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全民守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表现及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提升全民守法的政治认同感、法治意识 1.政治认同:结合典型事例,认同我国坚持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2.法治意识:通过全民守法的学习,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3.公共参与:搜集相关案例,加深对全民守法的认识。 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全民守法的内涵和目标是什么?(2)如何增强全民守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2.自主生成问题请填写在小组自主生成问题单上,学科长汇总。归纳释疑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项目 权利 义务区 别 含义 每个公民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并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权益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某种责任内 容 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 人格权;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文 化权利和自由;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 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等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等特点 没有强制性 具有强制性,公民必须要履行联 系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是统一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知法与守法(1)知法,就是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全体公民知道或了解法律的条款,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发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守法,就是信仰法律、尊重法律。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法治的伟力源于人们的真诚信仰。全民守法,就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3.增强全民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方向。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机结合起来。(2)弘扬法治精神,大力开展全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对法律的严格遵守培养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逐步深入人心,引导全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3)建设法治文化,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法治实践。要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4)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4.多角度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从环节上,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行为主体上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要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能;各类社会主体和人民群众要共同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注意从多环节、多主体思考问题,但也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对应的知识的不同。拓展巩固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推进全民守法,就是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下述案例中的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李先生在某营业厅办理288元套餐(免费赠送宽带),运营商没有遵守承诺,经协商无果,李先生投诉到市消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②某物业公司为某小区提供物业服务,将该小区停车位、电梯轿厢、单元门灯箱等区域对外出租经营,所获收益未向业主公示和分配给业主③趁冬奥“顶流”吉祥物“冰墩墩”火出圈,某商家制作售卖一款与“冰墩墩”乍看相似,但外壳颜色和材质略有不同的钥匙扣④赵教授发现自己有多篇文章被擅自收录至某知名网站,而他从未收到收录通知和稿费,于是决定到法院起诉维权,最终获赔70多万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有关法律规定,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以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等扰民作业。市民王某在装修房子时未按规定时间施工,严重影响邻居周某的生活。周某多次与之交涉未果后将之诉至人民法院,王某被判赔偿周某精神损失费5000元。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①及时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证公正司法 ②诉讼方式是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新出台的法律援助法中,将“申请人提交经济困难证明”改为“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实行个人诚信承诺。对“经济困难情况”从“证明”到“说明”的转变,最主要体现了政府 ( )A.加强科学立法 B.保证严格执法 C.完善公正司法 D.推进全民守法4.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晴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因为随着自媒体的广泛运用,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诉求。但有些网友却把此当成谋求私利,侵犯他人的“战场”。这要求我们个人( )①增强网络法治观念 ②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③通过合法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④强化公民权利意识,积极参与网络管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广东省“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就是要 ( )A.确保实现人民司法为人民 B.着力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C.建设完备的国家法律体系 D.提高严格执法能力和水平6.江西农民罗某为保护庄稼,私设电网,致使20头野猪触电而亡,他因此被刑事拘留,罗某大呼冤枉,同村村民对此也大为困惑。此案告诉我们( )A.必须推进普法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B.要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使权利得以实现C.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D.政府部门应履行法定职责,严惩违法犯罪行为7.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应(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依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②健全和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③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公民 ( )①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守法用法意识③敢于主持正义,制裁各种非法行为 ④推进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防止校园暴力,作为政府,要发挥街道、社区的功能,发现并及时化解辖区内纠纷,关注学龄青少年成长状况,尽力预防潜在暴力因子的产生;加强校警合作,做好校内普法宣传,严惩校园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好舆论引导,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及时发布信息,尽快披露调查处理结果,防止谣言散布。从全民守法角度看,防止校园暴力需要( )①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严惩校园内的违法犯罪行为②全民守法,青少年学法知法,自觉守法③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公序良俗④建立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周六晚上,小辉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高谈阔论,大声喧哗,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小辉很困惑。材料二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1)请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为小辉解惑。(2)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说说青少年应如何提高自身法律修养9.4全民守法1-5 CDDAB 6-9 ADAB10.答案:(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辉和同学们有权使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2)①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②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树立法律信仰,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