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政治认同:旁听具体司法活动,体验、认同司法公正。 2.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 3.公共参与:自觉参与司法过程,感受我国司法实践。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司法机关?(2)如何区分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3)司法公正有何重要意义?(4)推进公正司法有何具体要求?2.自主生成问题请填写在小组自主生成问题单上,学科长汇总。归纳释疑1.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类别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 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 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 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区分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类别 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区别 含义 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处理是公正的。侧重 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要求 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 法律使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联系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结果与目标。3.准确理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的一项基本经验,是审判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提起刑事诉讼、采取具体的诉讼措施以推进刑事诉讼的进程和最终定案处理时,必须以业已查明的案件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允许把主观想象、推测、怀疑作为处理案件的根据。(3)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作出最终的结论时,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作出适当的处理。4.全面理解公正司法的意义角 度 意 义公民角度 公正司法与公民权益密切相关。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全社会的公正观念得以形成和强化,提高司法公信力法治角度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社会角度 公正司法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正司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拓展巩固1.随着中国庭审公开网等司法公开平台的建成运行,我国司法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部重要流程节点可以实现公开化,初步构成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制。上述司法大数据的公开( )A.有效扩大了公民监督权、执法权 B.必然会侵犯相关人员的隐私权C.有利于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能够确保全社会形成法治信仰2.某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特约监督员座谈会,其意义在于( )A.促进审判程序和结果公正 B.使判决更有利于原告C.促进司法独立 D.促使人民法院按照监督员的意志审判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的意见》。这两个意见的出台对于全面加强法官、检察官与律师队伍建设,构建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亲”“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两个意见的出台( )A.旨在确保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B.有利于维护审判权和监察权独立行使C.对推进严格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D.有利于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4.司法公正体现在司法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对司法人员的要求上。下列现象没有体现司法公正的是 ( )A.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甲人民法院通过网络直播庭审过程B.乙人民法院将本院公开审理后作出的判决在网上公布C.丙检察院为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提供便利D.丁人民法院承认拆迁判决存在问题,但是没有正面解决问题5.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推进公正司法,要落实的法律原则包括 ( )①罪刑法定 ②行政许可 ③证据排除 ④疑罪从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司法为民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人民法院努力践行司法爱民、为民、利民、亲民宗旨充满期望。这要求人民法院( )A.坚持司法为人民 B.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C.接受人民监督 D.加大力度惩罚违法者7.某地人大常委会组织30名市、区人大代表走进区人民法院,“零距离”感受和监督法院庭审工作,不仅接受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并且旁听了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庭审。该地的这一做法 ( )①是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体现 ②旨在确保人民法院审判公正③有利于推动审判公开,维护司法公正 ④是塑造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的有益尝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我国不断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在推进公正司法中,这些制度的健全表明( )A.我国的司法以事实为准绳 B.我国不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C.我国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 D.我国坚持依靠人民推动公正司法9.在202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最多、最全、最广”三个掷地有声的“最”字展示了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改革的亮丽成绩,用“最人民”的方式提供了“最中国”的法治经验。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等,开展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网上送达,利用“云端”模式为当事人提供精细化诉讼服务,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质效。可见,我国的司法改革( )①彰显了我国的检察机关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②最大程度超越传统诉讼服务的时空限制,更方便快捷③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通过优化服务维护人民的权益④能更好地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审判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买家邵某在某微店购买一批食品实付4499元,后以产品系“三无产品”为由起诉,要求卖家退一赔十。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买家诉求(称卖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据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承担退货退款和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责任)。被告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2年4月7日,重庆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4月22日,法院派员前往当事人所在村,主动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进行释明。重庆一中院还发布了情况通报,表示案件相关后续情况,请关注官方信息发布。4月30日,卖家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再审申请书。认为其食品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不能适用第一百四十八条的惩罚性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 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法院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9.3公正司法1-5 CADDB 6-9 ADBB10.答案: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②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