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虫记》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昆虫记》作为一部科普作品,以其生动有趣的科普性、充满诗意的文学性和发人深省的思想性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定为:学生通过研读教者精选的《昆虫记》的相关内容,采用做批注、比较阅读、赏析阅读的方式探究《昆虫记》的科普性、文学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以达到激发阅读兴趣,明确章节阅读重点的目的。此外,鉴于这部科普作品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科学知识,每章的篇幅都较长,学生日常并不关注昆虫等情况,教者指导学生研究示例,指导学生掌握《昆虫记》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部作品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2.研讨《昆虫记》的阅读价值,明确章节阅读重点。3.掌握阅读《昆虫记》的阅读方法。4.初步建立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与热情。【教学重点】1.通过批注、比较阅读、赏析阅读的方式探究《昆虫记》的阅读价值。2.通过赏析阅读,例文研讨的方式学习、掌握科普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明确阅读价值,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趣味、美感的多重享受。【教学准备】1.背景资料2.《昆虫记》节选语段(题签)3.《昆虫记》中《蟋蟀》篇4.语文学习小组录示范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1.结合图片“一句式”介绍三种小昆虫,引发学生兴趣2.出示《昆虫记》和法布尔的照片,“一句式”介绍法布尔的身份与《昆虫记》的特点。3.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二、简介作者作品1.学生说一说阅读背景材料的收获(背景材料提前下发)2.教师点拨,明确“知人论世”的重要,精炼补充法布尔“后半生际遇、困顿、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等内容,让学生对法布尔获得更鲜明、立体的印象。三、探究《昆虫记》的阅读价值——三重魅力(一)探究《昆虫记》的一重魅力——科普典范1.出示蜣螂的图片,学生辨认。2.教师推送《百度百科》和《昆虫记》中同样描写“蜣螂为幼虫准备食物”的两段文字。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昆虫记》将艰涩的昆虫知识化成生动活泼的描摹这一特点,受众群体大,科普性强的特点。(二)阅读赏析节选段落,体会《昆虫记》的二重魅力——文学佳作1.学生阅读题签中的节选语段,赏析,为全班交流做准备。2.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赏析语段,教师出示对应段落及昆虫图片。3.师生交流,明确《昆虫记》的文学地位。(三)品读节选段落,体会《昆虫记》的三重魅力——思想性,人文性1.播放教师配乐朗诵的关于小池塘的语段,学生听读,谈感受。2.学生配乐朗读关于“蝉听力研究”和法布尔评论自己与其他研究昆虫的人区别的语段,交流感悟。3.教师总结,明确《昆虫记》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四、学习阅读科普著作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同时圈画自己不熟悉的昆虫、植物、动物,标示出没有读懂的地方。2.教师出示语文小组解决上述问题过程及知识点讲解视频。3.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阅读《昆虫记》过程中类似问题都由各语文小组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课件来解答。4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归纳每章知识要点的四个方法,并举例讲解。①制作昆虫名片②列表分类比较③画思维导图④写动物自传5.教师出示两段同一内容的语段(关于蟋蟀鸣叫的语段,一段出自《昆虫记》,一段出自学生之手),引导学生进行类文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揣摩精彩语段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培养写作能力。6.教师提示章、书阅读结束后写读后感,明确写读后感的重要意义。7.总结科普著作的阅读方法。五、教师总结号召大家关注昆虫世界,感受探究昆虫世界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