主张、政策和行动。大国依仗其先行一步的社会变革所创造的财富力量,向后进国家和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倾销自己过剩的商品,掠夺贫弱国家和地区的资源。5.教师讲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这些都是霸权主义之下血淋淋的史实!6.教师提问: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等军事行动说明了什么?提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材料展示: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作“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摘编自徐敦信主编《新世纪初世界大势纵论》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当今世界大势呈现什么局面?提示: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教师解释:多极化的含义。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多极化: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3.教师提问: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底气是什么?材料展示:美国霸权的四根支柱:高科技、强大的美军、美元霸权、好莱坞象征的话语权。——摘编自金灿荣港大演讲提示: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4.教师提问:世界其他国家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底气是什么?材料展示:2019年世界综合国力排名提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5.教师提问: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展示:材料 影响材料一:欧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国” 欧盟:摆脱美国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材料二: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的新闻标题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续表)材料 影响材料三:中国做得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应该怎么做,中国人民才是主人翁——2021年3月7日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中国:①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②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③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四:2020年10月,纳卡冲突所牵扯各方密集表态,俄罗斯加大调停力度 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材料五:1980—1999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为3.4%,发达国家为2.6%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6.教师讲述: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7.图片展示:“不平衡的跷跷板”。不平衡的跷跷板教师提问: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个“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提示:反映了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局面。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和日本在短期内还无法超越美国。8.材料展示:材料:全球经济已经变得相当“多极化”,不再“单单依赖美国这台发动机”。更为重要的一点,新兴经济体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历史性地达到50%。而在新兴经济体中,亚洲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劳拉·泰森教师提问:新世界格局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经济实力。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9.教师提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该如何应对?提示:①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⑤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教师提问:两极对立的旧格局被打破后,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提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重大任务。2.阅读教材,说一说不结盟运动建立的过程与影响。3.教师总结: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教师提问:在多极化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态度是什么?提示: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5.材料展示:材料: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们应该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太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教师提问:冷战结束后各国致力于增强经济实力。根据材料指出,此时中国主张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合理性是什么?提示:(原则)互信、包容、合作、共赢。(合理性)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超越了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框架。追求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这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的新路径。6.材料展示:材料: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兼济天下。各国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讲话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谈谈中国“兼济天下”,担起大国责任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示:①主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②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⑤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7.教师总结: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8.教师总结:20世纪以来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3)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终结。旧的格局已结束,新的格局并未形成。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联盟或国家,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学至此,请使用《名校课堂》同步训练部分。播放视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想到了什么?我们可能想到了伟大的祖国正日益强大,想到了强大的中国正努力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极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现在的世界格局正向什么方向发展?世界形势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来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分析,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教师提问:国际形势紧张与动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哪里?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归纳:(1)美国的霸权主义。(2)随着两极格局的打破,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固有的矛盾(种族、民族、宗教、领土等)随即爆发。(3)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抬头。2.教师提问:同学们请阅读教材回答,当今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活动。教师补充:其实最重要的因素是霸权主义。3.教师讲述:那么什么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展示: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以美、英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其实质是美国以反恐为由,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这场战争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也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而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高昂,所以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教师讲述:(强调)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4.教师归纳:同学们,霸权主义表现在多个层面。除伊拉克战争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印巴的地区冲突、巴以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恐怖主义常常威胁世界安全。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今时代每个国家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以期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角,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着。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教师引导:两极格局的崩溃导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均衡态势被打破,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那么克林顿阐述的讲话可信吗?2.教师讲述: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教师提问: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能否实现?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不能。教师提问: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归纳:(1)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实力不断增长,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了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得人心。3.学生观看课件,老师分别讲述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的发展。4.教师提问: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学生讨论,归纳:一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二是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三是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5.教师总结: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教师提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什么要发起不结盟运动?学生回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教师提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提问:不结盟运动的意义有哪些?学生思考,教师讲述:(意义)①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2.教师讲述: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后来,七十七国集团的成员国逐渐增加,但这一组织名称保持不变。多年来七十七国集团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积极的成果。3.教师引导:同学们,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4.教师提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和对策是什么?学生回答:(1)主张: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2)对策:①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②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的,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景象,不确定因素增多,新的“热点”不断出现。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维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目前,世界在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青少年要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