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 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①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是②____。 (3)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③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 ④______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到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⑤___℃。 温度及其测量 冷热程度 ℃ 冰水混合物 沸水 1 2.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的原理:⑥__________。 (2)液体温度计的使用(“六会”) a.会认:使用前应认清温度计的⑦______和⑧________。 b.会选:先估计⑨__________的温度,再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会拿:拿温度计时,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用手触碰温度计的玻璃泡。 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被测液体 d.会放:玻璃泡全部浸入⑩__________,不要接触?________和侧壁。 e.会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 ?______________。 f.会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______。零下温度不要忘记写“-”号。 被测液体 容器底 液柱液面相平 单位 (3)体温计 a.作用:测量人体的温度。 b.使用及读数方法:常用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取出,每次使用前,都要将水银先甩下去,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35~42 0.1 36.8 ℃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9 ℃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 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 2.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10 ℃ B.20 ℃ C.28 ℃ D.40 ℃ B C 1.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物态变化 液 吸 液 液 气 吸 气 液 放 固 气 吸 气 2. 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辨析 有 无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3.汽化的两种方式 (1)沸腾和蒸发 液体表面 沸点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2)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__________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 降低温度 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生铁的国家,如图所示,铸造工人正在将铁水浇铸成各种需要的形状。铁水浇铸成铁块的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这一过程需要____热。 凝固 放 2.2022年2月4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如图所示,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______吸收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再往地面上浇水,水会______成冰。(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汽化 凝固 常考命题点 1.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选用较小的固体颗粒(固体小颗粒受热更均匀; 温度计液泡与小颗粒接触更充分,测得的温度更准确)。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①使被加热固体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固体温度缓慢升高,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3)烧杯中的水量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装有的固体即可。 (4)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不能接触烧杯的底部和侧壁。 (5)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烧杯口的“白气”、试管壁的水珠成因: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3.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________不同,吸热能力不同。 4.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及热量的变化规律: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断升高。 液化 比热容 【实验结论】 5.晶体____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______;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__________。 有 不变 不断升高 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在固体粉末中, 不要碰到试管底和试管壁。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 浸没 液体热胀冷缩 48 (3)如图乙和丙,是小李同学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____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4)实验中同组小王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延长冰熔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心的小李同学发现,在图乙中,物质在0~1 min内和4~5 min内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冰的质量 (或将酒精灯火焰调小) 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吸 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小于冰升高的温度 (6)把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能使试管中的物质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______。 (7)图甲装置中,如果继续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______________。 (8)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 A.寻找普遍性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慢 温度 不能 烧杯上面加盖 A 常考命题点 1.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2)硬纸板:减小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3)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 (4)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____而____,先酒精灯,后铁圈,最后温度计。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下 上 2. 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特点 (1)沸腾前:气泡较少,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2)沸腾时:气泡较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3.水的沸点判断: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水的内能______。 增加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1)减小被加热水的质量;(2)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加热;(3)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4)在烧杯口盖硬纸板。 6.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7.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8.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热传递 【实验结论】 9.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在图1“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实验中除了硬纸片上没有一个小孔外,还有其他错误,请你指出实验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面相平(或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2)如图2甲、乙所示,图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3)表格中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记录的温度,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t/min … 8 9 10 11 12 13 … T温/℃ … 96 97 98 98 98 98 … 98 低于 (4)如图3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温度-时间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图4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小红所用水的初温较低 (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热,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 吸 不变 液化 (6)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______ (选填“高于”或“低于”)100 ℃。 (7)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将水倒入烧瓶中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5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低于 降低 (1)断桥残雪;(2)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3)凝气成霜;(4)护目镜上出现水雾;(5)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6)湿毛巾变干;(7)窗花;(8)用冰块给病人降温;(9)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来保存蔬菜;(10)冰粒保鲜;(11)蜡炬成灰;(12)樟脑片变小;(13)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车玻璃外侧有小水珠;(14)夏天,冰激凌冒“白气”;(15)葡萄变成葡萄干。 以上描述的现象形成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液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熔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凝固的是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____。 物态变化的辨识 (6)(15) (2)(4)(5)(13)(14) (8)(10)(11) (9) (12) (1)(3)(7) 判断物态变化类型的一般步骤 1.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 2.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 3.根据判断方法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1.(2021?贵阳8题3分)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矿泉水,一会儿水瓶外壁会附着一些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形成的(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物态变化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 A 2.(2019?贵阳8题3分)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 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D 3.(2020?贵阳15题4分)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_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吸热 减慢 4.(2017?贵阳8题3分)水的物态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象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 D 5.[2022?贵阳18(2)题1.5分]国家速滑馆内一场速滑赛结束,运动员穿戴的冰刀鞋使赛道冰面产生了凹凸不平的划痕,如图所示。为迎接下一场比赛,工作人员通过浇水并喷洒干冰对冰面破损处进行修复。请回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浇水并喷洒干冰能快速修复冰面的原因。 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现象 答:喷洒的干冰升华吸热,使冰面破损处的水温迅速降低至凝固点以下,水能快速凝固。 6.(2022?毕节35题6分)某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1)实验前调整器材时,图甲中应该先调节____(选填“A”或“B”)的高度。 A (2)图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Ⅰ和Ⅱ, 由图线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还可以知道,沸腾前Ⅰ、Ⅱ两条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选填“初始温度”或“质量”)不同。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初始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