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改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俄国改革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2张PPT。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这位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的君主是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改革?俄国改革背景、时间、目的、内容、性质、影响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672.5.30~1725.2.8
俄国沙皇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一、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
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农奴、农民、奴隶区别  农奴:封建社会中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处于社会最底层。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 人身比较自由。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内容: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影响: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性质:沙皇进行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为扩大实力范围,转移国内矛盾,沙俄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思考:失败的原因和影响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失败的影响: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原
因⒈经济上: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根本原因
⒉政治上:农奴制引发阶级矛盾
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新思潮
⒋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
     尖锐化——直接原因统治者必须改革二、1861年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的皇帝。
他在任期间,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计划。然而他的遇刺却打断了俄罗斯的政治改革进程,此后俄罗斯帝国基本上丧失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历史机遇。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废除农奴制影响:P72资料积极: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性质: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