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摩擦力教案(表格式)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摩擦力教案(表格式)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摩擦力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它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所以教学地位非常重要。另外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对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有很好的帮助。
二.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通过参与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的事例知道摩擦力的应用 (2)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增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增大、减小摩擦。 难点: 学生通过猜想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所以这些都为本节课做足了知识准备。加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其实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所以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研究力常用的三个角度)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原理)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测滑动摩擦力时动作要领提示) 复习提问
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现在我们来演示一下这个实验 演示牛一律实验 提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为什么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不一致 引入课题
1.摩擦力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个小实验,将一只手按在课桌上向前移动,感觉桌面对于手的前进有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活动得出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对于摩擦力的定义,同学们特别要注意“相对”这个词,为什么要加“相对”这个词呢?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要满足什么条件? 其他学生补充:要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 师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有挤压作用;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 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个小实验,手受到的摩擦力只是摩擦力大家庭中的一种,叫滑动摩擦力,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引导:我们今天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大胆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问题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问题2、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木板表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针对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归纳总结: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幺结论?同学们讨论。 交流:在实验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你在解决了问题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4.摩擦力的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分类研究,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摩擦有了粗浅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设法减小它。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 总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小结: 1、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3、知道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知道了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课堂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教材中对静摩擦、滚动摩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内容放在“科学世界”栏目中。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可见课程标准给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对摩擦力分类后再分别研究更利于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摩擦问题。 2.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很多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而选用正方体和长方体两个不同的木块进行实验,从而得到滑动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要以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去折射学生,更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不应该让学生无条件地被动接受,而应该及时指导,进一步强化“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意义和要领。
八.板书设计
摩擦力 1、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 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