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大葱土豆齐栽培》教学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大葱土豆齐栽培》教学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版

资源简介

《大葱土豆齐栽培》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学生参与栽培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大葱与土豆的栽培方法等生产劳动技能,并能应用于生活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养成自觉、主动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培养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养成主动服务他人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栽培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并懂得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最伟大的观念。同时也学会感恩,尊重普通劳动者。。
活动重难点:
在栽培过程中,学会栽培大葱和土豆的技术要领,养成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泡沫箱、剪刀、刀、铲子、土、喷水壶、土豆、大葱、肥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展现的是我们校园的小菜园,小菜园已经初具规模、有模有样,在园丁的精心管理下,蔬菜长势茂盛,将来一定会有好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再给小菜园添两名新成员:土豆和大葱。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小菜园”导入本节课,目的在于对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经历问题、解决问题。
(一)这两种蔬菜怎么种呢?
1.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2.抽生交流(同时板书)(开沟、播种、起垄、浇水等)
3.有不同意见吗 (有争议的步骤标记),同学们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种土豆和大葱。
(二)选择土豆种子
师:任意一个土豆就能当种子吗
生:不是。
师:那要选择什么样的土豆做种子呢?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土豆,同学们从土豆形状、大小、种芽、好坏等方面来观察,观察结束后小组讨论,土豆都有什么区别?哪些可以用来做十豆种子,哪些不能,说明一下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土豆有的有芽,有的没有。
生:土豆大小不一样。
生:土豆有的有坏的地方,有的完好。
师生总结:做土豆种子的土豆有三个特征:
1.土豆表皮无破损且较为光滑。
2.土豆有芽,并且芽眼里芽长势茁壮的。
(设计意图:在观察土豆的过程中,对土豆进行比较筛选,在比较、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不仅从兴趣的角度赢得了学生的投入,而且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层面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了劳动教育。)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一)处理土豆种子
师:现在我们选好了土豆种子,是不是把它插在土里就完成了种土豆了?
抽生回答(是或不是),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土豆种子呢
同学们观看视频,总结步骤并板书。
1、选好土豆种以后切块。用刀将土豆切成块,根据芽眼的情况将土豆分成两块或四块,务必保证每个土豆块至少有一个芽眼。
2、晾晒。把土豆块晾晒大约1天,以去除其中多余的水分,防止土豆种下地后腐烂。土豆种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提早出苗。
同学们想不想动手试试?动手之前,强调操作时注意安全,要牢记以下注意事项:
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尖朝向自己或他人,避免伤人。
用刀切土豆时,注意安全,避免划伤手。
浇水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摔倒。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总结等步骤学习技能技巧。切实加强了劳动技术的方法指导,减少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时间损耗。关注学生的劳动细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和帮助,关心学生切土豆的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刀具,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的反思。不仅保障教学效果的需要,也体现了教师人文关怀的一面。)
(二)动手种土豆
师生讨论后观看视频,教师归纳并板书。
第一步:平整土地。是为了能将肥料与土壤搅拌均匀,后面有利于浇水。
第二步:播种施肥。播种时种子切割面要向下,有种芽的向上,两个土豆块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土豆坑的深度以能使土豆芽露在外面为宜。不要靠箱的边缘,以免影响根系的生长。栽好后,将泡沫箱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第三步:浇水。5-8天浇一次水,将水均匀地浇在两行土豆之间,每次浇水保证水可以浸透大约5厘米厚的土。
第四步:施肥。每月施肥一次。潮湿闷热的雨季不宜施肥。
师:现在同学们清楚了土豆栽培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栽培过程中,各个小组长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在栽培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小组内自评、互评,最终每个小组评出一名劳动小达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尝试着种土豆吧。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体会总结:每个小组的土豆种好了,要想土豆生长好,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同学需要你们精心地培育,耐心地浇灌。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经历土豆的栽培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爱劳动”“会劳动”两个维度上形成良性的循环。这一教学过程是有序的由认知到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个人到小组。这一教学过程还是全面的,面向每一名学生,面向劳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既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也可以是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总结经验,举一反三。
(一)学习栽培大葱
通过学习土豆栽培方法,学生推测大葱的种植方法,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生汇总后操作。
1、选种
要选择比较新鲜、根部饱满且带有根须的大葱来栽培。
2、处理大葱种子
剪葱。剪掉葱叶,留下7-10厘米长的葱白和葱根。
3、栽种大葱
(1)起垄。向泡沫箱中倒入土,然后用手划出3-5厘米深的沟,垄与垄间隔约15厘米。
(2)种植。把葱根向下插入土中,一部分葱白留在外面。葱根间的距离在7-8 厘米即可。
(3)浇水。大约两三天浇一次水。大葱比较耐旱,干透再浇水也可以,每次浇水量以浇透为宜。若没有洒水壶,可以使用塑料瓶等代替。
(4)施肥。大葱喜欢富含磷、钾的肥料,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施一次肥。根据肥料的说明书确定施肥量。
4、知识普及:除了用葱白和葱根种植大葱外,还可以用葱籽培育大葱。先在土中每隔7-8厘米挖一个坑,深度2-3厘米,然后在每个坑里放4-5粒葱籽,最后用土把坑填满。不论选择什么方法,浇水、施肥的方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抓住举一反三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同时适时有效地激发学生“露一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所在,懂得了劳动者的辛苦。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确了土豆和大葱的种植方法,并亲手种下了土豆和大葱,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把自己的土豆或大葱管理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我们要用自己的劳动来装点、美化服务我们的生活,从今天开始,你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内容,土豆和大葱将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你们要做好它们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充分实践给他们带来了释放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激发他们的劳动实践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这样的劳动与技术课,已经超越了技能学习的境界,而渐渐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劳动快乐、劳动光荣、我爱劳动、我会劳动的成长观念。并通过后期对头都和大葱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反思:
这一课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土豆和大葱已不陌生,但是对于栽培方法却不熟悉,因此,学习栽培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本节课以栽培为主题,设计校园种植蔬菜探索活动,学生由小组合作、信息融入方式,进行思考、讨论、操作和观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让多动手来促进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有关内容融汇到教材中去,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普及自然生态平衡的观点,思考大自然的运作法则,让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不去干扰其它物种间的关系。感受收获的喜悦,用尊重和感恩的心看待这片土地。
课上也有一些不足,由于学生操作能力参次不齐,教师一人指导时间有限,没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改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