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科学精神: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2.法治意识: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的含义,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树立宪法意识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法治建设,自觉坚持依法治国原则,积极遵守和维护宪法、法律尊严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中华法系的含义与历史渊源是什么?(2)从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法的四种历史类型及法的内涵和职能6个方面归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4)如何理解法的政治职能何社会职能的关系?2.自主生成问题请填写在小组自主生成问题单上,学科长汇总归纳释疑:1.正确理解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2)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法只能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3)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4)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不是全部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去贯彻。法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和社会基本制度的主要的社会关系。(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2.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2)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3.我国提高行政和司法水平的具体体现把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了行政主体立法、行政行为规范立法、行政监督和救济立法、国家公务员立法,加强了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问责等制度建设。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开审判、合议、人民陪审员、辩护、诉讼代理、回避、司法调解、司法救助、两审终审、死刑复核等检察和审判制度,创新和发展了仲裁制度、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公证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努力维护了社会正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4.中华法系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成熟。最初的国家与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拓展巩固:1.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这说明(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③法律维护全体公民的权益,没有阶级性 ④法律的出现使人类进人文明时代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不但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法制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关于中华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法系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②中华法系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④中华法系代表性法典为《大清律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下列案件主要体现法的社会职能的是( )①乱港分子涉非法集结罪被判人狱10个月②某网友在朋友圈发布疫情不实信息被行政拘留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某公司处以150万元人民币顶格罚款④中国公民袁某从事间谍活动被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移送法院审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法的古体字写作“濞”。《说文解字》解释为:“凜,刑也,平之如水,从水;鷹,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即,法律具有威慑刑杀之意,法官断案要明断曲直、惩恶扬善,如遇不法冥顽之徒,就应坚决惩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法( )①能有效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 ②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功能③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规定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公安部组织开展新一轮集中收网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App技术支持的违法犯罪团伙,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由此可见(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②法律具有强制性,违法行为必被追究法律责任③法是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认可形式创制的是( )A.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B.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C.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D.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某中学开展2022年校园法治宣传“一月一主题”活动,高一三班的同学策划某月的主题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以下成就符合该月宣传主题的是( )①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是世界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持续提高③行政机关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④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所有权利和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我国的法治是( )①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③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④由我国政府的执政方式决定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 )①所有公民都践行依法治国的理念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政治职能 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推进平安河北建设,筑牢首都政治“护班级城河”。河北省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审结一审刑事案件4.56万件6.6万人。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审结受贿、内幕交易案等职务犯罪案件1176件2002人。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审结一、二审涉黑涉恶犯罪案2件765件3148人。审结涉北京非首都功3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案件4.58万件,涉冬奥会案件61件。审结劳动争议、房地产、征地拆迁、医疗纠纷等案件3.7万件。妥善审结权属、侵权纠纷案件1.74万件。审结8承包地“三权分置”、土地征收等案件53199件。健全司法救助机制,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维权畅通“绿色通道”,依法为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25 亿元。(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法律在什么领域发挥作用。(2)材料体现了我国法的本质与作用之间怎样的关系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5:ADCCD 6-9:DCBC10.答案:(1)河北全省法院对各种类型案件的审判、调解和执行,表明我国法律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这一本质决定了我国法律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人民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