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1~3例1、例2、“想想做做”。【我的目标】1.学会口算10乘两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并能理解相应的算理。2.会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能用部分估算整体。【我的研究】1.口算10×3= 10×5= 7×10=推测:12×10=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12×10的结果吗,把你的方法写下来。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通过不同方法的计算,我们发现12×10的结果和我的推测结果( )。12×10表示12个十,是120。 24×10表示 个 ,是 。20×10表示 个 ,也可以表示 个 ,是 。2.口算20×30,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方法写下来。3.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5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1)根据这5袋称出的结果,要想估算出王大伯去年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你觉得把每袋看成( )千克比较合适。我的估算方法是:(2)如果用这5袋中最重的或者最轻的作为标准去估算总数,你觉得合适吗?把你的理由写下来。4.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 16×1= 70×6= 5×40=16×10= 70×60= 50×40=2.5×70表示35个( )。40×80等于( )个百。3.【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10×55= 20×90= ( )×( )=3600 3 ×91≈360080×50= 30×70= ( )×( )=3600 3 × 8≈54002.张大叔把收获的生姜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40袋。他称了其中的4袋,结果分别是18千克、21千克、19千克、23千克,他大约一共收获生姜多少千克?“1.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3~5例3、“想想做做”。【我的目标】1.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掌握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2.理解竖式中每部分积的含义,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每部分积。【我的研究】24×12的笔算一般这样写:1.看竖式计算的过程,第一部分积“48”表示( )箱南瓜一共( )个,第二部分积“24 ”表示( )箱南瓜一共( )个。“288”表示把( )和( )合起来,表示( )箱南瓜一共( )个。2. “240”的“0”可以省略不写,但“4”要写在十位下面。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上学期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相比,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可以举例哟!)4.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学校买21个热水瓶,每个23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 )里填合适的数。2.3.【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用竖式计算。44×22= 12×23=2.你能把“14×2=28,14×10=140,28+140=168”这三道口算合并成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吗?3.2 4 小华说:A大。 小冬说:B大。 小丽说:没法比较。× 你同意谁的说法?为什么?( A )( B )“1.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5~6例4、“想想做做”。【我的目标】1.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计算。2.总结、提炼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通用计算规则。【我的研究】例4: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1.算式:列竖式计算:2.3.总结经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步骤和需要注意些什么?(提示:可围绕“乘的顺序”、“积的位置”、“进位的处理方法”等)先用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再用( )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这部分积的末尾就与( )对齐;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4.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在右边这道乘法竖式当中,“ ”表示( )。92 C. 92个十92个百 D. 一个不知道的数2.用竖式计算。43×52= 76×19= 39×34= 28×65=【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13×14的结果比12×14的结果多( ),13×14的结果比13×13的结果多( )。一个1 B. 一个13 C. 一个142.3.“1.4练习一(1)”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 P7 练习一第 1~5 题。【我的目标】通过练习与整理,对本练习知识有更清晰,更结构化的认识。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我的研究】1. 你能从下面的课题中,选择两个写一写:你学会了什么?提醒同伴注意些什么(小贴士)?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和进位) 我选择:( )学会了: ,小贴士: 。我选择:( )学会了: ,小贴士: 。2. (1)口算 47×10 时,可以先算 47×1=( ),再在它的末尾添上( ) 个 0。(2)口算 30×70 时,可以先算( )×( )=( ),再在它的末尾添上( )个 0。(3)估算 58×51 时,可以这样想:58≈( ),51≈( ),60×50=( )。(4)20×40 的积末尾有( )个 0;60×50 的积末尾有( )个 0。(5)一个削笔器 32 元,王老师买 28 个奖励给小朋友,大约要付( )百元。3. 圈出下面竖式中引起错误的地方,再重新计算。4.我发现: 。5.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2.【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5练习一(2)”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7~8练习一第6~12题。【我的目标】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估算和笔算的基本方法,知道估算与笔算的方法,并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合理灵活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我的研究】1.有12行卷心菜,每行14棵,一共多少棵?小明通过竖式计算得到了答案,计算过程如右图,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相当于选项( )中虚线圈的棵数。2.尝试算一算,□里可以填几?(1)31×□4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3×26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4□×36的积末尾有一个0,□里可以填( )。3.4.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是怎样估算的?请你写下来。6.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2.学校买了22盒水彩笔奖励给学生,每盒21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体育用品店一共有三种游泳镜。(1)赵教练准备买45副游泳镜,最多花多少元?最少呢?(2)李教练买了其中一款游泳镜31副,一共付出2100元。估一估,他买的是哪一种?圈出它。再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钱?“1.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9~10例5、“想想做做”。【我的目标】1.会用简便的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正确书写竖式。2.体会“0”在乘法计算中的特殊性,提高乘法计算能力。【我的研究】1.笔算:32 × 30 =2.32×30的竖式也可以这样写:3.上一题中30末尾的0一开始不参与计算,后来又直接添在积的末尾,你是怎们理解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4.试着用上面的简便算法笔算下面两题:40×53= 80×70=思考:这里80和70末尾的0都不参与计算,最后积的末尾要添上( )个0。5.小组内分工计算,每人完成一组:我发现:5.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用竖式计算。48×30= 70×52= 90×18=2.在括号中填合适的数。24×5×6=3×( )×30( )×8×30=24×( )×3“1.7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11~12例6、“想想做做”。【我的目标】1.能正确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灵活组合题目中的数学信息。2.能正确解决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3.比较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我的研究】1.