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啦啦操》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课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意识,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用主题与背景音乐体现啦啦操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健美的动作组合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合作能力,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了解啦啦操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二、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女生,学生在高一时刚刚接触健美操运动,在动作的节奏性、协调性及表现力上均处于初始阶段,本次课是啦啦操的第一次教学,所以在本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基本知识。高中生的心肺机能不断提高,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增强,因此,可以运用一定的有氧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肺能力。高中女生的身体形态正在缓慢增长阶段,是塑造学生的体型、提高身体的表现力以及欣赏美的好时机,啦啦操运动就符合了高中女生的要求。三、教材分析啦啦操原名cheer leading。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啦啦操起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啦啦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普及性极强,是集体操、舞 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是多人的集体项目。啦啦操在发展学生协调性、身体耐力素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它完善地弥补了其它健身项目的局限,使身体锻炼更全面,而且适合在学习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状,把简单的啦啦操动作配以音乐形成了一套富有活力和韵律感、时代感的啦啦操动作组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安排课的教学内容。四、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主动参与动作组合的学习,自觉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并根据身体情况进行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了解啦啦操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能完成啦啦操动作组合。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有氧耐力;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在运动中逐步建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动作的协调性与动作规范度难点: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动作表现力五、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通过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动作印象,促使学好动作,教师示范时要注意动作优美大方,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动作方向线路变化时要注意使用背面示范,讲解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语气肯定,表达生动,比喻形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口令提示法:学练中,针对动作的重难点和易犯的环节,教师适时提示,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学习啦啦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意口令提示要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要与音乐节奏相吻合,使音量和语调的轻重适宜。巡回指导法:在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并适当进行表扬鼓励。六、教学过程1、引情激趣阶段:上课伊始,由8位学生表演一段啦啦操,并设疑,导入课堂内容,图示讲解啦啦操的基本知识。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热身练习,活动身体,调动学习热情。主动学练阶段: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讲解,并带领大家集体学练;教师分别语言提示和动作指导。分组展示阶段:小组长组织,各组分组学练,分成4组,由小组长带领,小组自主进行练习,小组轮流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调整放松阶段: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放松练习。引领学生总结课堂的学习成效,体验身心感受,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学习。七、场地与器材1、室内篮球场2、录音机一台啦啦操花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