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课件(共21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声声慢》课件(共21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声 声 慢
李清照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加强对作品的把握,读出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加深对《声声慢》的理解,体会作者“愁”的内涵。
3.品味开头句叠词的运用,掌握叠词的作用。
4.抓住意象,把握本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作品《漱玉词》。
  
作者简介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自主学习
思考:
  这首词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愁”
活动一:读“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要求: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朗读中包含着“愁”的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在此为何会这样的感叹?
活动二:思“愁”
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为遗孀。
1131年:独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也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声声慢》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国破之痛
丧夫之悲
沦落之苦
国破 夫死 家亡
诗人“愁”的内涵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活动三:写“愁”
合作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愁”这一情感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过往)
空无一人(现实)
孤独凄凉
感情基调:哀婉悲凉
一、直接抒情
品味:叠字的妙用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内容上:
结构上:
音韵上:
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诗人遭受不幸后的寻觅不得,孤苦一人,凄凉的形象。
为整首词奠定了凄凉哀婉的情感基调,强调了作者忧愁的思想情感。
淡酒 过雁秋风 黄花 秋雨 梧桐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握其中典型意象
天气
植物
动物
意象怎样表达的愁?
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天气:秋风 秋雨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带来一种萧瑟之感,渲染了作者的愁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绵绵不绝,接连不断,如同愁思一样绵延,所以细雨往往是哀伤、忧愁的象征。
植物:黄花 梧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逝去的黄花:岁月已逝 容颜易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秋天的象征,而中国文人在秋天来临时,总有一种伤感的悲秋心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为什么看到雁会伤心?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借景抒情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
添愁、助愁
情感:愁苦
通过意象的运用,给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细雨中诗人孤寂落寞的场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同学们带着李清照的忧愁,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