说一说:先说说其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2.方法一:根据条件 “每袋有5个乒乓球” 和 ,可以先求出 ,再求出买6袋乒乓球需要多少元。我会列式:方法二:根据条件 和 ,可以先求出 ,再求出买6袋乒乓球需要多少元。我会列式 :3.根据“3×6=18 ; 18×5=90”,编一道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我会编题:4.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写一写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出算式。(1)3个班的同学去植树,每班分成6组,每组植8棵。先算:再算:列式:(2)一盒钢笔有10支,每支4元,买5盒这样的钢笔。先算:再算:列式:2.【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 提示:图中有隐藏条件,注意观察哦!2.手工小组的同学们用废易拉罐给阳光小学3个年级制作哑铃,每个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16个哑铃。算式6×16表示( ),3×6表示( )。A. 每个年级分得多少个哑铃 B. 3个年级有多少个班C. 3个年级一共分得多少个哑铃3.如图,平均每人每天组装7台电脑,他们5天一共能组装多少台?“1.8练习二”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13~14练习二。【我的目标】1.会用简便的方法熟练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并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2.能根据问题,寻找相关联的条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我的研究】1.每个茶杯售价4元。买3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多少元?方法一:根据条件 和 ,可以先求出 ,再求出买3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多少元。我会列式: 。方法二:根据条件 和 ,可以先求出 ,再求出买3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多少元。我会列式 : 。2.每套百科全书有20本,每本图书30元,一共有37套。购买这些图书一共需要多少元?(先列式解答,再写一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3.根据所给示例,计算54×63。(如果看不明白可以阅读课本第14页的“你知道吗”)例:62×37=229454×63= 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请写一写:。4.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用竖式计算。40×68= 67×40= 340×5= 49×37=栽的松树和柏树一共有多少棵?【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一部电视剧每天播放2集,每集35分钟,一共播放了15天。这部电视剧全长多少分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2.学校到体育用品商店买3箱羽毛球,每箱5盒,每盒25个,每盒60元。学校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共花了多少元?(提示: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哦!)“1.9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1)”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15~16复习第1~7题。【我的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的研究】1.先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再列竖式计算。估算:50×38≈ 49×62≈ 78×49≈ 21×93≈笔算:50×38= 49×62= 78×49= 21×93=思考:(1)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估算?怎么笔算?(2)比较估算的结果和笔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下面的三种蔬菜各有多少千克?(1)先列式计算,再填表格。①青菜的总千克数:②萝卜的总千克数:③番茄的总千克数:(2)仔细观察,“每筐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写下来。3.张老师买19个同样的篮球,付给营业员800元。(1)他买的是哪种篮球?(写下你的判断方法)(2)张老师买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4.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口算下面各题,并选择1道题在小组内说说怎么口算的。2.每张电影票21元,有32人去看电影。用600元买这些电影票,够吗?(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当堂检测】(课内完成)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31×23= 59×62= 42×32= 38×11=2.学校组织12个班的学生去春游,每班36人。一共租了9辆大客车,平均每辆大客车乘坐多少人?3.家电商场上个月卖出25台电冰箱, 卖出的洗衣机比电冰箱多13台,卖出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的2倍。卖出电视机多少台?想一想:先算( ),再算( )。“1.10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2)”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16~17复习第8~15题、思考题。【我的目标】1.通过计算、比较,发现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2.能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的研究】1.先填表,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从左往右看,第一个乘数是怎么变的?第二个乘数呢?积是怎么变的?从右往左看呢?(写下你的发现)2.算一算,再仔细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发现?3.思考:突破口在哪里?4.书架上平均每层大约放20本书,30个这样的书架大约一共放多少本书?方法一: 方法二:5.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1.先观察每组中的前三题,再填出( )里的数。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每组的乘数和积分别是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2.一台磨面机每小时加工面粉82千克。3台这样的磨面机8小时加工面粉多少千克?【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在 里填合适的数。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45×18=45×( )×( ) 36×51=36×50+( )3.张华从学校出发,走了15分钟,每分钟走70米。“1.11有趣的乘法计算”学习单班级 姓名 组号____【学习内容】苏教版三下P18~19探索规律“有趣的乘法计算”。【我的目标】1.在探索中发现两位数乘11的规律,了解“头同尾合十”是表示怎样的算式,了解它的计算规律。2.感受这两个规律的巧妙之处,掌握计算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我的研究】1.列竖式计算下面3题。观察得数特点,再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一下,写一写你发现了两位数乘11的什么秘密?2.根据你的发现先不列竖式完成下面的填空,在右面用竖式计算验证。再写一写你觉得需要提醒同伴注意的地方。(看一看哪一道和其他两道不同)我的提醒:像22×28,35×35,56×54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十位上的数相同,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0,在数学中我们将它们称为“头同尾合十”的算式,这样的算式计算有巧妙的方法哦:积的末两位是两个乘数个位上相乘的积,十位乘十位大1的数写到积的前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规律,请你用竖式计算这3题,结合得数再次对照上面计算规律。有人在应用规律的时候说“末两位,个乘个,前面数,弟乘哥”。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根据你的发现先不列竖式完成下面的计算,然后在下面用竖式计算验证。这次你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你写下来。(想想哪儿容易上当,容易漏写)我的提醒:5.应用所学规律直接写出得数,观察上下两道算式,你又有了什么发现。我发现了什么:6.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内过关】(课内完成)直接写出得数。27×11=□□7 68×11=□□8 23×27=□21 46×44=20□□【当堂检测】(课内完成)1.直接写出得数。81×11= 34×36=46×11= 97×93=48×11= 31×39=2.我来出出题:两位数乘11:( )×11=( )头同尾合十:(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2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1.3-1.4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1.5-1.6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1.7-1.8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1.9-1.11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